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效应的研究进展

来源 :杂交水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等积极作用,是中国水稻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但秸秆还田也会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要影响.总结了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以及秸秆还田后相关的减排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加强秸秆还田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与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探索海水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2018年~2020年,项目组在浙江省温岭市通过改造池塘和配套新设施,进行了养殖槽(跑道)放养梭鱼等鱼类,池塘滩面放养缢蛏、泥蚶等贝类,环沟放养南美白对虾等不同营养级多品种的立体加平面综合养殖试验,取得了鱼贝虾总体平均产量1509.5kg/亩、平均净利润15072元/亩的好效益。由于本养殖模式采用不同营养级生物科学搭配,减少了养殖尾水的排放,缓解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养殖自身污染的压力,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符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20年9月,选取云南省文山州5个县的100株树龄为18年左右的八角Illicium verum单株的果实(秋果)为供试材料,对13个果实形态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单株八角果实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差异,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34%~23.67%,多样性指数在0.98~2.04,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鲜质量与果径、果厚、角瓣长、角瓣宽、角瓣厚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13个果实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