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典型金属题例析*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y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来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本文解析几例,以期帮助中考学生复习备考。
  例1(2013年福州市)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铁及其生锈的基础知识。解题时只要运用基础知识即可。铁部分锈蚀后,仍有铁存在,加之铁锈还可以炼铁,所以还是有回收价值的。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由于铁锈是疏松多孔的不能阻止内部的铁锈蚀。
  唯有D选项正确。
  例2(2013年泰安市)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时容易生锈,A选项铁和水、氧气同时存在,所以不能达到防锈的目的;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使铁与水和氧气同时隔绝,能达到防锈的目的,B合理;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使铝锅表面的氧化膜脱掉,使铝暴露在空气中,所以也不能达到防锈的目的,C不正确;用过的菜刀用盐水清洗后在空气中更易生锈。
  该题选B。
  例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
  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A溶解后,再进行操作a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4)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5)铁红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写出用CO和铁红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借助于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的实验设计方案,考查了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等知识。解题时只要仔细分析实验图,运用所学的原理即可作答。
  (1)由题给图,可以看出,加入A溶解后,得到了溶液甲和固体甲,故操作a为过滤,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2)实验要从废液中回收铜,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加入的固体为铁,此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3)由(2)可知,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为Na+、Fe2+。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固体甲为铁和铜的混合物,加入盐酸后,铁又与盐酸发生了置换反应,而反应③则是两种溶液反应,故不是置换反应,则在三个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②。
  (5)由题给信息可以看出,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则CO和铁红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2Fe+3CO2
  答案:(1)引流
  (2)Fe+CuCl2FeCl2+Cu
  (3)Na+、Fe2+ (4)①②
  (5)3CO+Fe2O3高温2Fe+3CO2
  例4(2013年黄石市)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解析由题可知,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物质比铜活泼。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与相同的盐酸反应时,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即说明甲比丙活泼,所以该题选A。
  例5(2013年泰安市)图2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
  图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推断,由无色液体通电得到A、B,E、F为常见金属,且均能与B物质反应,可知B物质为O2。黑色固体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蓝色溶液为CuSO4,与E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和F,则E为Fe,F为Cu,黑色固体甲为Fe3O4,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生成E和Y,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可知X为CO。
  答案:(1)O2 (2)CuSO4+FeFeSO4+Cu
  (3)4CO+Fe3O4高温3Fe+4CO2
  例6(2013年泸州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图3(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解析本题来源于教材上的实验,解题时只要联系所学的知识即可。A中发生的是CO还原Fe2O3的反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2Fe+3CO2该
  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又由于该反应中有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又有毒,因而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CO。
  答案:(1)红棕色变成黑色,
  3CO+Fe2O3高温2Fe+3CO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CO(或处理尾气等)
  (收稿日期:2014-02-1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