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进行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评估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因而为现代物理教学所接纳.但,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却发现有些老师对科学探究理解不深,运用不当.
不当一:科学探究等于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有它的优点,图文并茂、动静兼备,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减轻老师的板书和板画负担.如在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难理解的是发电机线圈左右两边的受力变化情况,我以前用过“制作模型”、“作图”等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讲,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后来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声像俱佳,教学效果好多了.
多媒体也有三个明显不足:①多媒体有时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直接呈现物理实验或现象的结论,学生们有时不用思考就从物理实验现象到实验结论;②多媒体把教师变成了发言人,忽视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有时教师只用点点鼠标,一个物理情境或实验过程就展示完成,学生不用思考和分析,规律性的结论就得到了;③有些课件做得太花,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冲淡了主题,使学生成为多媒体的观众.容易把学生引向“学物理,就是看看动画展示”的怪圈,忽略物理学本身的逻辑和过程.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无视教学内容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本来一个演示实验、一张挂图、一个物理模型就能解决的问题,却以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教学.如有位老师在讲“水的沸腾”时,让学生观看水沸腾的视频,学生看得一知半解,对水中气泡的产生及上升时的体积变化,对声音的变化,特别是感知气泡在水面破裂时的汽化、液化现象,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才能真正理解汽化、液化现象.
不当二:科学探究等于自主实验
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从实际或课本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因为它以学生为主体,又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所以有些老师,在探究问题确定好后,既不对学生作任何指导,也不为探究创设情境,而是撒手让学生去探究,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如有位老师在上“熔化和凝固”时出现了以下情形,……出示两种固体:海波和蜡块,用事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分小组完成熔化实验,老师简单介绍了实验装置和“水浴法”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动手实验,熔化蜡块的还好,熔化海波的实验小组就出了较多的问题,①由于受热过快,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在升高,没有出现预设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的现象;②在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搅拌,导致温度计的玻璃泡放的位置不正确,从而引起温度计的示数也在不断的升高;③由于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对实验还不是很熟悉,有些小组的同学无从下手,更不谈得出老师所希望的数据和结论;④老师一直在问实验的结果,并提示实验如何进行,可没有一个小组能得出理想的结果,等等.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看似学生们在探究,其实老师事先没有将实验的注意点和要求讲清楚,并且片面的理解了科学探究的含义,直接导致学生们出现假探究的现象,当然,教学效果就收效甚微了.
不当三:科学探究等于去示范性演示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实验显得特别重要.教科书中安排的小探究多为老师示范性的演示实验,教材的编者考虑到课时问题、学生操作的难度问题、器材问题,只需老师示范操作,不必安排学生操作.而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探究时尚、有效,就把所有的演示实验都让学生去操作,这样做有很多弊端:一是没有教师的示范,学生无法动手;二是学生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明显,得不出结论;三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探究,更不能熟练地进行科学探究.这一点我体会很深,我在探究电功W与U、I、t,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结果老师和同学们的重点就放到实验上,浪费了较多的时间,结果一堂课没能达到教学目标.后来,我在写教后感时,意识到,本实验除講清设计思路外,还有较多易忽视且易错的示范点:①连接电路时的注意点,如绕线方向、开关的闭合情况、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及滑片P的位置放置;②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与读数;③如何控制变量;④如何比较两灯泡电功的多少,等等,这些示范点均需老师逐一示范到位,学生们才可能更深入理解本课的内容.由此想到,初中物理课本中,有的演示实验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如,音调、响度的决定因素、测纸锥下落的速度、电阻R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等;但有时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有些演示实验,如,水的沸腾、光的折射规律、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系列演示实验、I与U、R之间的关系等等,老师必须作细致的讲解和示范,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当四:科学探究等于七个要素大拼盘
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七个要素.现在有些老师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时,严格按照顺序,面面俱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苦,但教学任务没完成.本文并不是说这七个要素不好,而是要表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适时渗透.如我在备“升华和凝华”时,首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猜想、举例等,由于刚开始学物理,接下来的几个过程就由老师来引导(当然是按照探究过程的顺序进行),再进行学生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与吸放热情况,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针对教改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
1.教师应改变观念,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在的考试试题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偏、难题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定阅读量的、注重过程分析的、开放性的试题.为此,作为现代的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从头讲到尾、不能用很多的题目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需要改变观念.科学探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猜想、制定计划、选取器材、设计步骤和表格,操作实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要懂得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精心准备材料.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始终是探究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总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更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主体上,不要把科学知识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关注学生如何才能得出结论,要在让学生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要把握科学探究的“度”,要帮助学生确定能达到的探究目标,要提倡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探究系列活动要适当,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3.教师应为科学探究创设情境
科学探究要顺利有效地进行,首先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探究动机和热情,动机的萌发,热情的激发,需要创设情境.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可用以下一些方法:(1)老师的课前准备要充分,从生活实际出发,多举实例,巧妙地启发提问引发求知欲;(2)充分利用课本上相关插图,激发思考;(3)用现代教学设备播放与实验有关的资料,再现科学探究的历程和科学技术成就,或介绍科学家,用科学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4)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或缩小演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卫星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有趣的影子、分子的运动、电荷的定向运动.这是其它手段和方法无法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奥秘,提高学习兴趣;(5)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只能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的现象.如,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6)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优化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探究无定法,不管操作有多么不容易,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我们就应该坚持对他放电.
不当一:科学探究等于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有它的优点,图文并茂、动静兼备,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减轻老师的板书和板画负担.如在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难理解的是发电机线圈左右两边的受力变化情况,我以前用过“制作模型”、“作图”等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讲,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后来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声像俱佳,教学效果好多了.
多媒体也有三个明显不足:①多媒体有时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直接呈现物理实验或现象的结论,学生们有时不用思考就从物理实验现象到实验结论;②多媒体把教师变成了发言人,忽视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有时教师只用点点鼠标,一个物理情境或实验过程就展示完成,学生不用思考和分析,规律性的结论就得到了;③有些课件做得太花,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冲淡了主题,使学生成为多媒体的观众.容易把学生引向“学物理,就是看看动画展示”的怪圈,忽略物理学本身的逻辑和过程.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无视教学内容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本来一个演示实验、一张挂图、一个物理模型就能解决的问题,却以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教学.如有位老师在讲“水的沸腾”时,让学生观看水沸腾的视频,学生看得一知半解,对水中气泡的产生及上升时的体积变化,对声音的变化,特别是感知气泡在水面破裂时的汽化、液化现象,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才能真正理解汽化、液化现象.
不当二:科学探究等于自主实验
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从实际或课本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因为它以学生为主体,又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所以有些老师,在探究问题确定好后,既不对学生作任何指导,也不为探究创设情境,而是撒手让学生去探究,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如有位老师在上“熔化和凝固”时出现了以下情形,……出示两种固体:海波和蜡块,用事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分小组完成熔化实验,老师简单介绍了实验装置和“水浴法”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动手实验,熔化蜡块的还好,熔化海波的实验小组就出了较多的问题,①由于受热过快,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在升高,没有出现预设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的现象;②在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搅拌,导致温度计的玻璃泡放的位置不正确,从而引起温度计的示数也在不断的升高;③由于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对实验还不是很熟悉,有些小组的同学无从下手,更不谈得出老师所希望的数据和结论;④老师一直在问实验的结果,并提示实验如何进行,可没有一个小组能得出理想的结果,等等.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看似学生们在探究,其实老师事先没有将实验的注意点和要求讲清楚,并且片面的理解了科学探究的含义,直接导致学生们出现假探究的现象,当然,教学效果就收效甚微了.
不当三:科学探究等于去示范性演示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实验显得特别重要.教科书中安排的小探究多为老师示范性的演示实验,教材的编者考虑到课时问题、学生操作的难度问题、器材问题,只需老师示范操作,不必安排学生操作.而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探究时尚、有效,就把所有的演示实验都让学生去操作,这样做有很多弊端:一是没有教师的示范,学生无法动手;二是学生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明显,得不出结论;三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探究,更不能熟练地进行科学探究.这一点我体会很深,我在探究电功W与U、I、t,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结果老师和同学们的重点就放到实验上,浪费了较多的时间,结果一堂课没能达到教学目标.后来,我在写教后感时,意识到,本实验除講清设计思路外,还有较多易忽视且易错的示范点:①连接电路时的注意点,如绕线方向、开关的闭合情况、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及滑片P的位置放置;②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与读数;③如何控制变量;④如何比较两灯泡电功的多少,等等,这些示范点均需老师逐一示范到位,学生们才可能更深入理解本课的内容.由此想到,初中物理课本中,有的演示实验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如,音调、响度的决定因素、测纸锥下落的速度、电阻R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等;但有时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有些演示实验,如,水的沸腾、光的折射规律、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系列演示实验、I与U、R之间的关系等等,老师必须作细致的讲解和示范,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当四:科学探究等于七个要素大拼盘
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七个要素.现在有些老师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时,严格按照顺序,面面俱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苦,但教学任务没完成.本文并不是说这七个要素不好,而是要表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适时渗透.如我在备“升华和凝华”时,首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猜想、举例等,由于刚开始学物理,接下来的几个过程就由老师来引导(当然是按照探究过程的顺序进行),再进行学生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与吸放热情况,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针对教改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
1.教师应改变观念,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在的考试试题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偏、难题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定阅读量的、注重过程分析的、开放性的试题.为此,作为现代的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从头讲到尾、不能用很多的题目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需要改变观念.科学探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猜想、制定计划、选取器材、设计步骤和表格,操作实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要懂得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要精心准备材料.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始终是探究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总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更加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主体上,不要把科学知识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关注学生如何才能得出结论,要在让学生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要把握科学探究的“度”,要帮助学生确定能达到的探究目标,要提倡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探究系列活动要适当,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3.教师应为科学探究创设情境
科学探究要顺利有效地进行,首先需要学生有强烈的探究动机和热情,动机的萌发,热情的激发,需要创设情境.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可用以下一些方法:(1)老师的课前准备要充分,从生活实际出发,多举实例,巧妙地启发提问引发求知欲;(2)充分利用课本上相关插图,激发思考;(3)用现代教学设备播放与实验有关的资料,再现科学探究的历程和科学技术成就,或介绍科学家,用科学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4)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或缩小演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卫星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有趣的影子、分子的运动、电荷的定向运动.这是其它手段和方法无法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奥秘,提高学习兴趣;(5)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只能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的现象.如,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6)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优化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探究无定法,不管操作有多么不容易,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我们就应该坚持对他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