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早期阅读教学是一项有效的智力活动,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正确引导幼儿在主题式教学情境中、游戏活动中接近阅读,和家长配合着让幼儿在宽松、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中接触阅读,必将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
早期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灵魂。一般来说,教幼儿说话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一提起教幼儿阅读,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入学后的事。事实则不然,有不少幼儿早就把读的能力准备好了,只要我们加以适当地引导,就可以把幼儿读的能力开发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方法、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因此,对培养幼儿早期阅读,教师需要做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现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点早期幼儿阅读教学的肤浅认识。
一、在主题教学中走近阅读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幼儿教材,幼儿教学主要实施的是主题性教学活动。幼儿受其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因此在主题性教育活动中,笔者注重在新奇、富有动感、色彩艳丽的环境中,渗透阅读教学,这种环境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笔者先在幼儿面前出示一幅春天风光旖旎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小朋友,睁大小眼睛,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写有“春天、春风、春雨、柳叶、桃花”等字的卡片贴在图中相应的地方。为了更形象,帮助幼儿提高认识阅读的兴趣,可以把汉字写在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的卡纸上,如将“桃花”写在粉红色的花瓣形卡纸上,“柳叶”写在绿色的叶形卡纸上。同样,在以“有趣的动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把“小狗、小花猫、小肥猪、小白鹅”等汉字写在相应动物形状的卡纸上,再配以一些动物的叫声,这样声、形、色多维度阅读,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特征,效果甚佳。
另外,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将幼儿平时认识的字,渗透于绘本教材中,这同样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阅读愉悦感。阅读自制的图书,运用自己认识的字,更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自己认识的字,能使幼儿很自信地和同伴分享图书的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平时,笔者还会经常性地奖励在阅读上表现比较好或有进步的幼儿一本小图书,允许他们带回家,让父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然在主题性教学活动时,根据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幼儿,要引导他们用所学的字词说一到两句完整的话,循序渐进,及时鼓励,为他们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做准备。
二、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亲近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其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中,笔者认为要以“亲和、舒适、愉悦”为基本宗旨。一个具有亲和力、舒适感的阅读区域能让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将班中的阅读角创设成一个“阅读小屋”,里面铺好了地毯,请幼儿带来了小靠垫,幼儿可以靠在靠垫上舒服、惬意、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我们为每个幼儿都准备了精心挑选的故事书、图片,其中也有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自己最爱看的图书。丰富的图书和惬意的环境使“阅读小屋”成了幼儿最喜爱的地方。但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就可以获得的。因此,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我们还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地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翻阅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翻阅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先吃完饭的幼儿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迟接的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其实,想让幼儿在快乐中亲近阅读也很简单。
三、在生活中贴近阅读
阅读的创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阅读教学因素,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阅读的机会出现。笔者利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时机,和家长交流如何在园外、家中多渠道地为幼儿创造阅读的机会。比如为幼儿设置专门的小书柜,每天抽出时间为幼儿朗读故事,和幼儿共同看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内容等,这些配合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幼儿思维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家长在阅读中也得到成长。只要家长和幼儿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可以随时随地接触阅读,做到阅读与生活同步,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让幼儿在早期阅读的准备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孩子的智力开发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而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像获得其他任何能力一样,是需要早期打下基础的,不然或是事倍功半,或是劳而无功。这使笔者更加坚信:只要幼儿教育者不断增强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学意识,就一定会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
早期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的灵魂。一般来说,教幼儿说话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一提起教幼儿阅读,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入学后的事。事实则不然,有不少幼儿早就把读的能力准备好了,只要我们加以适当地引导,就可以把幼儿读的能力开发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方法、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因此,对培养幼儿早期阅读,教师需要做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现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点早期幼儿阅读教学的肤浅认识。
一、在主题教学中走近阅读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幼儿教材,幼儿教学主要实施的是主题性教学活动。幼儿受其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因此在主题性教育活动中,笔者注重在新奇、富有动感、色彩艳丽的环境中,渗透阅读教学,这种环境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笔者先在幼儿面前出示一幅春天风光旖旎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小朋友,睁大小眼睛,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写有“春天、春风、春雨、柳叶、桃花”等字的卡片贴在图中相应的地方。为了更形象,帮助幼儿提高认识阅读的兴趣,可以把汉字写在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的卡纸上,如将“桃花”写在粉红色的花瓣形卡纸上,“柳叶”写在绿色的叶形卡纸上。同样,在以“有趣的动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把“小狗、小花猫、小肥猪、小白鹅”等汉字写在相应动物形状的卡纸上,再配以一些动物的叫声,这样声、形、色多维度阅读,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特征,效果甚佳。
另外,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将幼儿平时认识的字,渗透于绘本教材中,这同样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阅读愉悦感。阅读自制的图书,运用自己认识的字,更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自己认识的字,能使幼儿很自信地和同伴分享图书的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平时,笔者还会经常性地奖励在阅读上表现比较好或有进步的幼儿一本小图书,允许他们带回家,让父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然在主题性教学活动时,根据不同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幼儿,要引导他们用所学的字词说一到两句完整的话,循序渐进,及时鼓励,为他们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做准备。
二、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亲近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其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中,笔者认为要以“亲和、舒适、愉悦”为基本宗旨。一个具有亲和力、舒适感的阅读区域能让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将班中的阅读角创设成一个“阅读小屋”,里面铺好了地毯,请幼儿带来了小靠垫,幼儿可以靠在靠垫上舒服、惬意、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我们为每个幼儿都准备了精心挑选的故事书、图片,其中也有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自己最爱看的图书。丰富的图书和惬意的环境使“阅读小屋”成了幼儿最喜爱的地方。但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就可以获得的。因此,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我们还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地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翻阅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翻阅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先吃完饭的幼儿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迟接的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其实,想让幼儿在快乐中亲近阅读也很简单。
三、在生活中贴近阅读
阅读的创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阅读教学因素,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阅读的机会出现。笔者利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时机,和家长交流如何在园外、家中多渠道地为幼儿创造阅读的机会。比如为幼儿设置专门的小书柜,每天抽出时间为幼儿朗读故事,和幼儿共同看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内容等,这些配合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幼儿思维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家长在阅读中也得到成长。只要家长和幼儿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可以随时随地接触阅读,做到阅读与生活同步,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让幼儿在早期阅读的准备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孩子的智力开发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而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像获得其他任何能力一样,是需要早期打下基础的,不然或是事倍功半,或是劳而无功。这使笔者更加坚信:只要幼儿教育者不断增强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学意识,就一定会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