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情绪调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56410029uoyuhao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與客体总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双方总是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这都会直接影响双方的情绪反应,过于肃穆的课堂气氛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而过于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样会取得破坏性的效果,二者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因此,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配合,必须牢牢控制双方的情绪流程。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从此,班级授课制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的不足日益显现。大班化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衍生了许多问题,如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业绩评价,甚至涉及对学校办学业绩的评价。而在这样评价
摘 要: 新课程的开展,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因为传统的教育思想控制着教师的思想,落后的教学方法操纵着教师的教学。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改变。文章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新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