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 弦歌不辍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i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之南海,东晋新州。
  新兴,中国禅宗六祖惠能故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巍巍天露山、悠悠新兴江,孕育着勤劳智慧的新兴人民,新兴人又给这块土地注入了务实包容、矢志求进的可贵品质。
  百年沧海,筚路蓝缕;百年风雨,薪火相传;百年砥砺,弦歌不断。
  2014年12月20日,阳光和煦,微风拂面,新兴县第一中学数千名校友和各界嘉宾与5000多名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庆百年华诞。广州市委原书记、原粤中纵队副司令员欧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改办主任赖斌,云浮市政协主席黄达辉,广东温氏集团董事长温鹏程,云浮市及新兴县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庆典大会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唐谊主持。
  百年回眸,川流不息
  新兴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14年春,新兴县国民政府在县古筠书院正座,即今天的西街小学内,设立新兴县立中学堂。根据当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6年易名为新兴县立中学。自此,新兴县第一中学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展开百年征程。1931年,学校首度迁址井料岗;抗日战争时期,学校为躲避日机轰炸,1939年2月迁往龙山国恩寺办学,延续教育薪火;同年4月26日,9架日机再度轰炸县城,投弹一枚击中学校中座楼,使中座楼受严重破坏。1942年抗战形势朝着有利方向发展,2月,学校又从龙山国恩寺迁回井料岗校址。
  诞生于山河破碎,成长于战火硝烟,磨砺于动乱惶惶,历经风雨和磨难的新兴县第一中学像历史的长河滔滔向前,奔腾不止,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时至1956年复办高中后,学校正式定名为新兴县第一中学。1960年,全校已设有28个教学班。改革开放之后,当地党政十分重视新兴县第一中学的校园环境建设,港澳台侨胞也大力支持,为学校建设捐出大批钱物。1983年,新兴县委决定推迟建设县政府办公大楼,将资金用于建设新兴县第一中学科学楼,即今天的培贤楼。1994年建成彭鸿樟图书馆和罗景云大礼堂。1996年迁州背小学,将学校北面已属于州背村委会的土地征归一中,建成新科学楼与大饭堂,2003年建成北教学楼,并再征学校西面的土地,使学校面积扩大到现在的68000平方米。2010年建成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目前,学校总建筑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学校藏书达10万多册,订阅报刊达150多种;声像教材种类齐全,且具备了自己开发的能力。1990—2013年,学校投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彻底改造新兴县第一中学,使学校拥有了一个现代化花园式的美丽校园。
  秉承理念,芬芳桃李
  一百年来,新兴县第一中学秉承“传承、发展、崇德、求真”八字办学理念,以优良的校风和严谨的教风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赞誉,成为云浮地区高中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重点中学之一。恢复高考后,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路子,培养的学生不少成为了社会的精英,数以百计的校友走上了党政军不同级别的领导岗位,有数以千计的校友在各行各业中担当骨干。这些校友当中,有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的杰出民营企业家广东温氏集团总裁温鹏程先生;有云浮市政协委员、杰出民营企业家广东凌丰集团总裁叶灿雄先生;有致富不忘家乡、捐资助学、修路搭桥、造福桑梓的旅港同胞陈宝垣先生;有担任国家重要领导岗位的现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四司司长欧广同志等,他们都成为了在校学子们学习的楷模。
  和谐发展,薪火相承
  一百年沧桑砥砺,栉风沐雨;一百年韶音不辍,薪火相承。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新兴县第一中学教师形成了爱岗敬业、勤教乐教的优良传统,力促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校本培训和校外学习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6人,省教学水平评估专家3人,南粤优秀校长4人,南粤教坛新秀8人,省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9人。目前,新兴县第一中学已经建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教学教研综合实力强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师生的和谐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百年一中,栉风沐雨,从满目瓦房到高楼林立,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从县重点中学到省一级学校,从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到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凝聚了“新兴人”“一中人”的智慧和汗水。身处这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新兴县第一中学始终傲立潮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学校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新兴县第一中学始终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办学方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优良的校风和严谨的教风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赞誉。学校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2008年3月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1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随着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逐步提升,学校近几年的高考成绩,连年有新的突破。其中,陈嘉华、莫秋燕、梁梓屏分别勇夺2011年、2013年、2014年高考市文科总分状元,历年是全市诞生文科总分状元的摇篮。四年来,新兴县第一中学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及尖子生人数逐年增多,优秀的教学成绩连年获云浮市高考成绩优秀奖和特别贡献奖,在市内已经跻身一流重点中学的行列。
  百年跨越,重新开始。新兴县委县政府再绘蓝图,以打造新兴县第一中学南粤名校为目标,制定了教育振兴行动方案。在未来发展,新兴县第一中学将围绕着力打造成为粤西名校的目标,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资金,用于完善学校设备设施,优化生源质量,提高师资水平,三年强基础,五年见成效,促使学校办学实现台阶式提升。育新兴人,圆中国梦,是新兴县第一中学师生新时代的新追求。
  一百年风雨艰辛,一百年春华秋实,经历一个世纪的兴替,秉持一百年文明传承,新兴县第一中学已经卓然屹立于南粤大地,枝繁叶茂于大江南北。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新兴县第一中学正以坚实的步履向着新的宏伟蓝图阔步向前。记者坚信,新兴一中的明天必定五彩缤纷,新兴一中的明天必将光芒耀人。
  (本文图片由新兴县第一中学提供)
其他文献
2012年全省各地教育部门申报“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项目共计409项,在学科评审基础上,经过综合评审,评出140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07项。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一、二等奖获奖项目及申报人名单如下:  一等奖(1项)  《微型地理景观探究及其教学应用研究》(陈月平、黄东锋、田安太)  二等奖(32项)  《运用“愉快体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
梦起德兴,行和致善。  和善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是引领深圳市德兴小学师生幸福成长的一种教育大智慧,是成就学校精品化发展的思想大谋略。和善教育思想在德兴小学这一教育田园里的持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就了这所坐落在德兴花园小区深处的普通小学的高品质发展:学校成为全国阅读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一级学校、省书香校园、省绿色学校、省巾帼文明岗,深圳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市少先队优秀大
南方分级阅读理念  让所有儿童都能获得阅读  让阅读成为儿童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  让阅读成为儿童最广泛的学习实践  南方分级阅读理念  趣味阅读——从激发儿童热爱阅读入手,让阅读有趣、好玩;  分级阅读——根据儿童心智发展程度选择不同读物,什么年级读什么书;  均衡阅读——引导儿童广泛阅读,接受各类读物的滋养。  小学六年级语文新版教材中的写作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点,而是以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怀特海  (一)  2000年春节,我调来南方工作还不到10年。有一天,突然接到中学闺蜜的电话,她用低沉的语调告诉我,初中教我们数学的黄老师患胃癌于上个月去世了。我愣了几秒,忙问:“是教我们代数的黄老师吗?”闺蜜说:“是的。你忘了吗?当初代数你学得最好,每次都考100分,黄老师经常表扬你。”听到这,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酸起来,一时间满脑子涌现出黄老
《保卫社会》是“郑永年看中国系列”评论文章的第一册,主要涵盖了作者反思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的文章,其中,他对中国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及定位让我产生了莫大共鸣。他将教育定位为社会经济矛盾最突出、最亟待改革的领域,正视教育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与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也无助于中国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尴尬境地,一针见血指出教育决策、教育考核与教育管理体制官僚化问题,提出了教育去行政化政治化
美国新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先生提名何人为新教育部长,将反映他对公立学校全面整改的态度,也将决定教师长期聘用制、教师工会权力和《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的命运。候选人之一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她领导教育政策工作组,很受教师工会的欢迎,但某些人认为她是教育改革的敌人。她长期非难“为美国而教”,批评该团体在两年志愿期快要结束时失去了很多志愿者。(“为美国而教
禅城南庄,吉利河畔,佛山市实验中学静静矗立。自2012年11月由原南庄高级中学更名以来,短短4年的时间,学校更新办学理念,坚持教体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的实践与努力,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华丽转身,也完成了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高中向区域性名校的华美转型。  走进佛山市实验中学的师生与课堂,聆听他们的思考与实践,总结其办学的经验,厘清其突破的脉络,对于众多普通高中和农村学校,如何立足实际突破瓶
2016年7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年会暨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拉开序幕。此次年会以“学科融合·个性发展·精准教研”为主题,以课例研讨、主题研讨、总结汇报和专题座谈等活动方
最近几年,随着我省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出校门,到省内外名校参观学习。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现象。并且我们相信,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教师,走上外出“取经”之路。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困难时期,到外地考察学习往往是教育管理者的事,普通老师很难获得机会。就此角度而言,普通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活动的增加,显示了当前学校管理
她很年轻,她的年龄只有4岁。  她很优秀,仅仅4年,她已跻身全国名校之列,她与南海教育同步成长,她是南海教育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4年前,这里不仅是环境沙漠而且还是文化沙漠,没有文化底蕴让每一个到来的人都感到怀疑。  4年后,这里拥有1位南粤名校长、1位全国优秀教师、2位全国学科优秀教师、7位省级优秀教师,还有8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大批名教师与名班主任;这里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