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3分钟,有病早知道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体检,是防病保健的最有效方法,但参加体检的人却并不太多,拒绝的理由很多:太忙、太贵、怕病,不一而足。为此,国外某杂志特地推荐了几种简单却可能救命的“家庭自检法”,您只需要花几分钟,就能初步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
  
  踏步——了解心脏状态
  20%的中风由心律紊乱引起,及早发现可大大减少中风发生几率。
  如何自检将手指放在手腕或颈部的动脉处,测量自己的脉搏,双脚跟随脉搏的频率踏步1分钟。如果心跳不规律,您会发现很难跟上步伐。这个看似简单的测试,可以预知90%的房颤。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可以休息片刻,待呼吸心跳平稳后再做,如果仍难跟上心跳节奏,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呼吸——预测哮喘风险
  哮喘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使患者的生活“难上加难”,因为普通运动量的日常锻炼就可能致命。
  如何自检仅需回答两个问题就能预测90%的哮喘:(1)您有觉得呼吸困难的时候吗?(2)您在锻炼或用力时有过胸闷气短的经历吗?只要您有一个答案是“有”,就要留意哮喘风险了。
  
  手掌——探测贫血状况
  缺铁性贫血会降低免疫力,让您觉得疲劳、腰酸背疼、视物模糊,其线索就是您的手掌。
  如何自检摊开手掌看掌纹,如发白,提示身体可能缺铁,影响皮下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此时最好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此外,牙龈、眼睑如有异常发白,也应怀疑贫血。
  
  腰围——预示早逝风险
  调查显示,即使对并不超重的人来说,腰围过大也会使女性早死风险增加79%,男性早死风险增加1倍;他们患致命心脏病的风险增加3倍。
  如何自检裸露身体站在镜子前,用卷尺围住腰部,然后向下移动,直到卷尺底部停在髋骨上(这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的位置)。不要屏住呼吸,也不要把卷尺勒得太紧,记下腰围尺寸。对男性来说,腰围超过94厘米,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会增高;腰围超过102厘米,被视为高风险。女性的这两个值则分别是81厘米和89厘米。
  
  伸展运动——检测动脉硬化程度
  年龄增长、体重增加、久坐、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动脉斑块形成,动脉越来越硬,影响血液的良性循环。您只需要做一个小动作,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动脉状况。
  如何自检坐在地板上,腿向前伸直,脚趾朝向天花板并与小腿成90度。腰部向前弯曲,手臂向脚伸展,努力触及脚趾。如果够不到脚趾,动脉硬化的风险就有可能增加。
  
  小问答——预知糖尿病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使寿命缩短10~15年。但本病早期检出率很低,有不少人一直与糖尿病“朝夕相处”,自己却不知情。现在您只需回答6个问题,就可以得知自己和糖尿病的距离有多近——
  您的年龄?(40岁以下:0分;40~49岁:1分;50~59岁:2分;60岁以上:3分)
  您的性别?(男:1分;女:0分)
  您的家庭成员(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吗?(否:0分;是:1分)
  您有高血压或正在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吗?(否:0分;是:1分)
  您的体重情况?(正常:0分;超重:1分;肥胖:2分;极度肥胖:3分)
  您进行体育锻炼吗?(否:0分;是:-1分)
  选出您的答案,然后把分数相加。如果总分达到4分,应警惕糖尿病风险;总分如更高,最好去医院测血糖。
其他文献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人们衣着相对较少,烧伤也进入高发季节。小儿由于自理、自卫能力差,好动,又不知道危险,更是烧伤门诊的常客。蒸汽、高温液体(开水或热油)、电流、高温物体以及某些化学药品(如硝酸、硫酸、烧碱)等都可能引发小儿烧伤。    烧伤的分度  烧伤按严重程度的轻重可分为3度,分别为:  1度烧伤局部皮肤红肿,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后局部皮肤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后愈合。可
有人说,血汗同源,汗是人体津液代谢产物,出汗过多会耗费气力,也会伤及津液、损害心血。由此很多人认为,人应该少出汗。  其实,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年四季都应当通过运动让身体适当出汗,长期“忘记”出汗可能会影响健康。    让身体多出出汗  人处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需要一个恒定的体温,维持体温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出汗。每个人身上分布着300万条左右的汗腺,由一条长的导管将
原八一篮球队队员赵玉玲患颈肩病多年,当运动员时期还积下了一些伤痛。在与颈肩疼痛的多年“作战”中,她自编了一套颈肩操,和老伴一起坚持锻炼,居然卓见成效,基本上摆脱了颈肩病痛的困扰。  赵玉玲自创的这套操很简单,只有10个动作,所有动作都是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上身做动作,即使在小小的办公室空间也能完成。     动作分解
在医院门诊,会遇到这样一些患者,他们自述浑身上下奇痒无比,以至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碰到这种情况,大多数患者的第一反应是到皮肤科就诊,却忽视了瘙痒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的信号,比如肝病。    “痒”背后的肝病  除了皮肤疾患,皮肤瘙痒还往往是肝病患者病程中的表现之一。出现皮肤瘙痒的肝病患者多为淤胆型肝炎,也可见于重度黄疸及肝硬化患者。下列情况也常常提示可能患上了肝病:  ◎ 感觉全身疲乏无力,
龋齿,俗称“虫牙”,是人类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我国古代就有关于龋齿的文字记载,公元前14世纪的殷墟甲骨文中,“龋”的象形文字就是虫和齿两字组合起来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龋齿患病率也有所增加,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88.1%。    牙菌斑是龋齿发生的主因  龋齿,是一种牙体组织逐渐毁坏崩解的疾病,表现为牙齿上有好像被虫子咬过的小黑洞,所以俗称“虫牙”。其实
30岁的晓娜准备要宝宝了,到医院进行孕前体检时,医生告诉她患有中度宫颈糜烂,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癌变。医生还给小娜做了阴道镜检查,看着报告单上大片鲜红的糜烂面照片,小娜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很多人一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问题很严重,都“糜烂”了,多可怕啊!看着拍得血肉模糊的阴道镜照片,听着可能癌变的提醒,许多患者陷入恐慌之中,甚至不惜花高额费用四处求医。    此“糜烂”非彼“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