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衔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学生生活小学数学衔接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并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要让小学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生活进衔接。
  一、数学教学情境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把数学知识与“购物”这一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教学时我设计了这几个环节。“请你选购,请你解决,请你参谋,请你策划。”首先,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打出:“好消息,本店商品一律七折出售。”的广告,当学生看到这信息时,你想到什么?你想怎样做?学生回答:“这里的商品降价了,去看看。”另一学生说:“七折=70℅,比原来降价30℅,也就是便宜了30℅。”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比老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接着,出示“老师用680元买了一套西装,请你们算算,这套西装原价多少元?学生马上就解出了答案。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走进商场”学数学,为用而学。使数学教学由“知识课堂”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学堂”,变学知识为学经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百分数应用题”变得生动、鲜活和有意义。
   二、教学的组织形式要生活化
   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教学过得程中可以组织实施“大课堂”教学。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课堂里的教学。如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由学生自己通过做社会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学习。“大课堂”教学打破了单一的课堂集中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打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通过社会化、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上网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时事等方面发展的信息情况。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典型案例的处理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使他们更能亲近数学,并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学生生活。但是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实际情况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还要注意做好组织引导工作,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三、捕捉生活素材,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上的包装说明,记下它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当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教学时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又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导入时,可安排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当知道这些有趣的比,在生活中会有许多用处:在商店买袜子时,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过那样:“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为了使数学与学生生活衔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要真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这不仅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自动行为与定型化倾向。数学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科质量的提高,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我建议广大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
【摘要】由于初、高中数学结构、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大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渐渐地认为高中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学习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方法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将面临许多不同的变化,受这
目前在农村初中学校中,学生成绩都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就数学学科而言,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得走的同学成绩相当好,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当吃力,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平均成绩相当不好。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得认真研究学困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
【摘要】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创造型的人才,而创造型人才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提供疑问机会,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最终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的质疑,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质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质疑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的内驱
论文以《医心方》为研究范围,以俗字为研究内容,对俗字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阐述,对全书的俗字进行研究考证.即:阐明俗字的概念和特征,甄别相关概念如异体字、通字、正字、俗体
目的: 蒿芩清胆汤已成功用于肝病退黄的治疗中。本实验应用Ccl_4对小鼠进行急性肝损伤,模拟人体肝细胞性黄疸模型,通过蒿芩清胆汤灌胃给药,并设正常组、病理组、蒿芩清胆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及思美泰治疗组,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TB、DB水平,同时对其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从而了解蒿芩清胆汤的退黄作用,并探求其退黄作用机理及组方原则,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方法。 方法: 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