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职业中专学校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职业中专学校应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体育教材为主,积极挖掘体育教师的生命载体资源能力,有效地整合、识别、选择、加工和运用图书馆、多媒体、自然环境等体育课程资源,以便能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促进体育课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中专 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和稳步推进 ,课程改革已成为学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1]体育课程改革,不仅在观念上把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还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是基础、桥梁,起到“加油站”的作用。职业中专学校如何做好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1.体育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
体育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体育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形成体育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功能划分;一种是按空间划分。按功能可分为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和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作用于体育课程并且能成为体育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体育教材的结构,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都属于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体育课程,却不是形成体育课程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体育课上课时间、场地、设施、环境等。按空间可以把体育课程资源分为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现实中的许多体育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资源又包括条件性资源,比如图书馆、互联网、体育报刊杂志等。[2]
2.职业中专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体育教材缺乏针对性、适用性与创新性
随机调查湖南省9所职业中专学校体育负责人,了解职业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体育实践课的活动项目等有关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情况:职业中专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形式为传统体育课(78.95%),其次为选项体育课(21.15% );统编教材占78.95%,自编教材21.05%。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目的和功能、卫生保健、基本技术、战术等;体育实践课的活动项目主要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受学生欢迎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开课率较低,例如瑜珈、体育舞蹈等,而最近兴起的一些野外体育项目,例如登山、攀岩等,职业中专学校很少开展,这反映出职业中专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缺乏针对性、适用性与创新性。在传统的体育课程观念中,体育课程被理解為由教学计划规定的、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即体育教材。职业中专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统一要求过重,灵活性不足,偏重学科逻辑,知识本位,不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各自的差异,以及各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运用上往往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造性,不能灵活运用教材,不能根据实际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对教材的加工粗糙,甚至拿过来直接套用。所以,体育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对其开发利用要有针对性、适用性与创新性;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课堂的任务进行有效选择和组织,囫囵吞枣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品不到体育课的好滋味,也会造成教材内容的偏繁、难、旧,学生“厌体”现象增加。
2. 2体育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往往没有意识到周围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体育课程新标准使体育教师有了管理课程的权利,指出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也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开发者。体育课程资源比起其它学科来,其资源更丰富,内容更精彩、生动。比如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体育节、运动会、体育报刊杂志以及竞技体育赛事等各种活动,还有图书馆、体育网、多媒体等。因此,体育课程资源更具有开放性。然而体育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能力有限,仅仅囿于自己伸手可及的圈子,自我封闭起来,抹杀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他们往往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僵硬地执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使原本生动有效的课变得乏味、呆板。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好好钻研教材,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和课堂,锻炼和提高自己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让生动充实的体育课把学生的体育之心唤起来。
2. 3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窄,深度不够
调查表明,职业中专学校在落实体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的体育课程资源有待开发和利用。传统的体育课程观中人们常常把体育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有些教师把教材当教条,眼光紧紧眼住教材,瞄向操场和球场,不去开发利用身边重要的课程资源。冷漠大自然,远离多媒体,独享体育新闻,使得学生不知道刘翔、姚明、乔丹,不能共同分享申奥成功的快乐。这些情况使得学生不能加深对体育的感情,也使得学科知识丰满不起来,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体育课变得索然无味。如果我们用VCD放映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套路表演,学生对武术风格套路路线定会了然于心,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激情也会四射。如果把CBA的一些简单战术进行演示和学习,也许会使更多的学生迷上篮球。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视野要开阔,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课程资源,让体育课延伸到校外,融入到社会,使体育课程资源的源头多样化,并体现时代气息。
3.职业中专学校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对素材性、条件性和校内、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综合识别、选择、加工和运用。一般来讲,校内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占主要地位,校外体育课程资源更多的起一种辅助的作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丰富程度,决定着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论和职业中专学校的实际情况,职业中专学校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3. 1充分发挥体育课程资源中体育教材的核心作用
体育教材是学校根据体育课程方案和体育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的教学内容。体育教材是体育大纲精神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结果。体育教材作为体育课程资源的主要来源,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学校自编的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结构。建立合理的体育教材结构,首先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体育教育现状,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以及各地对旧教材的反馈意见,总结旧教材的优缺点,为新教材提供经验支持。第二,还要明确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使体育教材的选编具有针对性。选编的教材要使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能保证教材的质量,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区。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任务选用和创编教材,延伸教材。本班学生耐力差,就加强耐力的训练;学生看烦了操场,那好就组织出去爬山;学生非常喜欢打篮球,我们就多增加他们的课时,还可以组织篮球比赛、观赏篮球比赛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讲解有关知识。另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开发利用和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而且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武术、太极拳、跳绳、踢踺、摔跤等项目。在体育教材开发中,民族传统体育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综上所述,体育教材作为主要课程资源,我们要理解它的内涵,细心研究,灵活应用,充分发挥它的核心作用。
3. 2积极挖掘体育教师的生命载体资源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载体有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例如教学用書、体育课程标准等属于非生命载体,而体育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就属于生命载体的课程资源。其中体育教师是一种重要的生命载体资源,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全面的体育学科知识,经过专业技能的正规训练,熟悉学科体系以及学科目的、任务,掌握了体育课程的内容、组织方法,同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心理特征,能给各有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以正确指导、经验交流和品质培养。体育教师深谙体育各专项的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水平,结合教学任务灵活变通的运用教材,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所以,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体育创造能力,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开发周围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运用先进的课程理论,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教学水平,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研究改革新形势,跟上体育改革的步伐。体育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了加快发展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学生能够提供大量的素材性资源,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体育基础、对体育课的态度以及价值取向,无疑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所以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作用,提倡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共同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课程资源的内生性,也需要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发挥,这样的体育课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3 . 3大力有效开发利用图书馆、多媒体、自然环境等重要的课程资源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体育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爱好或经历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如:南北差异、城乡差异;丰富的体育资源为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学校教学楼后面的小山,可以用于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锻炼;报告厅前面的台阶,可用于练习原地跳远;校园里的小路可用于练习地形跑。因此,体育课程资源这一特点,要求体育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挖掘体育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包括面很广,不仅包括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体育节等活动,还包括图书馆、网络、媒体技术、自然环境资源和竞技体育等。校内大多的体育活动可以巩固所学技术,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加强体育体验;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体育图书、体育历史资料,它们包含大量的有价值的体育知识和技术;网络能提供新鲜的体育新闻、最新体育动态,而且网络上有许多真知灼见的体育评论,也有实用的体育健身知识、运动处方;多媒体能有效地宣传体育,辅助体育教学。比如武术套路的教学,篮、排、足攻守技术的教学,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学习,不仅形象,而且有效。竞技体育和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得益彰,它们都能有效地加深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培养体育的感情;在大自然这样广阔的空间里开展一些体育教学和活动,比如爬山、远足、探险、郊游等,不仅寓学于景、有效有益,而且陶冶情操。像耐力的学习和训练、有氧锻炼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合适的方式。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会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体育课程,促进体育课程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2002.
[2]廖哲勋.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关键词:职业中专 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和稳步推进 ,课程改革已成为学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1]体育课程改革,不仅在观念上把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还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是基础、桥梁,起到“加油站”的作用。职业中专学校如何做好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1.体育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
体育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体育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形成体育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功能划分;一种是按空间划分。按功能可分为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和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作用于体育课程并且能成为体育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体育教材的结构,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都属于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体育课程,却不是形成体育课程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体育课上课时间、场地、设施、环境等。按空间可以把体育课程资源分为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现实中的许多体育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资源又包括条件性资源,比如图书馆、互联网、体育报刊杂志等。[2]
2.职业中专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体育教材缺乏针对性、适用性与创新性
随机调查湖南省9所职业中专学校体育负责人,了解职业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体育实践课的活动项目等有关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情况:职业中专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形式为传统体育课(78.95%),其次为选项体育课(21.15% );统编教材占78.95%,自编教材21.05%。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目的和功能、卫生保健、基本技术、战术等;体育实践课的活动项目主要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受学生欢迎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开课率较低,例如瑜珈、体育舞蹈等,而最近兴起的一些野外体育项目,例如登山、攀岩等,职业中专学校很少开展,这反映出职业中专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缺乏针对性、适用性与创新性。在传统的体育课程观念中,体育课程被理解為由教学计划规定的、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即体育教材。职业中专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统一要求过重,灵活性不足,偏重学科逻辑,知识本位,不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各自的差异,以及各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运用上往往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造性,不能灵活运用教材,不能根据实际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对教材的加工粗糙,甚至拿过来直接套用。所以,体育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对其开发利用要有针对性、适用性与创新性;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课堂的任务进行有效选择和组织,囫囵吞枣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品不到体育课的好滋味,也会造成教材内容的偏繁、难、旧,学生“厌体”现象增加。
2. 2体育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往往没有意识到周围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体育课程新标准使体育教师有了管理课程的权利,指出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也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开发者。体育课程资源比起其它学科来,其资源更丰富,内容更精彩、生动。比如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体育节、运动会、体育报刊杂志以及竞技体育赛事等各种活动,还有图书馆、体育网、多媒体等。因此,体育课程资源更具有开放性。然而体育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能力有限,仅仅囿于自己伸手可及的圈子,自我封闭起来,抹杀了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他们往往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僵硬地执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使原本生动有效的课变得乏味、呆板。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好好钻研教材,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和课堂,锻炼和提高自己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让生动充实的体育课把学生的体育之心唤起来。
2. 3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窄,深度不够
调查表明,职业中专学校在落实体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的体育课程资源有待开发和利用。传统的体育课程观中人们常常把体育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有些教师把教材当教条,眼光紧紧眼住教材,瞄向操场和球场,不去开发利用身边重要的课程资源。冷漠大自然,远离多媒体,独享体育新闻,使得学生不知道刘翔、姚明、乔丹,不能共同分享申奥成功的快乐。这些情况使得学生不能加深对体育的感情,也使得学科知识丰满不起来,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体育课变得索然无味。如果我们用VCD放映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套路表演,学生对武术风格套路路线定会了然于心,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激情也会四射。如果把CBA的一些简单战术进行演示和学习,也许会使更多的学生迷上篮球。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视野要开阔,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课程资源,让体育课延伸到校外,融入到社会,使体育课程资源的源头多样化,并体现时代气息。
3.职业中专学校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对素材性、条件性和校内、校外体育课程资源的综合识别、选择、加工和运用。一般来讲,校内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占主要地位,校外体育课程资源更多的起一种辅助的作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丰富程度,决定着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论和职业中专学校的实际情况,职业中专学校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3. 1充分发挥体育课程资源中体育教材的核心作用
体育教材是学校根据体育课程方案和体育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的教学内容。体育教材是体育大纲精神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结果。体育教材作为体育课程资源的主要来源,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学校自编的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结构。建立合理的体育教材结构,首先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体育教育现状,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以及各地对旧教材的反馈意见,总结旧教材的优缺点,为新教材提供经验支持。第二,还要明确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使体育教材的选编具有针对性。选编的教材要使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能保证教材的质量,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区。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任务选用和创编教材,延伸教材。本班学生耐力差,就加强耐力的训练;学生看烦了操场,那好就组织出去爬山;学生非常喜欢打篮球,我们就多增加他们的课时,还可以组织篮球比赛、观赏篮球比赛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讲解有关知识。另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开发利用和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而且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武术、太极拳、跳绳、踢踺、摔跤等项目。在体育教材开发中,民族传统体育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综上所述,体育教材作为主要课程资源,我们要理解它的内涵,细心研究,灵活应用,充分发挥它的核心作用。
3. 2积极挖掘体育教师的生命载体资源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载体有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例如教学用書、体育课程标准等属于非生命载体,而体育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就属于生命载体的课程资源。其中体育教师是一种重要的生命载体资源,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全面的体育学科知识,经过专业技能的正规训练,熟悉学科体系以及学科目的、任务,掌握了体育课程的内容、组织方法,同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心理特征,能给各有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以正确指导、经验交流和品质培养。体育教师深谙体育各专项的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水平,结合教学任务灵活变通的运用教材,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所以,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体育创造能力,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开发周围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运用先进的课程理论,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教学水平,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研究改革新形势,跟上体育改革的步伐。体育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了加快发展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学生能够提供大量的素材性资源,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体育基础、对体育课的态度以及价值取向,无疑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所以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作用,提倡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共同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课程资源的内生性,也需要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发挥,这样的体育课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3 . 3大力有效开发利用图书馆、多媒体、自然环境等重要的课程资源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体育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爱好或经历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如:南北差异、城乡差异;丰富的体育资源为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学校教学楼后面的小山,可以用于体育课程中的体育锻炼;报告厅前面的台阶,可用于练习原地跳远;校园里的小路可用于练习地形跑。因此,体育课程资源这一特点,要求体育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挖掘体育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包括面很广,不仅包括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体育节等活动,还包括图书馆、网络、媒体技术、自然环境资源和竞技体育等。校内大多的体育活动可以巩固所学技术,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加强体育体验;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体育图书、体育历史资料,它们包含大量的有价值的体育知识和技术;网络能提供新鲜的体育新闻、最新体育动态,而且网络上有许多真知灼见的体育评论,也有实用的体育健身知识、运动处方;多媒体能有效地宣传体育,辅助体育教学。比如武术套路的教学,篮、排、足攻守技术的教学,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学习,不仅形象,而且有效。竞技体育和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得益彰,它们都能有效地加深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培养体育的感情;在大自然这样广阔的空间里开展一些体育教学和活动,比如爬山、远足、探险、郊游等,不仅寓学于景、有效有益,而且陶冶情操。像耐力的学习和训练、有氧锻炼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合适的方式。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会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体育课程,促进体育课程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2002.
[2]廖哲勋.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