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中关于“模型”的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
  经过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的实践,我摸索总结出了“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所谓“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读、听、说、写、改”这五步的综合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也叫“五步教学法”。
  这种作文教学法是针对当今初中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的症结,通过持续、反复地训练和强化,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文教学中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并逐步在写作中有所体现,从而使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成为有趣的成长体验。
  二、关于“模型”的定义
  关于作文的教学,我一直在做一些尝试。
  我先来讲一个小故事。班级经常要印学习材料,通常我们都选择在学校门口的小店印刷。那天,我偶然在楼下印了一次。负责复印的男生热情有加,我们便聊了几句。我发现价格很便宜,索性就多印了几份,约定中午去拿。下午上班前,我径自去店里取。没想到换了一位女老板,她也很热情,麻利地取出了材料袋,告诉我99元。我一看还有零头,顺口说道:“95元呗?”女老板眉毛一扬,说道:“我们是小本生意,利润很少,让是肯定不能让的……”我也顺势就坡下驴,说“没有关系”,于是掏出手机,微信支付,逃离了复印店。
  这就是一个关于“四块钱”的小故事。总共不到230字。
  我想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为了使描述更加立体,就应该设立描述的模型。这个立体模型就是为了将事件描述得更为具体,而从多个角度进行人物的设定、心理的分析、语言的展现、神态的描写等等,从而使描述具有立体感。这个模型,体现的就是一种作文的思维逻辑。
  三、模型设计的思维逻辑
  下面我从这个小故事里三个人物的角度具体解释一下这个逻辑。
  这个小故事,从先出场的负责复印的男生来说,他希望通过热情的服务来留住生意。“热情”就是这个人物的基本特点。在描述的时候,必须要抓住。
  我在这则故事里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推动时间线索发展的角色。复印是日常教学的一项基本工作,其实99元和95元,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便宜或者昂贵都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对复习材料的关心远大于对价格的关注。第二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有着自尊心,当我和女老板还价被驳回的时候,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才会有“逃”这样的心态。“逃”就是我这个人物最核心的特点。
  最后出场的女老板,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在商言商,当然更看重利润。“热情服务”和“分毫不让”,辩证有机地统一在这个人物的身上。“热情服务”是外,“分毫不让”是里,重点是这个眉毛一“扬”,将她的性格表露无遗。
  三个人物,体现在这三个词当中:一个是“热情”,一个是“逃”,一个是“扬”。这都需要在故事中体现出来。
  讲这个小故事,就是为了体现我的作文教学思维,通过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建立立体模型的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和多层次推进情节的发展。
  这个技巧,在初中作文中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也是获得高分的途径。
  四、模型的设计目的
  会在作文中讲故事,是学生写作文的最高境界,也是作文教学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我再来讲个小故事。
  我的儿子坐电梯的时候,对我说:“妈妈,我们小组的背书组长可烦人了。”“哦?怎么了?”“我背书稍微有点磕巴,他就不耐烦地打断我,还让我重新背。”“那你就得認真准备了。”儿子眼神里一闪而过的狡黠,说道:“现在只要轮到我背书,我就赶在他着急上厕所的时候找他。”
  我说的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演讲的题目就是《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从莫言这位大家的身上,我汲取了很多营养,包括我的“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就是从莫言的话中受到的启发,继而开始了自我摸索。
  在后期的作文教学中,我重点训练学生要讲好一个故事,最好是身边的、真实的故事,为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现实,尽量在文中以小见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比如前两天在班级内发生的真实事件。南陵农民荸荠滞销,我们班学生献出爱心,购买了近300斤。这件事结束后,我专门开了一节作文课。首先告诉学生作文要来源于生活,这样的素材才是鲜活和有生命力的。其次告诉学生在这件事中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写人,可以写老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老师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写事,可以以三个标题式来写,荸荠作为其中一个标题的内容。经过启发和指导,班里涌现出了很多好作文,比如《原来我也很有爱心》。我还让学生试着用童话体,即从“我”是小小的荸荠这个角度来写。
  五、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模型,可以加强作文训练中形象性、直观性等综合表现效果
  在自然科学领域,像生物学所研究的没有任何组织分化特征的“模型细胞”,光学中所研究的能够全部吸收外来电磁辐射而无任何反射和透射的“绝对黑体”等等,都是模型。所谓“模型”,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研究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借助于具体的实物,也可以通过抽象的形式。为了使描述变得立体,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模型”的概念,从形象性、直观性,以及表现性、易读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方面加强表现效果。具体来说,就是从人物、心理、语言、神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多维度的描述。引入“模型”的概念,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创新。
  2.通过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模型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在作文写作中提出“模型”的概念,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借助于“模型”这一形式,不仅能重新认识作文教学方案中的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路。这种创新最直接的效果是使记叙文变得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并且解决了同题作文“雷同化”的困扰。
  3.通过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复杂的研究对象,会使观察越来越失去直观性,也会使实验难以直接施加于真实的对象或系统,而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有效地避免观察和实验的局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事物的规律比较简单地呈现出来,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通过反复训练,可以不断积累逻辑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小处入手,认真分析,独立思考,方可避免或减少教学上的偏误。  那堂课已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却时时被我想起。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之”字,却让我学到了很多,时时都在提醒我:踏上讲台之前,你准备好了吗?  这是一篇极为普通的文言文——九年级上册的《唐雎不辱使命》。一直以来,教学这篇文言文很轻松,因为有易懂的语言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的故事情节,学生在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的骄傲。如果小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认识尽可能多的汉字,那么他们就能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集声音、视频、图片、文字于一体,是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多媒体课件能够图文并茂地呈现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被称为高阶思维。把布卢姆理论中的一些条件和相应要求,贯穿到议论文写作指导训练之中,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初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需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力求在三年议论文写作教学螺旋式深入过程中,同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即是幸福教育,同时幸福教育也是大学生与提升幸福的保障。本文主要对思想政治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含义,并提出了思想政治用于视域下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方法,希望能起到一些参考与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幸福教育]  在大学校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教师的重任,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采用“基于疑问”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尝试《狼》一课的教学,我觉得这样设计的文言文课堂学习应该是趣味横生、热情蓬勃并且扎实深入的。首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收集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凝聚了学生对于文本的最初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怎么用好这些资源,引领学生走好这一段语文学习之旅?下面就是我的尝试。  我把学生预习的问题,作筛选整合,汇总如下:  1.“股”和“髀”的区别何在?  2.屠户杀第一只狼的时候,另
凡有师生的地方就有课堂,是师生独特的生命构建了课堂。  课堂是神奇的,它只有四十五分钟,只能容纳五六十个学生——起立,坐下,读书。但是课上着上着,思维之球开始传递,心灵之泉开始流淌,师生的思想飞翔起来,情感燃烧起来,课堂里弥漫着清亮的光芒,有一种升华、超越的气氛,于是,课堂变得无限大,时间变得无限长,课堂获得巨大的能量和容量,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青春记忆。课堂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物质化的又是被构建
拖着邋遢的草鞋,敲着木鱼从山下走过,那山间过往的厉风里,传递出的是隐约可听得的几句吟唱:“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世间的诸多真谛凝练成几字,言不尽世间千万事。毋庸置疑,曹雪芹融入自身经历,写就的鸿篇巨著《红楼梦》,已然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审美享受。  艺术的创作,虚构中的自由泼洒,往往建立在真实的、深层的、深刻的生活基础之上。巴金创作《家》《春》《秋》,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学教材里,外国诗歌选录不多,有些教师也不细致讲授,基本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也就过去了。原因主要归结为这些诗歌“不易亲近”“太简单”“说不出其妙处”等。当然,“读读背背”也不失为“占有”一首好诗的方法,我国传统诗教中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但作为教学者,仅仅靠这种“无为”之法是不够的。一首好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的珍品,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咀嚼和玩味。这
《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概说、板书设计分析、作业反馈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背景分析  2015年3月,我第三次执教《伤仲永》这篇课文。前两次执教时,我都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班主任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出现的时机很好。  我所执教的是北京四中的初一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但也有着自觉性不强的问题,学习上以家长、老师的安排为主,
[摘 要: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党的基本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群众史观视野下的时代坚守。本文主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这一思想放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研究,充分吸收中国共产党人群众史观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基本情况以及多年执政的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新时代理论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成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