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穿孔致明串珠菌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ingjie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明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明串珠菌”“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明串珠菌,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明串珠菌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明串珠菌。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明串珠菌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其他文献
报道1例以水肿、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患者诊治经过。从最初发现的低白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入手,通过相关检查,明确了患者存在经肠道丢失蛋白的情况;进一步追查病因,在发现肠道占位的同时,经包含肠道组织活检在内的多种检查方法,最终排除了恶性肿瘤,证实是1例少见的以蛋白丢失性肠病起病的IgG4相关性疾病。
全科门诊中老年人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存、多重用药情况较常见,应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综合管理方案。针对多重用药情况,应与药师一起对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药物重整。文章介绍1例患多种慢性疾病、服用14种药物的老年患者,全科医师为其进行综合评估、综合干预,并和药师一起进行药物重整,为全科医师管理老年患者提供思路。
文章介绍了多伦多大学医学系家庭与社区医学科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包括住院医师职位设置及其分配体系、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采用的模式、评估目标框架和评估工具等,探索并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以助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事业发展。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肿瘤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CAFs中过度表达,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免疫抑制及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靶向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多种新型喹啉类FAP抑制剂(FAPIs)经放射性核素标记后被用于肿瘤的靶向诊疗研究。已有多项研究证实放射性标记FAPIs在肿瘤诊断、分期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总结了放射性标记F
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下肢溃疡,虽然致死率低,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有感染、恶化和截肢的可能。VLU主要由持续的下肢静脉高压引起,压力治疗实施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高压,是治疗VLU和预防复发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压力治疗的器具和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综述压力治疗的种类、联合应用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青年女性,急性右中腹痛起病,不伴发热、消化道症状,既往右附件区囊肿4年。查体右中下腹压痛。超声和CT未发现胆囊、阑尾及输尿管异常,右附件区囊肿大小稳定。应用抗感染联合镇痛治疗效果欠佳,腹痛逐渐局限于右下腹。3日后复查超声提示附件系膜囊肿伴扭转,最终手术探查确诊输卵管旁囊肿扭转。
共病已成为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挑战,而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共病模式之一。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联机制,两者共存显著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不良结局风险。文章着重讨论其复杂性对全科实践的影响,以期为共病人群健康管理奠定基础。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科医生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仍需探讨。文章基于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现状,采用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分析法对全科医生参与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恶性骨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转移潜能高的特点。近几十年来,骨肉瘤的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其主要原因是对骨肉瘤的发病机制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同种类RNA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竞争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是近年来兴起的学说,是指信使RNA(messenger R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