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体育的要求也在无形中提高,而在体育中对于人民影响很大的学校体育也在跟着时代不同的要求更换着不同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又呈现着不同学校体育教学。但是这样的体育教学是否是进步,是否有利于体育的发展,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应在不同的指导思想让我们感到混乱,盲目。学生体质的逐步下降应该要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如何正视我们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关键词 学校体育改革 指导思想 课程 改革 原因 措施
   一、不同的指导思想呈现不同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指导思想又会出现不同的学校体育,在不同的学校体育中和在不同的学校体育指导下,又会诞生至少书面或形式上不同的学校体育教学。
   (一)军国民体育思想
   “军国民思想”是流传于清末民初的一种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的训练,使其具备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辱,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
   1902年清朝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从蒙学(幼稚园)到高等学堂均开设“体操”课。在军国民体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是以强制性的灌输及教师的教为中心,从而唤醒国民重视体育,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但是过分的“偏爱”兵式体操,使体育课普遍出现枯燥、乏味和机械的课堂状况[1]。
   (二)自然主义(实用主义)体育思想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体育课程目标多样化,反映发展学生身心;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由兵士体操为主改为以田径、游戏、球类等自然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教材,采用跳跃、爬树、游泳、跑步等方式进行锻炼,使学校体育内容由原来的单调、枯燥和较为局限的状态向丰富、活跃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因“儿童中心论”衍生了“放羊式”教学,抹杀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过分的强调体育的教育功能,从而忽视了体育的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
   (三)运动技术教育思想
   运动技术教育思想是指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强调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的观点和认识。在运动技术教育思想下的学校体育,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纪律与集体行动为约束、机械模仿为特点的“传习式”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承和发展体育文化,但是,由于过分偏重运动技术教学,忽视了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效果及学生个性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终身体育思想
   我国终生体育思想强调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与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的结合,培养独立从事体育锻炼及健身的能力,强化终身体育观念,使其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正确方法。
   (五)快乐体育思想
   在快乐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强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
   (六)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关注学生在健身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转移、主动思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目标体现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在学生成长过程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设计,师生共同活动。通过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课程问题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课程中,体育课是唯一连续开设的一门课程。我国学校体育课也应由原来的每周2节改为每周4节。特别是实习教学中更不应该停止体育课。同时每天保证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及课外活动总时间为一小时。
   (二)教材问题
   现在学校的教材一般都是各省劳动厅确定的统一教材,这些教材没有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考虑的只是本省的特点和传统项目,单一的采用竞技运动项目来安排教材。
   (三)考试评定问题
   目前,学校都缺乏统一的考试评定标准,都是以当地普通学校的考试评分标准,这不公正、也不合理,因为学校招收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而有的同学进校素质差,成绩低,他们经过体育锻炼,距要求还是不够。这样就会挫伤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值得进一步探讨[2]。
   (四)课的质量问题
   当前,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评定都是以运动量大小、课堂密度紧凑、讲解示范水平、组织纪律性等,传统老办法来测评的。运动量越大密度越紧,它会使教师盲目的指挥学生乱动,没有留给学生学习技能的思考时间和适当的创新间歇;讲解也不是讲的高深细致就好,而是要精简易懂,有创新思考余地;示范要正确,但不要过于高超,难以模仿;组织教学不要以教师为主体,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使学生自主运动、创新。
   (五)新课标出台所引发的问题
   审视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谈了很多需要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维度多、内容多。而且是一些非常理想化,甚至是至善至美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却较少提及。制定者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基层体育教师,要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去研究和发掘。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受场地、师资的制约,根本无法开展这些运动项目,仅某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实现。事实也表明,新课改做得较好的也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一些城市[3]。
   (六)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问题
   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的主要困难是学校体育的经费和场地、器材不足。不少地方和学校,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上体育课都没有一块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广大体育教师改革的手脚。
   三、措施
   (一)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人的选择空间。实施分层、分流教学,普修与专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自学自练,不断激发学生从事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5]。
   (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要采川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像学生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是难于量化的,如果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教育评价则失去全面、准确,缺乏科学合理性。要使评价淡化甄别选拔功能,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使用,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强化激励、发展功能。
   (三)加强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建设
   21世纪的学校体育,应从观念、措施上主动适应全民健身计划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把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把幼儿体育、中小学体育、普通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统一起来,使之互相协调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校体育要突破只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受教育的狭隘眼界,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实施一种与社会进步和需要紧密连接的学校体育,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6]。
   (四)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执行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引导者,这对体育工作者的要求就更加高了,作为现代的体育工作者这除了掌握体育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科技、计算机等等。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才能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7]。
   (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学校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开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的进行,也需要学校体育设施更新和完善跟上学校体育改革的步伐。
   四、小结
   我们面对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其发展的趋势,应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不能用静态的观点来看待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因为我们改革的总目标是为将来培养社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可用人才。所以,我们应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全面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用现代的课程理论指导体育课程的改革实验,确立新的科学的课程观,从而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科学化进程。总之,学校体育的改革有利于学校体育向前发展,但同时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谨记:
   (一)加强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二)让教师、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决策、审议。
   (三)注意学科之间日益明显的融合态势。
   (四)拓宽课程的来源,进一步扩展课程的内容。
   (五)协调正规教育、非协调正规教育和协调正式教育的内容。
   (六)进一步密切各阶段课程之间的联系。
   (七)加强课程的世界性、现实性、开放性。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体育教育思想及嬗变[J].中国学校体育.1999(5):65.
   [2] 张振华.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看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0.
   [3] 黄小平.浅析实施新课标教改中的误区与对策[J].体育教学.2005(07).
   [4] 朱道喜.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
   [5] 夏锋.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不同声音[J].中国学校体育.2002(6):1.
   [6] 吴忠义.对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J].体育科学.1996.16.
   [7]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必须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通过趣味飞扬的导入,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灵活多样的教法,热情创新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心情舒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树立学生自信心,为搞活课堂奠定良好基础,也是让英语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关键和保障。  关键词:课堂;导入;教法;兴趣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激活课堂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1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近些年来羽毛球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承认高校羽毛球教学所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本文对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羽毛球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羽毛球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    摘 要 为了解和掌握新疆回族城市与农村体质现状,科学评价新疆回族城市与农村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对新疆1500名男女性的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并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按照相应城市与农村、组别、性别及各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揭示了回族成年男女性各年龄段体质状况和变化规律。反映出机能衰退的特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    摘 要 武术的发展渗透到影视领域,创造出武打功夫片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推动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也给影视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武术成为影视的素材,影视为武术提供了强大的宣传效应,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但同时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取利去弊,让武术借助现代媒体更好更快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1  摘 要 印度是人类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印度的文化中,体现其核心价值的又是宗教文化。甚至可以说是印度文化就是各宗教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进一步区分,印度文化中至少又可以区分出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锡克教文化、部落文化及基督教文化等。印度社会的文化特点,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1     摘 要 为使学生学习太极拳时学得快、记得牢、乐意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太极拳的教学体会,较好解决了太极拳教学中学与练的问题,可有效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太极拳文化 教学实践 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一
始建于1953年的中石化湖北黄石石油西塞山油库,虽然设备老化、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少,但已安全运营了66年,尤其是2019年吞吐量近70万吨,确保了黄石、黄冈、鄂州等多个地级市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4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汉族城市、农村中1291名13—18岁中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力求全面掌握湖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汉族农村男、女中学生在心血管机能要高于城市男、女中学生,农村男生在立定跳远成绩好于城市男生外,其余各项指标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