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思想的共性及与易学的关系略谈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e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道关系是许多学者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本文认为,易学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门之学,但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尤其是t易传>产生后,易学却又部分地成为儒道合流的一个载体,既体现了二者的共通性,也体现了二者的互补性.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在孔、老、易思想的同源性,孔、老思想具体的共同点和孔、老思想终极意义上的共同追求及与易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简单概括了二者的互补性在易学中的体现,以图寻找儒道合流原始的内在的根据.当然,本文侧重的是二者的共性及与易学的关系,并不否定儒道合流在除易学外的其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焦氏易林>的诸子倾向、时代根据及风格.认为作者基本倾向是儒家,兼采道家.作者的儒家思想有进取性,反映了汉代上升时期社会需要创新敢于创新的境界.作者官微职卑,
本文借用先天《易》特别是“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符号体系,并通过对其六爻内涵与排列顺序作出新的定义。采用演绎逻辑方法和辨证逻辑方法,揭示了周期性变化是事物发展的结构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