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中小学如此重视戏剧教育?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_w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省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是谁?”“我与他人有何不同?”“我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戏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青春期的日子并不总是风和日丽,情绪与荷尔蒙相互作用,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进入高中后,学生需要面对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诸多选择,各种压力有增无减。在此背景下,美国大多数中小学引入了戏剧教育,戏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养成,更能激发创造力,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帮助学生纾解课业压力。
  戏剧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年级而异。小学戏剧课主要训练学生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讲话,控制肢体做出各种动作,同时以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这些练习将为自信心的建立、自如的肢体运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接触讲故事、即兴表演和剧本表演,演出的剧本可能是童话或经过改编的莎士比亚作品。初中阶段的戏剧课鼓励青少年独立、批判地思考,培养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在高中继续参与戏剧活动的,通常是真正的戏剧爱好者,他们像校队的运动员一样全情投入,会拿出相当的课余时间和周末排演话剧和音乐剧。这些制作精良的剧目会在校内上演,继而在地区或全国性的戏剧节上参与角逐。高中的戏剧课会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剧本创作、戏剧导演和戏剧制作,这些活动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领导力,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参与戏剧活动是否会耽误孩子学习?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顾虑。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发现,热衷艺术课程及活动的学生,学业成绩往往更胜一筹。SAT官方考试机构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在SAT考试中,热衷艺术学习的学生比很少参与艺术学习的学生总分高近100分。
  当然,提升学业成绩只是戏剧的好处之一。除了培养自信心、锻炼公众演讲能力等顯而易见的益处,戏剧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约束和汲取他人建议的能力。戏剧排演过程中,演员会随时听到来自各方的反馈乃至批评,这种经历将让学生习惯倾听不同的声音,在面对批评时能够虚心受教,而非粗鲁辩解。
  除了戏剧之外,恐怕没有哪门学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戏剧对有志从事广播、写作或表演事业的学生有直接帮助,对希望进入教育、心理学、法律或政治领域的学生也是很好的起点。戏剧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自信地说,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这些素质都是重要的加分项。
  戏剧教育内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带动了美国学校教育向更注重体验和活动的方向发展。“体验式学习”指的是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而不只是阅读背诵书本知识。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对于那些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事情,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一个年轻人想要学会沟通,他必须练习听和说。如果他希望在人前自如地演讲,他必须练习表演。在戏剧课上习得的技能并不只在戏剧课上有用,在英语、科学或社会研究等学术课上同样有用武之地。
  举例来说,小学老师教授关于动物的知识时不会让孩子拘泥书本,而会带他们去动物园亲身观察。如果学校附近没有动物园或预算不足以成行,聪明的老师会索性把课堂变成动物园——让学生们扮成不同的动物,学习动物的身体结构并模仿他们的动作。然后学生们可以通过自编自演小剧的方式,学习食物链的概念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体验式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更扎实深入地掌握学科概念,又能锻炼领导力和沟通力,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在美国各地的学校均有应用。
  2012年,为了更好地评估戏剧教育对高中学生的影响,美国戏剧教育协会与犹他州州立大学进行了一项合作研究。研究发现:
  在2011~2012学年,79%的高中开设戏剧类课程。
  2011~2012学年,95%的高中向学生提供与戏剧相关的课外活动机会.
  99%的高中管理者认为戏剧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理解的能力和自律能力。
  100%的高中管理人员认为戏剧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91%的学校管理人员认为,学习与表演戏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术能力。
  96%的学校管理人员相信,学习与表演戏剧可以增进学生对世界的理解。
  98%的学校管理人员相信,戏剧项目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领导能力。
  美国高中从事戏剧教学的老师中,62%拥有研究生学历。
  2011~2012学年,美国高中平均支出7500美元用于排演音乐剧,2700美元用于排演其他类型剧目。
  关于戏剧教育对个人生活和事业的积极作用,美国戏剧教育协会执行总裁Julie Woffington女士的童年故事也给人启发:
  戏剧带给我的第一个礼物是自信。那是我九岁的时候,我去练体操,但是表现一般,我又去学滑冰,发现滑冰也不那么适合我。后来妈妈给我报了一个叫“三重威胁”的学习班,所谓“三重威胁”指的是唱歌、跳舞和表演。作为一个声音非常洪亮的小姑娘,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我参加的第一场正式演出是《老好人查理·布朗》,在剧中扮演那只叫史努比的小狗。舞台上那种激动、兴奋的感觉,让我第一次那么充满自信。戏剧带来的自信心让我受益至今,让我在30年后的今天能够在工作中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戏剧教育能带给学生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同理心,也就是俗话说的“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事物的能力。戏剧是人类处境的反映。人总是希望彼此了解,了解彼此的欲望、需求、相似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戏剧教育提供了一种安全而有益的方式,让学生得以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具备了同理心或同情心,一个人就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能够理解与自己背景迥异、来自其他民族、信仰或阶层的人的处境。阅读、分析和表演戏剧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让人受益无穷。因此我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在中小学阶段接受了融合式戏剧教育的学生必将成长为富于自信心、创造力和同情心的未来领袖。
其他文献
在内蒙古的东部,大兴安岭向科尔沁草原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是蒙古族歌曲中传唱的“杭盖”,意为山林中的草地。这里有一所位于大草原上的始建于1946年的纯蒙古语授课的蒙古族学校。学校虽在草原腹地,但却一点不输旗里的学校。“我的家乡在这里,我想让家乡的孩子们不用走太远,就能享受一流的教育。”校长赖高娃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用自己的行动述说着草原上的教育故事。  要成为“有工作”的人  走上教育的路,还得从
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陪站”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生命尊严的尊重。这项倡议得到了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教师的响应,也得到了南京大学朱虹教授創办的“半城读书会”等机构的支持。  不过,也有人对这项活动提出质疑,认为陪站一分钟或许会给乞讨儿童带来更大压力,不如直接给予救助,让他们不再乞讨,哪怕一次只能救助一人。
当教师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在一个教师家庭长大,小时候没人看管,爸爸妈妈就带着我上班。五岁开始,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耳濡目染他们的激情,站在他们大大的办公桌边好奇地看着他们写教案,出卷子。那时候,爸爸义务教学校所有教师的孩子学奥数,我作为最小一位孩子也参与其中,爸爸规定每天不做完十张卷子不许吃饭,没有商量,铁的纪律,所有的小伙伴都一样。我几乎每天都是哭着在别人的饭香味中完成任务,然后最后一个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俱进地站在全球化视野的高度,正视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之处,既要恪守中国立场,又要超越地域局限,培养拥有世界情怀的中国公民。  全球化表现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紧密联系。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都已经不同程度地被卷进全球化浪潮。全球化在悄然影响着现实世界,包括教育。为此,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与时俱进地站在全球化视野的高度,正视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
2011年6月23日下午,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举行首届学生毕业典礼,作为校长的薛志芳在致辞时突然有些哽咽。这几乎是他就任校长三年来在公开场合的第一次感情流露。三年来,薛志芳和他的战友们为这所学校投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这些毕业生的身上也早已深深烙上了第二实验中学的印记。  从打造润泽生命的校园“文化名片”到浸润师生心灵的教育专属符号,从教师专业成长到卓越课程研发,从书香学校到完美教室,第二实验中学的
从孩子们的身上,我渐渐明白:有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并不需要说很多、做很多,也许孩子们只需要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只需要几行加油的文字,有了这些,他们就会拥有前进的希望和奋斗的信心。作为老师,应当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做了我能为你们做的事。虽然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我尽力了。”  青春语文大师王君老师说:“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这句话也常常让我反思,自己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教着,怎样的姿态活着。工作
■案例点睛  教育不能仅仅看着班里的学生,看着学校这一块小天地。很多生活中的案例、故事,抑或是电视剧,都能给我们以教育的启迪。《我的兄弟叫顺溜》是一部几年前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却从中看出点值得我们班主任学习的地方。  前几年,中央台曾热播过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这部剧我个人很喜欢,反反复复看了4遍,剧中有一位司令员叫陈大雷,他在部队中带领士兵的方法,有些很
何淑娟,广东东莞市东城小学教师,2007年开始从教,好学上进,勇于实践,多次参加东城区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参加东莞市青年阅读教学竞赛荣获三等奖,多篇教学论文和微课作品获区、市、省一等奖,被评为东城区优秀教师、东莞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  用爱的甘泉浇灌孩子的童心  2007年9月,我从华南师范大学畢业,来到了东城小学任教。当我第一次走进一年级一班的教室,有那么一幅情景,让我终生难忘。有一位学生把整张
前蘇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力。国家法律给予了教师惩戒的权利,教育惩戒是教师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惩戒”不应该是“为惩而戒”,而应是“为戒而惩”。所以惩戒当然是必要的,但关键在于“度”。
随着时代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影响着少年儿童,他们正值成长发展过程,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极易发生心理迷茫,产生行为偏差,变成人们眼里所谓的“问题学生”“坏小孩”。其实,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的是心理方面的某些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在学校的访问调查中,我们发现這类学生的家庭,几乎是单亲离异居多,孩子的成长得不到父母全面的爱。此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