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教材中的单词量大大增加。对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然而效果并不显著。学生们倍感压力并厌恶背单词。因此我校针对七年级新生做了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们记单词的方法,从实践中研究出应用“自然拼读法”培养初中生英语听音写词能力,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英语单词;听音写词
【作者简介】商秋云,女,汉族,福州人,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专技十级,本科,福州第三十二中学,研究方向:培养学生英语听音写词能力。
一、课题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我国汲取国外先进技术、优秀科研精华以及与多方交流合作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中小学教育中有重要意义。但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学习英语仍心生畏惧,敬而远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2015年10月我校英语教研组向区教师进修学校提交了晋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申请表,提出的课题项“初中生英语听音写词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荣幸获得立项。
二、概念界定——自然拼读法
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来源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的一种适合儿童学习英语读音,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其核心旨在通过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发音规则,建立学生对字母(组合)以及读音的对应关系,把英语的读写与拼写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从而能看字读音、听音拼词,进一步解决学生对单词陌生的情况,使他们能自主地认识和学习单词。
三、中学生单词拼读及拼写能力现状
在对问卷调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从“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情况调查反馈得知: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硬性任务,而不能养成兴趣。2.从“词汇学习方法”的情况调查反馈得知:学生大部分都是把每个单词逐个拼读,或重復抄写、默写单词,死记硬背,经常记不住或短时间后就遗忘了。还有的用汉语拼音为单词注音,容易造成发音不准。
四、“自然拼读法”具体教学规划和方法实施
基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课题组提出针对现有七年级学生现状采用“自然拼读法”来提升他们的听音写词能力。英语有一大特点——拼音成词,这决定了培养学生对英文字音和字形结合记忆和运用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师在单词拼写教学方面的一大突破性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可以从逐个字母的字音和字形入手,培养学生对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拼读拼写能力,逐步改善学生的对英文的认知意识,增强读、写技能。如果学生掌握了单个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字形和其读音,就相当于掌握了学习单词的一个技巧,这样他们就敢大胆猜,大胆读,做到见词能读,听音会拼,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1.从特殊入手。从特殊入手,即字母中重要的五个元音字母;从简单入手,即拼读简单的辅音加元音,或元音加辅音单词,如:me at no
2.运用简单单词。运用两个辅音字母夹一个元音字母的“汉堡包”式的简单单词让学生操练拼读。如bag、 bed、bus、sad、dog、mad、big等。
3.认识发音规律。认识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训练学生听音写词。
4.辨别重读与非重度音节发音。辨别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与非重读音节中的发音,如:banana about.
5. 注意音节分开拼读。拼读多音节单词时注意将一个个音节分开拼读,记忆。逐个音节记忆,不仅能更容易记下单词的拼写同时也记住了读音。
6.掌握发音规律。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相同。ar au ee ea oo ou oa ir等可归类拼读。
经过这些拼读练习,学生见词读音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再通过听力训练,锻炼学生抓取音频中所含的重点音素,把听到的音转换成形写下来。即使有时还不知道这单词意思或者这是不是正确的拼写,也鼓励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样就能熟练地认读,拼写单词。当然也需要及时的复习与坚持巩固。学生一旦熟悉利用自然拼读法,在英语学习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
“自然拼读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英语语感,树立了信心,碰到难的单词时也不再惧怕。学生们都感到学习英语轻松了,记单词更容易了。学期结束时我们又做了一个调查,80%的学生反映,利用自然拼读法掌握了字母发音规律后,将英语语音和英语字形的结合运用,发现词汇学习变得简单了,单词的记忆也变得轻松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熟练地用“自然拼读法”来拼读单词,利用字母发音规律记单词。“自然拼读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当然,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新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好地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冶.自然拼读法对提高初中生英语词汇拼写和拼读能力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6.
[2]于燚.Enhancing English Writing Competence With Original Movies——An Action Research in Teachi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D].北京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英语单词;听音写词
【作者简介】商秋云,女,汉族,福州人,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专技十级,本科,福州第三十二中学,研究方向:培养学生英语听音写词能力。
一、课题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我国汲取国外先进技术、优秀科研精华以及与多方交流合作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中小学教育中有重要意义。但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学习英语仍心生畏惧,敬而远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2015年10月我校英语教研组向区教师进修学校提交了晋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申请表,提出的课题项“初中生英语听音写词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荣幸获得立项。
二、概念界定——自然拼读法
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来源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的一种适合儿童学习英语读音,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其核心旨在通过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发音规则,建立学生对字母(组合)以及读音的对应关系,把英语的读写与拼写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从而能看字读音、听音拼词,进一步解决学生对单词陌生的情况,使他们能自主地认识和学习单词。
三、中学生单词拼读及拼写能力现状
在对问卷调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从“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情况调查反馈得知: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硬性任务,而不能养成兴趣。2.从“词汇学习方法”的情况调查反馈得知:学生大部分都是把每个单词逐个拼读,或重復抄写、默写单词,死记硬背,经常记不住或短时间后就遗忘了。还有的用汉语拼音为单词注音,容易造成发音不准。
四、“自然拼读法”具体教学规划和方法实施
基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课题组提出针对现有七年级学生现状采用“自然拼读法”来提升他们的听音写词能力。英语有一大特点——拼音成词,这决定了培养学生对英文字音和字形结合记忆和运用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师在单词拼写教学方面的一大突破性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可以从逐个字母的字音和字形入手,培养学生对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拼读拼写能力,逐步改善学生的对英文的认知意识,增强读、写技能。如果学生掌握了单个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字形和其读音,就相当于掌握了学习单词的一个技巧,这样他们就敢大胆猜,大胆读,做到见词能读,听音会拼,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1.从特殊入手。从特殊入手,即字母中重要的五个元音字母;从简单入手,即拼读简单的辅音加元音,或元音加辅音单词,如:me at no
2.运用简单单词。运用两个辅音字母夹一个元音字母的“汉堡包”式的简单单词让学生操练拼读。如bag、 bed、bus、sad、dog、mad、big等。
3.认识发音规律。认识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训练学生听音写词。
4.辨别重读与非重度音节发音。辨别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与非重读音节中的发音,如:banana about.
5. 注意音节分开拼读。拼读多音节单词时注意将一个个音节分开拼读,记忆。逐个音节记忆,不仅能更容易记下单词的拼写同时也记住了读音。
6.掌握发音规律。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相同。ar au ee ea oo ou oa ir等可归类拼读。
经过这些拼读练习,学生见词读音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再通过听力训练,锻炼学生抓取音频中所含的重点音素,把听到的音转换成形写下来。即使有时还不知道这单词意思或者这是不是正确的拼写,也鼓励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样就能熟练地认读,拼写单词。当然也需要及时的复习与坚持巩固。学生一旦熟悉利用自然拼读法,在英语学习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
“自然拼读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英语语感,树立了信心,碰到难的单词时也不再惧怕。学生们都感到学习英语轻松了,记单词更容易了。学期结束时我们又做了一个调查,80%的学生反映,利用自然拼读法掌握了字母发音规律后,将英语语音和英语字形的结合运用,发现词汇学习变得简单了,单词的记忆也变得轻松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熟练地用“自然拼读法”来拼读单词,利用字母发音规律记单词。“自然拼读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当然,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新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好地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冶.自然拼读法对提高初中生英语词汇拼写和拼读能力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6.
[2]于燚.Enhancing English Writing Competence With Original Movies——An Action Research in Teachi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D].北京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