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读书声响亮起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想法。
  一、 巧妙地设境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借助多媒体。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隨着声音流淌出来。
  (2)表演读、比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
  二、 大胆地取舍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则一带而过。理由是什么呢?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把大榕树表现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通过读,便体会了文章的精髓。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 经典地示范
  如教学《花潮》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圆通公园里海棠花如潮水一般的神奇,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在品读“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一句时,教师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学生闭眼倾听),学生终于领悟到了“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的精妙。最后,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一句的节奏时给予了示范,使学生领悟到了很难用语言说清的节奏变化,纠正了“匀速前进”的毛病。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四、 耐心地等待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幕:当学生思维发生“故障”时,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急躁地打断,迫不及待地把知识“复制”后“发送”到学生们的头脑中;当教师把一个个问题抛向学生,积极发言的是班中的顶尖学生,更多的学生端坐其间,洗耳恭听,因为更多的学生还来不及在如此短时间内思考;当一张小嘴嗫嚅着说不出来,当一道题目做了一半却怎么也进行不下去,另一个学生马上顶替了他的位置,而他却被晾在了一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缺少的是等待,学生却被剥夺了很多:思考的机会,训练的机会,尊重的权利……等待并不是一种不负责的放弃,而是一种遵循教育规律的理性选择。它是皮格马利翁式的期盼与固守,是宽容、耐心、期待、信任与尊重的化合物,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催化剂,是孕育欣喜的过程。
  五、 宽容地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指导中,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宽容地进行评价,而不宜过分地强求、严厉地指责。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评价。如:“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读要分出层次,首先是读通,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做得很好……”“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学生在读时却似乎读出了很陶醉的样子。我抿嘴笑笑说:“你们好像也被这‘暖风’熏醉了……”学生一听,会意地笑了。我接着说:“再读一遍!”学生马上专注地,带上强烈的不满和责问读出了这句诗。
  有人说,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那不是一件很快乐、很欣慰的事情吗?为了这个美丽、快乐的梦,我们在朗读教学这片园地上不懈地探索着,实践着。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强调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电信业进行研究,并对区域经济理论中电信业研究的脉络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在当前和今后我国加强这方面研究的必要性.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建设对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信息时代英语教师师德建设的新内涵入手,讨论了英语教师该如何进行师德建设。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时代;师德建设    随着新一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对21世纪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
目的检测慢性脑缺血后水通道蛋白9(AQP9)的表达及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脑缺血1、3和6月组,每组各20只。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法)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我们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必须重视语文教师新形象的塑造。一个精神向上且又具备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为此,我们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既要注重内在美,又要注重外在美。    一、 内在精神美是人文素养的本质体现    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广。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只有更
文章指出激励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其实质是人本管理。论述在管理中,如能善用激励,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必对馆员积极性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近日,舟曲林业局编制完成了《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基础建设项目任务书》,这标志着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设期限为2012年-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