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于爱情,他们感到既神秘又美丽,还带有几分羞涩。本案例的设计理念是:结合这首诗的学习,大胆探讨爱情,揭开神秘面纱,启迪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呼唤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象征手法; 2.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
1. 收集爱情名言。
2. 选取几首旋律活泼的爱情流行歌曲备用。
3. 朗诵配乐准备: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或琵琶曲《琵琶语》。
教学过程
1. 导语(本课教学,分别在两个层次不同的班级实践,采用两种导入方式,效果都不错)
设计一:幻灯片展示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人生最美丽的感情——爱情!(看到学生眼中闪烁的兴趣火花)
我们先一起把柳永的这首关于爱情的《蝶恋花》朗读一遍。(全班齐读)
师:好,这是古代大词人柳永对于爱情的见解,他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至今还“折磨”着许多爱情中的男女。(全班笑)有哪位同学能大胆谈一谈你对爱情的见解?你认为爱情是什么呢?
生:爱情是罗曼蒂克,是玫瑰加香槟,还有钻戒!(全班哄堂大笑)
生:我同意柳永的看法:爱情是一种思念,每时每刻都想和心上人在一起。(羞涩)
生:爱情是浪漫而又清雅的,美妙无穷。
生:爱情像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它!(全班笑)
生:爱情像青涩的果子,入口苦涩,但回味无穷!现在还是不谈恋爱的好,哈!
……
(讨论热烈,但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设计二: 播放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激发学生进行情歌大联唱,从歌词中探讨爱情是什么。探讨过程略。
师:好,我们刚才热烈地讨论了爱情是什么,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爱情中的双方应当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你希望自己在爱情中做到什么,又要求对方做到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明确: 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指出爱情必须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关系。
幻灯片出示爱情名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中国著名的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
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诵录音。
2. 美读,理解诗歌内容
(继续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同时提出问题,带动思考。)
(1)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事物,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爱情观?
(2) 作者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
在学生朗读与讨论中,总结表格如下:
(幻灯片展示)
师小结:以上都是我们在讨论中曾经否定过的爱情观,舒婷和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诗中,作者用“木棉”的回答告诉了我们。
(全班齐读后半部分)
师:“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爱情的基础是独立、平等。
师:“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强调了什么?
生:这几句强调了爱情中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相互依存。
师:作为爱情中的男性,应当是什么形象?
男生回答:“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
师:也就是说,男子汉应该……
生:男子汉应该伟岸挺拔、强壮坚韧!
师:好,那么,女性又应是怎样的姿态呢?
女生回答:“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幻灯片展示)
师:“红硕的花朵”应该是形容女性外表的美,秀美而充满活力的。但是为什么又“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火炬”?这两个比喻是什么意思?
男女生共同讨论:在中国的历史中,女性只能是附属品,从属于男性社会,女性的命运大多是悲剧。历史和腐朽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她们的屈辱,但是她们中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也有一些女性试图改变不公正命运,但是由于力量薄弱常常以悲剧告终。女诗人舒婷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但是“英勇的火炬”更突出了女性要像男子一样勇敢、顽强,向命运抗争,为追求属于自己的光明和幸福勇敢地举起“英勇的火炬!”
师:独立而平等的男女双方应在爱情中怎么做呢?
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相知相依,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师:最后让我们大声朗读作者最后的爱情宣言!
男女生齐读: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师:这就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坚贞的爱情。让我们呼唤:让这样的爱情来得更猛烈些吧!
3. 总结
舒婷以她的敏感和理智,不受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呼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新时期新女性伟大的爱情宣言!
4. 作业
(1) 课外收集关于“朦胧派”诗人的相关资料,了解舒婷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特色。
(2) 收集中国历史上妇女解放运动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3) 以“畅想爱情”为题,写一篇学习心得,阐述你所理解的爱情。同时,思考:今天坐在课堂上的你,可以去尝试爱情的滋味吗?下一次班会课,我们将讨论——中学生与异性交往,你选择爱情还是友谊。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其实就是一堂课的授课计划,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终会留下一点遗憾,但本案例有以下几个值得推广的亮点:
1. 创造和谐与民主的氛围。在中学校园里,爱情似乎等同于早恋,是应该回避的。但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禁止而终止心灵的渴求。所以,不如让他们释放心灵,大胆探索,自己分析对与错。课堂上导入环节所制造的自由、宽松、有趣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里主动参与、积极探求。
2. 制造空白,创造必要的思考空间。在本案例的实践中,除了教师每次提问之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外,还有两处特殊而必要的空白。第一处是在导入部分,无论是设计朗读柳永的词,还是设计对所唱歌词的反思,都需要教师有意无意留有至少20秒以上的时间,让学生有咀嚼的空间,这种自发性的思考往往比滔滔不绝的讲评效果更强;第二处是在教师范读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读,而是留出10秒钟的空白,因为成功的范读会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诗歌中,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教师切不可急着叫醒“着迷”的学生。
3.注意延伸,激发学生深入探求的兴趣。本案例的课堂延伸除了学生的资料收集外,最重要的是一节班会课——继续讨论爱情,其实是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探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上班会课的讨论,学生的心中定会知道何时才能扬起爱情的风帆,驶向幸福的彼岸。
(连云港市旅游学校)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于爱情,他们感到既神秘又美丽,还带有几分羞涩。本案例的设计理念是:结合这首诗的学习,大胆探讨爱情,揭开神秘面纱,启迪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呼唤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诗歌的象征手法; 2.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
1. 收集爱情名言。
2. 选取几首旋律活泼的爱情流行歌曲备用。
3. 朗诵配乐准备: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或琵琶曲《琵琶语》。
教学过程
1. 导语(本课教学,分别在两个层次不同的班级实践,采用两种导入方式,效果都不错)
设计一:幻灯片展示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人生最美丽的感情——爱情!(看到学生眼中闪烁的兴趣火花)
我们先一起把柳永的这首关于爱情的《蝶恋花》朗读一遍。(全班齐读)
师:好,这是古代大词人柳永对于爱情的见解,他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至今还“折磨”着许多爱情中的男女。(全班笑)有哪位同学能大胆谈一谈你对爱情的见解?你认为爱情是什么呢?
生:爱情是罗曼蒂克,是玫瑰加香槟,还有钻戒!(全班哄堂大笑)
生:我同意柳永的看法:爱情是一种思念,每时每刻都想和心上人在一起。(羞涩)
生:爱情是浪漫而又清雅的,美妙无穷。
生:爱情像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它!(全班笑)
生:爱情像青涩的果子,入口苦涩,但回味无穷!现在还是不谈恋爱的好,哈!
……
(讨论热烈,但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设计二: 播放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激发学生进行情歌大联唱,从歌词中探讨爱情是什么。探讨过程略。
师:好,我们刚才热烈地讨论了爱情是什么,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爱情中的双方应当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你希望自己在爱情中做到什么,又要求对方做到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明确: 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指出爱情必须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关系。
幻灯片出示爱情名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中国著名的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
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诵录音。
2. 美读,理解诗歌内容
(继续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同时提出问题,带动思考。)
(1)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事物,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爱情观?
(2) 作者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
在学生朗读与讨论中,总结表格如下:
(幻灯片展示)
师小结:以上都是我们在讨论中曾经否定过的爱情观,舒婷和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诗中,作者用“木棉”的回答告诉了我们。
(全班齐读后半部分)
师:“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爱情的基础是独立、平等。
师:“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强调了什么?
生:这几句强调了爱情中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相互依存。
师:作为爱情中的男性,应当是什么形象?
男生回答:“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
师:也就是说,男子汉应该……
生:男子汉应该伟岸挺拔、强壮坚韧!
师:好,那么,女性又应是怎样的姿态呢?
女生回答:“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幻灯片展示)
师:“红硕的花朵”应该是形容女性外表的美,秀美而充满活力的。但是为什么又“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火炬”?这两个比喻是什么意思?
男女生共同讨论:在中国的历史中,女性只能是附属品,从属于男性社会,女性的命运大多是悲剧。历史和腐朽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她们的屈辱,但是她们中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也有一些女性试图改变不公正命运,但是由于力量薄弱常常以悲剧告终。女诗人舒婷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但是“英勇的火炬”更突出了女性要像男子一样勇敢、顽强,向命运抗争,为追求属于自己的光明和幸福勇敢地举起“英勇的火炬!”
师:独立而平等的男女双方应在爱情中怎么做呢?
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相知相依,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师:最后让我们大声朗读作者最后的爱情宣言!
男女生齐读: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师:这就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坚贞的爱情。让我们呼唤:让这样的爱情来得更猛烈些吧!
3. 总结
舒婷以她的敏感和理智,不受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呼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新时期新女性伟大的爱情宣言!
4. 作业
(1) 课外收集关于“朦胧派”诗人的相关资料,了解舒婷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特色。
(2) 收集中国历史上妇女解放运动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3) 以“畅想爱情”为题,写一篇学习心得,阐述你所理解的爱情。同时,思考:今天坐在课堂上的你,可以去尝试爱情的滋味吗?下一次班会课,我们将讨论——中学生与异性交往,你选择爱情还是友谊。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其实就是一堂课的授课计划,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终会留下一点遗憾,但本案例有以下几个值得推广的亮点:
1. 创造和谐与民主的氛围。在中学校园里,爱情似乎等同于早恋,是应该回避的。但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禁止而终止心灵的渴求。所以,不如让他们释放心灵,大胆探索,自己分析对与错。课堂上导入环节所制造的自由、宽松、有趣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里主动参与、积极探求。
2. 制造空白,创造必要的思考空间。在本案例的实践中,除了教师每次提问之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外,还有两处特殊而必要的空白。第一处是在导入部分,无论是设计朗读柳永的词,还是设计对所唱歌词的反思,都需要教师有意无意留有至少20秒以上的时间,让学生有咀嚼的空间,这种自发性的思考往往比滔滔不绝的讲评效果更强;第二处是在教师范读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读,而是留出10秒钟的空白,因为成功的范读会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诗歌中,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教师切不可急着叫醒“着迷”的学生。
3.注意延伸,激发学生深入探求的兴趣。本案例的课堂延伸除了学生的资料收集外,最重要的是一节班会课——继续讨论爱情,其实是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探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上班会课的讨论,学生的心中定会知道何时才能扬起爱情的风帆,驶向幸福的彼岸。
(连云港市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