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o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尊重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是关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领域持续发展问题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的。语文教师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并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能性
  
  1.可持续发展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各个方面都融入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语文学科是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半显性课程,该课程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领域的诸多主题均有所涉及,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挖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在保留语文特色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
  2.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等。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为例加以说明:
  粗略统计,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内容在一册教材中几乎达到了5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思路
  
  1.语文教师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与自然的位置,确立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为了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同样,小学语文教育也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与义务,应当培养学生对自然抱有一种正确的态度。
  2.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地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只有认真地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才可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渗透。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找准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有时一篇课文往往同时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因素。哪些因素最能切合实际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可接受的层次去准确把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准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因素,即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并在语文教学中目的明确、扎扎实实地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从而保证渗透的有效性。
  (2)把握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度,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
  儿童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而逐步提高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因素的理解程度、可接受程度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去把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育收到实效。
  (3)选好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的法,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保证
  渗透,说明了语文训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不是油水分离,而是水乳交融 。有机地实施渗透,既能强化语文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功能,又能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在更深的层次上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如何渗透?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用意,在领会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发掘文章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因素,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渗透。
  3.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师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这种意识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必须通过学生不断强化甚至内化的过程。如学生在接受教师的环境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不但要强化自己的意识,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除课堂教学外,语文课外活动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各种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教育,学生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
  1.可持续发展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体验教育,且通过体验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自觉的认同态度。
  2.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并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从而在情感上发生变化。
  3.把可持续发展意识渗透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的培养之中,进一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既不能丢掉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等主渠道受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熏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中、低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本组28例,术后均得到6个月~3年随访,18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8例患者生活自理,2例患者术后
摘 要:本文以华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普遍认为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具有必要性,但实际参加课余体育锻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运动场所等因素导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不积极。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需要学校、学生双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华北科技学院 大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提高对POEMS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8例POEMS综舍征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相关的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并结舍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目的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探讨脑脓肿的诊疗方法。方法对11年来我院收治的32例脑脓肿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其临床特征,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脑脓肿致病菌多种多样,以革兰氏阳性菌居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病因、误诊情况、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因、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病多因头面部软组织及骨质感染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病例,对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前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脑室-腹腔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