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评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lia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95年建成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是澳大利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它的建立实现了澳各教育系统间的分立与贯通,为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转学或继续深造提供了权威性的保证,文章总结其成功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资格证书
  [作者简介]谭佳(1981- ),女,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重庆402160)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5-0096-02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是澳大利亚从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出发而构建的全国统一的教育与培训框架体系。它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以12级程度不同的资格、学历连接了澳大利亚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真正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终身教育模式。这种新的学习与培训框架克服了澳大利亚传统学习与培训体系的弊端,符合澳大利亚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产生缘起
  1.理论渊源。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终身教育指的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培训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既包含学校教育也包含社会教育。①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的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被世人接受。在澳大利亚,公民一生约变换工作岗位5次,而每次工作的变化必将伴随一段学习经历,这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公民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社会需要,澳大利亚建立起国家资格框架,以制度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得以满足。
  2.实施背景。沿袭英国教育传统的澳大利亚教育体系在推行國家资格框架之前,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三大体系间相互独立,分别颁发程度不同的资格和学历证书;另外,受其政治体制的影响,澳大利亚各州、领地都有自己的资格证书、学历体系,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的标准判断各种证书持有者的能力水平高低,各州和各领地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间缺乏通用性,难以支撑从业人员的自由流动,更难以满足学员日益高涨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不利于澳大利亚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局面,构建一个连贯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统一的资格体系,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于1995年1月1日在澳大利亚全国推行。此框架体系将澳大利亚三大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有机整合,共同纳入一个清晰而连贯的框架体系中,成功构筑起了澳大利亚终身教育体系。
  二、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的证书结构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涵盖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用12级资格规定了三者之间的分立与贯通,为各级教育系统之间的资历确认、学分转换,不同院校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转学或继续深造提供了权威性的保障条件。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各级资格证书都以能力为导向,每一层次的资格认证都以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操作运用为最终目的。资格证书被界定为:由认证实体所颁发的正规证书,是对个人已经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或已具备相关行业、专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认定。此框架下的资格证书体系如下表所示②。
  1.义务教育阶段。澳大利亚义务教育一般为10~11年,不同的州各有规定,完成第十二年的中学教育后就可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事实上,高中阶段也同时颁发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这一阶段为学生开设了一些职业教育的课程,选修这些课程所得的学分在入读职业教育机构时能够得到认可,从而免修一部分课程。
  2.职业教育与培训阶段。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阶段主要颁发六类证书:一级证书、二级证书、三级证书、四级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一级证书到四级证书要求达到在本专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文凭和高级文凭则注重的是技术分析、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六种资格证书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性,保证了学生能顺利从一个证书级升入到另一个证书级。
  3.高等教育阶段。澳大利亚大学强调毕业生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为高校与职业与技术教育阶段的接轨提供了前提保证。在国家资格框架中,澳大利亚大学颁发的资格、学历证书主要有七项:文凭、高级文凭、本科学位、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4.各级教育阶段所颁发的不同等级证书间的连接。澳大利亚三级教育体系虽然颁发的是程度不同的证书,但是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成为连接另外两大教育体系的桥梁,它通过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与义务教育体系相连,并借文凭和高级文凭与高等教育相衔接。
  三、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特点和意义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开发和推行,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阶段的教育形成功能完善的体系,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两大体系的相互沟通,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此外,它还保证了义务教育后各种资格和学历证书的全国统一发放,促进了澳大利亚各种资格证书在国内和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认可。
  1.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特点。第一,整个资格框架体系呈开放多元、相互通融的状态。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建立给予了学员自由选择教育类型和教育方式的权利,现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已成为澳大利亚职业资历、学分转换的主要参照系,并成为衔接和沟通澳大利亚各教育系统之间的“立交桥”。③
  第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义务教育体系及中等教育体系自然接轨。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起到了“上挂下接”的重要作用。“上挂”是指学生取得职业教育文凭后,就可拿到普通高等学校的部分学分并能直接升入大学本科学习。“下接”是指学生结束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可以凭借在这一阶段所取得证书以及已获得的学分升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学习。④
  第三,各种证书、学历间层层递进,彼此相通。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各级证书和文凭之间的连续关系得到国家认可,不受培训机构或地域的限制。澳大利亚的各级教育体系间建立了学分转换协定,学员既有的经历得到认可(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教育机构将学员已得到的学分视为有效,不考虑学员是何时、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的。⑤低一级和高一级证书之间存在衔接关系,不同等级的证书,通过学分制累积逐步完成。
  第四,严格的质量评估。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成功推行离不开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体系,为了保证整个资格框架的质量,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按标准严格审批全国教育培训院校和机构,并且每年定期检查已注册的培训单位。对参与考评的人员、考评过程、考评工具库、考评策略以及考评政策都有严格的规范,而且会根据考评结果撰写教育工作年报予以公布,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监督。
  2.推行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意义。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推行促成了澳大利亚终身教育体系的成功构建,为澳大利亚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教育支持。一方面,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构筑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为受教育者提供了终身教育的渠道,所有公民均享有接受自己所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真正实现了教育的连贯性和平等性。另一方面,统一的资格证书体系结束了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各自为政的资格、学历证书制度,消除了澳大利亚人口在职业流动上的障碍,促进了劳动力市场上各种资格证书、学历间的互认,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四、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们对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越加强烈,迫使各国积极建立各种配套措施以满足公民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1995年开始推行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已成为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柱,为需要继续学习的各种人员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对其社会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给我們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1.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转岗培训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日益旺盛,促使我们必须尽快研究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从澳大利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经验来看,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框架的建立将各级教育体系加以整合,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界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积极建立统一、规范的资格体系。由于历史、经济和部门利益的原因,我国的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颁证机构的设置随意而盲目,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的现象十分严重,不能做到全国统筹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的合理流动,不利于人才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建立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规范的资格体系,首先要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地位,将各种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其次,要以政策的形式规定各级证书颁发机构的协调关系,做到全国统筹、规范统一;最后,要全面结合各级教育系统,行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等不同社会机构的需要,共同建立和发展全国统一的资格证书体系。
  3.做好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间的衔接。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在结束中等教育之后学生大多选择直接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我国职教机构为学员提供的培训种类单一,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所颁发的证书缺乏通用性,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来看,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被放在了同一个资格框架体系中,三者协调统一,互为前提。这为处理我国现实问题提供了参考。首先,要提高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视,将它和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同放在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之内;其次,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和普通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使学员能自由流动;最后,课程的开设上要注意三者之间的连接和沟通,减少学员重复学习的麻烦。
  4.积极构建统一的资格证书、学历转换系统。为了协调不同类型资格证书和学历之间的差异,实现各种资格证书和学历间的自由转换,澳大利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协调。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现有的各种资格体系相互独立,缺乏灵活性,要实现各种资格和学历之间的转换还相当困难。要摆脱这种局面,我们需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建立一个统一学业标准体系协调各种教育体系的学业程度,打通不同教育体系间的壁垒,保证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员能顺利升入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
  5.建立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保证统一学历资格体系的正常运作。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能成功推行并收到满意的效果,与其相关配套措施的开发和运用息息相关。我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格框架体系也同样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撑。首先,从整体出发进行课程开发,加强不同性质教育系统在课程设置上的相关性,保证学生能在各种教育体系间的自由流动;其次,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转换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他们对学生学习生涯的理解;最后,组织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评价,让整个教育体系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监督和评价。
  
  [注释]
  ①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59.
  ②叶之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3(4):152-153.
  ③叶之红,郝克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3(36):13-14.
  ④澳大利亚教育培训的启示——北京市继续教育“培训培训者”学习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学习考察报告[J].继续教育,2000(3):29-30.
  ⑤楼一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渐成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3(9):57-58.
  
  [参考文献]
  [1]郑晓花.澳大利亚教师培养制度[J].教育,2007(2).
  [2]吕红,朱德全.澳大利亚职教教师资格与标准——TAA培训包的经验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9(6).
  [3]刘培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杜敏,赵文超.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种植义齿修复中种植手术的护理体会和方法,以提高人工种植修复的效率和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人工种植义齿修复患者69例,共102颗人工种植义齿,对其进行护理配合和辅
目的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方法总结5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部位出现皮肤过敏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严格遵守PICC无菌维护规程,使用乳酸依
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来自政府的信任是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X组织为个案研究对象,对社会组织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变迁过程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将“举国之治”落实到“市域之治”,并通过“市域”推向“全国”的重要举措。就内涵而言,包括了治理理念、体
党建是我国基层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是优化城乡社区治理结构的专业化创新工具。基于社会工作的赋权理论以及重庆市T社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实践,揭示党建
[摘要]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其能力与素质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工科高校应充分了解当前教师队伍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重点,外引内培,强化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科高校 教师 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王永利(1964- ),男,河北保定人,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龚方红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等学校要坚持"以本为本"的基础地位,使其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改革的总遵循。本文以《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为例,坚持新文科背景下的"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2011年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检测肌酐、尿素氮、24h蛋白尿和尿红细胞数等;并予以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