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的思想源于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互联网十”的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这个背景下该何去何从,本文将就此进行讨论。
  【关键词】“互联网十”;道德法治;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5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也在逐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备受关注。然而,传统教育下生硬死板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扭转,教师可以联系“互联网十”的背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自主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自我探索不是盲目搜索,教师可以提出方向,让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的学以致用。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能收获很大的快樂,并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这种对信息进行整合,达到快乐学习的学习方式,来源于“互联网十”中的行业结合思想。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交通安全,并请学生进行举例。学生会开动脑筋,比如斑马线、红绿灯、标识牌之类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面对这些标志,行人该怎样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学生会回答斑马线前要举手示意、红灯停绿灯行、看到标识要知道禁止事项等。教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身边的点点滴滴,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创造气氛,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展开,需要营造良好的气氛。初中生好奇心旺盛,喜爱参与活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锻炼。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展开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引导,没气氛的烘托,德育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感染性。教师可以在宣传爱国精神前,播放中国近代百年战争的影像资料,在进行道德宣传前,对近年道德滑坡现象进行举例。这种方式贴近实际,能营造出很强的参与感,符合“互联网十”利用平台的思想。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播放“交通事故”的影像集合,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酒后驾车、闯红灯、无证驾驶行为的后果,通过警察的分析以及法官对类似事件的判罚,学生能了解危险行驶的危害,并在日常生活总对家属进行普及。这种教育不仅能在学生间传播,还能对学生的家人进行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不要局限于课本,可以通过讲故事、辩论赛、表演、视频播放等形式,将要讲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不空谈大道理,达到让学生也能理解的效果。
  三、树立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可以在学生里发掘好人好事,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嘉奖和通报表扬。这种行为不仅能让获得荣誉的学生继续发扬他的精神,也能树立标杆,鼓励广大学生进行学习模仿,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道德与法治教育并非空谈,它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周围,在初中,学生的三观会逐渐树立起来,教师要小心呵护,并加以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千万不能揠苗助长。
  例如:学生在路边捡到了钱,并愿意交公。这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但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值得提倡,这是人的诚信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将该行为上报,并进行通报表扬。学校也不要认为这是小题大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的多少,而是学生的这种行为值得提倡。这样的行为不仅宣传树立了标杆,也传播了学校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思想。同时这种行为能起到良好的带动性作用,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去做好人好事,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小爱汇聚成大爱时,社会也就充满爱了,这才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宗旨。
  四、增长阅历,进行实践活动
  社会,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教育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接受社会的洗礼,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体会到家长们的辛苦付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捡拾垃圾,美化环境等行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人民烈士纪念堂瞻仰烈士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学,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踏青游玩,以开阔心胸、体悟自然。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在行为上进行改变和规范。
  例如:在春游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人民英雄纪念堂,瞻仰烈士的雕像,那里有烈士的书籍笔记,日常用品,有鲜红的旗帜和动人的故事。是他们用鲜血浇灌出我们美好的生活,现在的他们已经静静地躺在坟墓里,但是他们的精神依然在世上留存,并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这种宣传是立体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让学生能真正接触到那份沉重的历史,并承担起新世纪社会主人翁的责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想要发展,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创造气氛,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树立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增长阅历,进行实践活动,通过以上途径,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进行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与研究,2018,9(24):33-34.
  [2]李金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2018,3(17):8-9.
  [3]赵常丽.试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7(47):85-86.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核心,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各大中学在这一块上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努力,教学效果也很显著。但是纵观当下学生的道德现状,还需要广大教师同行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要不断强化德育功能。文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
【摘 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只有找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契合点,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推进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先是结合实际分析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误区,然后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初中历史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在一起,弥补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德育教学是现有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体育教学则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初中体育老师应意识到德育教学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以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转变初中体育教学理念、创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案以及灵活组合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等途径来提高初中体育学科德育教学效果。  【關键词】德育;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主体地位。少教多学教学模式随之出现。这转变了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会充分的展现出自身主体地位。同时,也会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准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极力运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本文分析了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政治;教学策
【摘 要】政治是教育教學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核的学科,所以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然而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政治的学习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到了高中,加之面临着高考的负担,学好高中政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而导致大量学习困难生的产生.并且政治有着独特的教学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品格,培养学生分析时事、探求热点现象的能力.于是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文化的渗透是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及思维形成的基础,学校要提升小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转变教学模式,通过转变学生的思想来改变教学的效果,因此,将德育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内容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教学环境,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将德育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方法方方面面,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