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及中药调理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社区干预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穴位按摩及中药调理慢性浅表性胃炎社区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西医常规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君子汤口服,并指导患者自行进行腹部穴位按摩,一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治愈率为52.5%,对照组的近期临床治愈率为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方案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及中药调理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社区干预;穴位按摩;六君子汤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85-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临床上在西医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口服,并教导病人进行自我简易的穴位按摩方法,发现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常规方案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诊断标准[1]。
  (2)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依从性好。
  (3)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胃癌,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1.2随机分组:
  (1)分组设置: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
  (2)随机方法:将80例的预估样本量输入华西医科大学出品的PEMS3.1统计软件包,生成随机数字表,制作随机信封,按患者就诊顺序打开随机信封,确定患者分组。
  1.3一般资料:
  80例病人为2008-2009.12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治疗组中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岁,病程平均为3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7岁,病程平均为3.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计数、计量资料统计比较,P>0.05,说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胶体枸橼酸铋120mg,每日3次,饭前及睡前服用,伴有消化不良者给予吗丁啉10mg,每日3次,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具体采用羟氨苄青霉素0.5g,每日2次,甲硝唑0.4g,每日2次。
  另教育患者在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辛辣肥厚之品。
  2.2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外加用以下治疗。
  (1)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基本方药组成为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Og、炙甘草lOg、木香lOg、砂仁10g、陈皮lOg、法半夏lOg、生姜3片,红枣5枚。根据症状随症加减1-2味中药。每日一剂。
  (2)自我穴位按摩教育:教育患者自行按摩以下穴位:神阙、中脘、天枢,每穴按摩1-5分钟,每天按摩2-3次,并鼓励患者按摩更多的次数。
  2.3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
  3疗效评价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
  近期临床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2)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2)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1)主要症状明显减轻。(2)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者。
  3.2评定时点:疗程结束后,约病人复诊,进行胃镜检查,进行疗效评定。
  3.3统计方法: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出品的PEMS3.1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4结果(见表1):
  4讨论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脾胃疾病的常用方剂,中医理论认为此方具有補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止痛,调整脾胃之效,现代研究亦发现该方有保护胃黏膜、促进胃上皮修复的功效:如黄氏等[2]用水杨酸钠灌胃诱导大鼠胃黏膜损伤,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结果表明,该方对水杨酸钠诱导的胃黏膜慢性损伤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不仅能保护浅层上皮细胞,而且使深层腺体免遭水杨酸钠的损害;傅氏等[3]通过观察香砂六君子汤不同浓度对应激胃溃疡大鼠疗效的影响,发现香砂六君子汤不同浓度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能显著降低Hcl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增加氨基己糖和磷酯的合成,促进上皮修复,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说明香砂六君子汤对胃溃疡具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胃黏膜氨基己糖和磷酯的含量来实现;向氏等[4]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香砂六君合剂保护组,试验结果发现香砂六君合剂能显著地增加胃壁粘液及胃腺体内粘液,减轻攻击因子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害,减少炎细胞浸润,提示该方可增强胃粘液屏障,坚固胃黏膜抗损伤的第一道防线。同时显著增加胃黏膜中磷脂含量,有增强胃黏膜疏水屏障功能的作用。
  穴位的刺激同样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如刘涌[5]观察电针足三里等穴位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针灸致GMBF(胃黏膜血流)显著增加,可改善胃黏膜血流。高希言等[6]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中院”、“天枢”穴发现,针灸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Na+净流出量,降低H+反弥散量,对胃黏膜屏障有保护作用。程氏通过动物试验,则发现针刺穴位可有效减少胃液总酸的排出率,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并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提高SOD活性。
  针灸穴位治疗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上有很多报道,但由于针灸需要医生执行,需要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我们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教导患者自行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该法简便可行,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
  浅表性胃炎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方案虽然效果肯定,但我们的研究显示,加用中药调理及患者的自我穴位按摩,能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4.
  [2] 黄河,谢海青,李梅丽.香砂六君子汤抗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免疫组化研究[J].国医论坛,1995,(49):42—43.
  [3] 傅智敏,朱曙东,金华.香砂六君子汤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52.
  [4] 向爱民,周德端,徐州,等.香砂六君合剂对大鼠胃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600.
  [5] 刘涌,许冠荪.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27.
  [6] 高希言,吕金秀.针灸对胃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77.
其他文献
生猪的饲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哺乳期、断奶期以及育肥期,各个时期的养殖注意事项有所差异,养殖场应该根据猪只各个时期的生理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殖,以保证猪只的健
白洋淀是大型内陆浅水湖泊,由143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组成,宜渔面积约4000余hm~2。现有的养殖类型有网箱、网栏、围堤、池塘、沟濠等,养殖单元除池塘精养外,大多在303hm~2以
【关键词】: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褥疮  【中图分类号】R7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46-1    报载:2002年初,一名常年卧病在床的褥疮患者被家属送往南昌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当即使用各种抗生素为其进行治疗,但仍然不见好转,并且还出现恶化的现象。为此,医护人员迫不得已使出最后的“王牌”抗生素——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医院成本核算控制问题,并有机的把成本费用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资源配置、医院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体现了医院的经营现状及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影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运用
中药的炮制方法、加入辅料的不同,从而引起药物自身性能、作用和主治范围的变化,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副作用,或被分解、转化为新的成分,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
【摘要】理性看待中药的毒性,如何避害趋利,保障用药安全合理,增进中药疗效,维护用药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中药;“毒”或“无毒”;安全性;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44-2    1客观、公正地了解中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中药是天然的,是绝对安全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其实并非如此,中
【关键词】nm23基因;消化道肿瘤;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24-2    nm23基因是1988年由Steeg首次从小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株中用消减杂交法分离出来的能抑制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原位杂交发现,其在低转移株中的表达强度为高转移株的10倍。人类nm23基因有两种,即nm23-H1和nm23-H2,其编码蛋白与核
为研究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急診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规律,为急诊临床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我科对2005年12月25日~2008年12月25日收治的678例急诊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作出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