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神思》,悟“神与物游”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神思》集中论述了文学创作活动中,作者的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活动,其中"神与物游"是最重要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集中论述了文学创作思维活动的特点,特别是对作为文学构思重要因素的"灵感"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分析.
  关键词:《文心雕龙》 神与物游 灵感
  一、神思概念
  “神思”一词,最早大约见于汉韦昭《鼓吹曲》,其云:“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这里的“神思”主要还是在于说明人物之精神状态。后来曹植的《宝刀赋》云:“神思而造象”。此处的“神思”即对宝刀形状的一种想象。而最早将“神思”引入艺术创作领域的则是南朝刘宋时代著名的佛学家、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宗炳。他在名著《画山水序》中,论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神思”问题。最早对“神思”展开全面论述的是陆机的《文赋》,其云:“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陆机在这一段论述中虽未用“神思”一词,但有关神思的心理准备,神思过程中的超时空性,情感性与形象性,虚构性与创造性,以及语言媒介的物化形态等问题,都已谈得比较全面,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刘勰对陆机有关创作构思与想象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精到形象的阐述。他在《文心雕龙》中设专篇详论“神思”,由此确立了“神思”在中国古代艺术思维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神思的含义有如下几种说法:
  (一)艺术想象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王元化,他认为刘勰所说的神思也就是想象;《神思》是一篇完整的艺术想象论。(二)文思或艺术构思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陆侃如、牟世金;他们认为《神思》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三)艺术构思为主包括想象灵感等因素说,此论为龙学中比较普遍的说法。代表学者有张少康、王运熙。这几家说法,用词或有所不同,但是大意还是相近的,我以为,神思也即是艺术构思。
  二、“神与物游”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了“神思”的内涵、特征、功能及生理条件等,值得重视的是:刘勰第一次将瞬间来到心头、倏尔去之渺渺的微妙而难以尽述的“神思”内涵高度概括为“神与物游”四个字。此四字不仅概括了创作思维的具体情状,也真切揭示了它的特征。这是刘勰对中国文学创作思维理论的重大贡献。“与陆机的创作论相比,刘勰更加强调主体的能动作用”[1]。因而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对文学创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四个字给我的启发提示。
  1.注重形神兼备、心物共融。“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是刘勰认为的创作的理想状态,“神”即精神,它是思维活动的基本意向,“物”是主体头脑中的事物表象,包括自然景物与社会生活通过心神与外物的交互作用,来达到一种通达广阔时空,并在转瞬之间对千变万化的自然和社会做出广阔的艺术概括和有声有色的艺术表现的境界。这实际上是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通过与物象偕游达到物我统一的心灵观照。在这种观照中超越一般认知心理时空,构筑一个新的审美心理时空。刘勰虽强调艺术想像扎根于现实,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来源于现实的物象,但并未忽略通过艺术想像达到超越现实的审美时空境界。具体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心入于物”,它使主体的审美心理能够映照具体的对象,二是“超然心悟”这是主体的审美心理超越了物象的具体时空限制,达到绝端自由自主的境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正是主体的审美心理时空在“精鹜八极,心游万初”的艺术想像过程中带来的体验,艺术想像不仅能打破物理时空局限,随心自由驰骋,而且还具有对具体的物象进行整合、改造的功能。就在这种对象进行工作之中,显示出一种能力,能把表面上相隔很远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摄取最丰富多彩的东西为这独一的内容服务,并且通过心灵的工作把一个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联系到既定的选材上去。”[2]“神”与“物”若能契合,就会文思泉涌,写作既快又好;反之则难尽人意,既慢又差。
  2.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物感”。“神思”不会凭空而来,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同样,神思也常常青睐那些才富五车、才高八斗、阅历丰富、体验入微的作家。因而“神思”常常需要“物感”的触发。黑格尔曾经说过,“只靠学来的熟练,绝不能产生一种有生命的艺术作品。”[3]“最大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4]。可以说,没有来自生活的刺激与触发,没有“物感”,神思绝不会因你焦急的期盼与“苦思”“竭虑”而垂怜,更不会因你的热情相邀而光顾。若无“物”,神往何处“游”,可谓游而无“方”。反之,有“物”而无神,创作亦难成功。神只有与“物”谐游,由“物感”而生发,才能自由而顺利地抵达目的地!
  3.注重艺术创作的自由心态。刘勰借用《庄子?让王》中的话“身居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并认为这就是神思。这一定位很准确,可谓传神之极!《庄子》原话是指身在野而心在朝,就象《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那样,是说一个人用心不专,心不在焉。而刘勰却借之以表述“神思”的“神奇”与魔力——“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文学创作思维神奇着呢!作者“寂然”“悄焉”,却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口中念念有词,胸中雷霆万钧,风起云涌。仿佛是一个神人飞仙,这也是作家迥异于常人之处,即想象力特别发达之故。思想之自由也无远不至,无高不达,变幻莫测,神乎其神!所以艺术思维是极度自由的和极富创造力的!仅此一点神思足可以包涵想象、灵感、移情、象征诸概念。
  4.注重调整心态,进入“虚静”。神与物游,虚实相契。实处可寻,虚处难觅。实处求实,虚处还须求虚。因而刘勰提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也就是说,调养你的创作思维,最可贵的是要先虚静。只有虚静,才能神思无碍,文思泉涌。“虚静”就是祛除心中的功利杂念,就象一座大房子一样,将那无用而多余的东西统统扔出去,使之尽可能地宽敞起来。这样才能明心见性,心游万仞,精骛八极,进入“澄明之境”,从而使物象“去蔽”,以其本真面目“敞亮”起来。自古以来,讲究“养气”,“心斋”、“坐忘”是儒道两家修心养性的必备工夫。刘勰用之,并化用《庄子?知北游》语“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以达到虚静之境。可以说,“虚静”是神思的精神准备,学研才辞乃神思的物质准备。二者兼備,创作才能成功。黄侃先生评之为“故为文之术,首在治心,迟速纵殊,而心未尝不静,大小或异,而气未尝不虚。执璇玑以运大象,处户牖而得天倪,惟虚与静之故也。”[5]。
  三、影响作用
  刘勰“神与物游”的理论对后世作家影响甚大。如王昌龄《诗格》:“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用心而得”;贾岛:“神游象外”;王骥德:“神往境来,巧凑妙合”(《曲律》);袁枚:“鸟啼花落,皆与神通”。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进行艺术构思与想象过程中,作为人的主观思维活动的“神”与以物体表象为运思实体的“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而实现这种交融的过程就是自由地“游”的过程。
  综上所述,从艺术构思角度讲,“神与物游”正是艺术意象与意境所产生的必要前提。譬之于酿酒,“神与物游”其中之“神”,乃发酵母体也;其中之“物”,乃发酵之原材料也。在这两种基本材料必备的情况下,通过“游”这一精心加工制作的发酵过程,醇香扑鼻的意象与意境之美酒便应“游”而生了。总之,艺术构思的过程,离不开主观之“神”与客观之“物”以及“神”附于与物的自由无拘地“游”的自然结合。三者交融,缺一不可。
  刘勰的《神思》篇包蕴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开放性与生成性。它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我能看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谨以此文表述我小小的感悟。
其他文献
主要从成矿地质背景 ,含矿层特征和多期成矿等方面阐述了八卦庙金矿含矿岩石中斑点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 ,指出秦岭泥盆纪含矿岩石中斑点状构造为成矿流体多期作用的结果且与金
摘要: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题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  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题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仅就“如何培养中学数学的阅读能力”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  一、培
期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和信息系统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风险上升,每天都会发生入侵、数据泄露、服务瘫痪和黑客攻击等
期刊
许多人简单地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要职工学习划等号,就是发几本书、开几次会、搞几次培训.结果是声势很大,投入很多,而学习效果不佳.rn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全新的事业,全新的事业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首乐曲,那么教学细节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教学细节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细节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着深刻。完美的语文课堂,应从关注细节开始。  一、品味文本细节,理解丰富的内涵  我们知道,优秀的作品,注重细节描写。在阅读中,如果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理解文本内容的突破口,可
期刊
环境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使人们充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努力保护人类环境。鉴于现今很多化学现象和化学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巨大伤害,在化学教学
心比煤黑,说到底,这心啊,是被一种叫利欲的东西熏黑的;而我们的游戏规则不够权威,失灵了.rn心,好端端的,有血有肉的,咋就比煤黑了哩?很显然,心有毛病了,良心坏了,心才比煤黑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感 思想政治 学习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也是一位文献学家。李兆洛重视对乡邦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刊刻,曾辑录以清代常州府为主(旁及他郡)的诗人诗作为《旧言集》,分别于道光元年、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