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逐步的更新和进步,学校的教学理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而言,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教学的质量也相应的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基本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但这也是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新层次挑战。本文接下来将针对新课改带来的各种教学影响,重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策略。从基本的教学手段出发,再结合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诠释新课改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来看,新课改与之相比在教学理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传统高中数学教学采用的板书数学概念和大量习题练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这样起到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赶上当代教育事业的需求了。而新课改的适时来临正好改变了这一现状,使得高中数学教学的形式有了不小的变化。笔者在下文中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细致探讨新课改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来临,教师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曾经教师是课堂上绝对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有的知识都是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基础能力的把握,在数学的学习中也难以提起兴趣,而新课改的要求则有所不同,更加注重一种新颖的素质教育,随着各个地区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倾向于一种互动式教学。换言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问互答的关系,老师在课堂上会就本章节内容进行一个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探讨其合理性,然后学生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对老师进行拓展式提问,这样就会学到课堂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些课外知识。根据新课改有关文件的明确规定,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更加应该注重自我探索能力的培养,在问与学上把握好一个平衡度,而这些都是基于一种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白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知识道路上的引路人,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未解之谜,控制好与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的时间,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和谐。例如,在教学“映射与函数”时,教师应该先从生活中的对应关系为起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一对应与互相映射的关系,然后对学生提问,若是将映射的元素换成具体的数字关系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自主明白了函数的定义,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若是对某一事物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假以时日必然会精通此道。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个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只有先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那么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剩节省很多时间来进行课堂答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务必使数学内容的教授情景更加的富有趣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对折白纸的方法来感受指数函数的魅力,对折一次就会分成两部分,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对折成为四部分,以此类推,经过有限次对这之后,通过数清楚分割部分,就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了解指数函数的意义。这种方式既迎合了新课改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理念,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总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探究学习。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学生加入引导,促进他们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此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在大脑中形成了完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在了解知识、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同时掌握知识的发生经过与来龙去脉,以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与知识系统,顺利实现了数学思维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要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然后再慢慢引入课堂所学内容;其次,帮助学生明确相应的探究方法,促使他们自主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数学的课本中多了很多实际应用问题,不管是函数分析还是曲线讨论,都可以与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挂钩,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即兴设定的,而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慢慢地将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反映出来,而这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余,尝试着将这些知识结合身边的各种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同时让学生发挥知识的巨大力量。不可置否,刚开始接触的高中数学内容,多为抽象枯燥的基础概念,难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实际上知识是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即便是最根本的定义都需要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譬如勾股定理作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学生可以自行测量三角板的外围边长长度,验证是否会有平方和的对应关系。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需要自己能够时而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氛围,既能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讲解一些难点内容时,更需要借助生活实际情况的强化作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譬如圆锥曲线这一章,是高中数学公认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个课后观察的任务,了解双曲线、椭圆以及抛物线在具体运动中,焦点与动点之间的动态关系,然后在课堂上时,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内容描述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这样势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质量也会相对提高。
  结语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既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更要迎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素质教育。这都是新课改理念的基本内容,也是最根本基础,既要符合教育学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还要建立一种新颖的教学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题海战术,面对的不是ABC就是XYZ,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了一种考试型人才,而不是国家所需求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把握好新课改的精髓和内涵,充分理解和发掘高中数学的内容,不断改进课堂上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唐新标,柴志慧.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师,2007(12).
  [2]李诣殷.新理念新模式——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04).
  [2]裴云姣.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中学数学,2007(21).
  [4]唐松,陈远生.高中数学教学中RMI原则应用初探[J].林区教学,2007(5).
  [5]谢永龙.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
其他文献
高中生正处于青年的人生起步阶段,情绪的变化对他们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又强烈,两极性非常明显。情绪的变化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充满甜蜜和欢乐,也可以使一个人的
【摘 要】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中,体育课教学形式也逐步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而更多地将音体美等学科内容进行“串联”,在体育课堂中融入艺术元素,改变了单纯教与练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艺术的刺激下,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从体育锻炼过程中陶冶其艺术素养,让体育课堂焕发艺术的光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育教学 音体美 结合  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它是国民终
[摘要]改稿始终是编辑最基本、最原初的工作,是编辑之为编辑的根本。编辑改稿是有边界的,编辑应具有“边界意识”。在改稿工作中,编辑应注意改稿权利之边界、改稿主体之边界、改稿正误之边界和改稿风格之边界等问题,以更好地履行编辑职责,促进编辑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编辑改稿边界边界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4-0035-03
青少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一些新事物都会感到新奇。因此不但要给他们以“提问题”的权利、机会和环境,更要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
早春二月,寒风料峭,可是人们都知道,春天已经踮起脚轻盈地走来。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讲究时令节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为了祈求丰收,每一个节令都会举行一些仪式。特别
种植花生在庄河市栗子房镇已有很长的历史,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种植面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我们探索出一整套适合当地覆膜花生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经验。花生覆膜可起到保墒、抗旱和土壤增温的作用,为花生创造了优越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1.选地 根据花生生长的特点,选择透气性好、保水保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壤土种植,并进行合理轮作倒茬。  2.播前准备 ①选择品种,要选择具有增产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