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统计了2005年—2009年3年中我院妇产科门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发现中药重楼汤、红藤败酱汤、乌头暖宫散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通过不同途径给药连续治疗1—5个疗程,平均3个疗程,治愈率85%,基本治愈10%,好转5%,总有效率100%。结果提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手段,运用中医的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消症之法必要时配以西药治疗,能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33-1
  
  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疼痛、腰骸疫痛、白带增多为主,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月经失调或导致不孕。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而且又是妇科中的一个难题,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十分痛苦从精神上经济上均造成很大的负担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妇女的健康,近年来性感染性因素增多,患病率逐渐趋于上升。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热入血室、痛经”,“癥瘕”,“带下”等范畴。近年来,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西医主要从病因学方面探讨盆腔炎的发病以及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中医则以临床研究为重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各具特色,内外合治、综合用药更具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多由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及阴道内手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多个性伴、宫内节育器尤其带尾丝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等因素有关。因慢性盆腔炎大多由急性盆腔炎轉化而来,并常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部分盆腔炎没有急性炎症过程且有久治不愈的特点,所以应考虑与其有关的不同病原体的致病特点,故在认识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之前,应了解主要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2诊断要点
  首先应结合病史包括分娩或流产史宫腔操作史根据下腹疼痛的性质程度带下的量色质气味月经的异常情况等及其它全身伴随症状病人所处的不同年龄段以及妇科检查等来进行综合分析。
  3治疗方法
  首先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清寒湿、湿热、瘀血等病因,分别施治。根据病人体质虚损情况,予以祛邪兼顾扶正,或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中药内服,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多见,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湿热奎阻证,治以清热利湿,祛癖散结、方用银甲方(金银花,鳖甲、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桔梗、墟拍末),发热者,加柴胡、黄等;大便干结者,加桃仁、大黄。
  清化汤外敷大黄末抬疗慢性盆腔炎236例,方由败酱草、公英、当归、红藤各159,丹参、连翘答309,赤芍、惹该仁各209,三棱、我术、泽兰各2馆,木香109组成。并随证加减;大黄末909以醋调糊状,外数下腹部或两侧下腹部,用绷带包扎固定,上压热水带外敷,1日l次,次日早上去除。连用15天为1个疗程。
  中药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方药为:红藤、败酱草、蒲公英、鸭舌草、地丁各20~30g,浓煎成100毫升,药温约39℃以导尿管插入直肠内14厘米以上,缓慢注入结肠,保留30分钟,有炎性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
  针灸、穴位注射:对于盆腔炎的外治疗法中,除了常用的中药灌肠、热敷、离子导入等,近年来亦有不少医生使用针灸、穴位注射等疗法,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穴位注射是按照穴位的治疗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将适量的药液注入穴位、压痛点或反应点中,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刺激经络、穴位,以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与人体的综合效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4疗效标准
  痊愈:指疼痛消失、肿块消散;基本治愈:疼痛消失,组织增厚明显减轻,包块基本消散;好转:疼痛及组织增厚明显减轻。
  5结果
  第1个疗程治愈6例,第2个疗程治愈30例,第3个疗程治愈22例,第4个疗程治愈9例,第5个疗程治愈2例,基本治愈7例,好转4例。共治愈69例,治愈率85%,基本治愈率10%,好转率5%,总有效率100%。
  6结论
  慢性盆腔炎多由平素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差,特别是经期、产褥期卫生重视不够,性生活紊乱,医务人员宫腔操作无菌技术不严所致。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病因为寒湿瘀滞,热瘀互结,气滞血瘀或气虚血滞等。西医病因与多次人流、节育环的应用有一定关系。在中医治疗方法上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综上以观,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即为湿热邪毒感染,痪血内结,所拟治法多为清热、利湿、解毒、理气、活血等.其清热解毒药无论内服、外治与灌肠、中西医结合,或综合治疗疗效都很好,其总有效率在100%。对慢性盆腔炎中医中药效果好,无毒付作用,治疗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确立和提高其疗效,笔者认为尚须进一步加强治前和治后的现代理化检侧,并设大样本的对照组.进一步筛选更有效的中草药,以便做出新制剂,造福于妇女。
  参考文献
  [1] 缪江霞,廖慧慧,刘显磊,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癖结证5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1,33(5):26-27.
  [2] 余洁.从寒湿论治慢性盆腔炎30例[J].江苏中医,2001,22(3):18.
  [3] 梁蔷.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对过敏性紫癜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4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脱敏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46例,痊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仪脱敏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脱敏治疗;效果分析;生物共振治疗仪  【中图
国外报道,肛门手术后尿潴留(排尿困难)的发生率为30%~40%”。发生原因可能与环境及心理因素、性别、年龄、疼痛刺激、手术处置、麻醉等有关。病人通常表现为有排尿感,但欲排不出或排尿不畅呈滴沥,患者坐卧不安,情绪烦躁,下腹坠胀难忍,十分痛苦。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中医对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实,现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9的9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综合治疗,治愈73例,治愈率为81.11%,治疗过程中,3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7.78%,死亡17例,死亡率为18.89%,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只有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做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
全静压系统检查仪对飞机上该系统的气密性与仪表指示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针对原检查仪存在的问题,研制了无油真空压力泵和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基于振动筒式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显
医学科研是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解决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问题的研究活动。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医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医学科研档案是科学技术成果的载体,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原始记录,科研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医院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研机制转换的不断深化,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切实管好、用好科研档案,
【摘要】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多克热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桃红四物汤合多克热疗。对照组应用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症状总评分改善等情况。
【摘要】目的:观察全身应用Lipo PGE1对促进患者褥疮愈合的疗效。方法:84例褥疮患者,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级、性别、位置、年龄、发病时间的构成无显著差异。慢性溃疡扩创术后静滴Lipo PGE14周,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创面面积和深度变化、新鲜肉芽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40天内Ⅲ级和IV级褥疮创面愈合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Lipo PGE1用于褥疮的辅
心悸者,为病人自觉心前胸骨后悸动不已,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发作时常伴有胸闷、气短、头痛,甚则喘促、晕厥等症状。每因情志不遂和劳累过度而诱发。在临床上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究其病因,不离与心,不止于心故在临床治疗时从心着手,既要明辨何种原发病引起的心悸,同时也要根据心悸的舌苔、脉象,分清虚实,辨证论治。
笔者近年来运用清胃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6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