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丰产栽培新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园地选择、栽植时期、开挖定植沟(穴)、施足基肥、定植、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桃树丰产栽培新技术,从而为桃树的丰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桃树;丰产;栽培新技术
  
  1园地选择
  
  桃树除适宜平坦地上栽培外,也很适宜在海拔400m以下、坡度小于10°的低山缓坡地下种植。桃树喜光怕涝,所以在选坡地时应选阳光充足的南坡。平地上栽培则要求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容易的地块。桃树适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种植,粘重及含盐碱量大的土壤均不适宜栽培桃树。
  
  2栽植时期、行向及株行距
  
  现在南方大多数在秋冬季定植(习惯在11~12月)。秋冬季定植有利于根系早日恢复生长,待次年春季温度一回升,立即进入正常生长状态,几乎没有缓苗期。北方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所以适宜在次年春天化冻后定植。
  桃树定植的行向以南北向为好,这样受光时间长,树与树之间遮光最少。桃树栽植的株行距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从地形上说,山地比平地要小,可为2~3m×2~3m,平地可为2~3m×3~4m。从地理位置上说,南方比北方要小些,目前南方栽植的株行距多为3m×4m左右,密植园可为2m×3m。
  
  3开挖定植沟(穴),施足基肥
  
  开挖定植沟(穴)虽然费工,但对桃树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土壤条件不太好的地块。定植沟沿行向开挖,宽80cm,深80cm,定植穴则要求长×宽×深为100cm×100cm×80cm。挖定植沟(穴)时应把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定植沟挖好就开始施基肥,基肥多为有机肥,如厩肥、人畜粪肥等,一般每株至少要施50kg以上。
  
  4定植
  
  选根系发达、地上部粗壮、苗高40cm以上、芽眼饱满、接口愈合良好、没有病虫斑的优质苗,栽时使其根系舒展,和四周的树对齐,用堆在旁边的混合好的肥土栽树,边堆土边稍稍提树苗,使根际的土结实,栽完一行后把剩余的心土打碎填到畦面上,使畦面略显脊形然后浇透水。由于定植后土较疏松,浇水后苗会下沉,可以将苗及时向上提起,以保证接口在地面5cm以上。
  苗栽后到次年春天应及时检查成活率,发现死亡及时补栽,以保证园内苗情整齐不缺株。
  
  5土壤管理
  
  5.1深耕改土
  这是目前采用最多、也是最容易办得到的办法。秋季采果后全园深耕50cm左右,并结合施基肥,以改良表土以下土层的土壤结构,增加孔隙度,增强透气保水能力,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进而起到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增强根系吸收能力的明显效果。采果后立即深翻,然后种上植株矮小、吸肥水弱的绿肥(如豌豆等);或深翻时施绿肥,对改良土壤结构、全面提高土壤养分、提高有机质含量有显著作用。
  5.2施肥
  秋季叶片落叶后,结合深耕施足有机肥。基肥包括腐熟的人畜粪肥、各种饼肥。在生长季节,如开花前后、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和叶面喷肥,追肥为无机化肥,前期以氮为主,如尿素、碳铵;中期氮、磷、钾结合,如三元复合肥;后期以磷、钾为主,如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的浓度应在0.3%~0.5%范围内。
  5.3加强水分管理
  桃树最怕水淹,短期积水便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建园时就要挖好排水沟,雨季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桃园内排水沟的走向,大多与行向平行,如果地势高低走向与行向垂直或地块水平平整,则需开挖纵沟。
  正常年景下,桃一般很少要灌溉,但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就必须及时灌水;否则当土壤持水量降到10%~15%时,枝叶就会出现萎蔫现象。新梢速长、幼果期及果实膨大期需求量较大,春、夏、秋干旱时都要及时灌水,南方易发生夹秋旱,对晚熟品种影响较大,此时可结合施肥进行灌水。
  
  6整形修剪
  
  6.1幼龄树(1~4年)的整形修剪
  幼龄树主要是整形,培养骨架,扩大树冠,培养结果枝组,使其早日成花结果。
  主枝选好后选侧枝,在侧枝上培养结果枝组(主枝上可以培养小型的、临时的结果枝组),其他枝轻剪长放,通过夏季修剪使其早日成花;充分利用二次枝扩大树冠,充实内膛,多培养临时的或小型的结果枝组,以获早期高产;对已成花的长结果枝轻度短截留芽10~12个,但对主、侧枝,延长枝应根据树形需要和生长势情况适当短截,剪去1/3~1/2;作为大型枝组培养的骨干枝,应采取先短截后长放的办法进行培养。
  幼龄树生长势强,生长量大,加上轻剪长放,树上枝条会出现多而乱的现象,修剪时首先要分出哪些是骨干枝(包括主、侧枝及大枝组),这些枝是树体的基本骨架,既要保持一定的生长势,又要防止过旺生长,同时还要平衡各骨干枝之间的生长强度,以便树冠均衡扩大、健康生长。对骨干枝以外的枝,一部分作辅养枝,另一部分作临时的结果枝,并注意控制,疏除少数过旺的枝。
  6.2盛果期树(5~15年)的整形修剪
  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注意骨干枝、结果枝组的回缩更新,避免结果部位过快外移,从而尽可能延长盛果期持续的时间。进入盛果期的桃树,树势逐步缓和下来,树体结构已基本形成,并定形。枝条开张,生长与结果的矛盾激化,内膛及下部的枯枝变多,结果部位逐渐外移,骨干枝从属关系明确,各种枝组配套齐备,及时回缩更新主、侧枝以及结果枝组,以内膛枝长放与短截结合,防止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到盛果末期要注意抬高枝条角度,复壮树势。
  
  7病虫害防治
  
  7.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7.1.1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为害新梢以及幼果。病菌在芽鳞或树皮上越冬,早春展叶后侵入叶片,感病叶片肥厚,叶面凹凸不平,叶缘反卷,呈畸形,叶片红褐色,一般4~5月是病害盛发期,当气温达左21℃以上时,病害即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发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早春花瓣刚露红时喷3°Bé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虫,集中烧掉。
  7.1.2褐腐病。该病能为害桃树的花、叶、枝及果实,其中果实受害最重。果实从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被为害。果实受害后,先发生褐色小斑,逐渐扩大,使果实变褐色软腐状,表面有灰褐色丝绒状点粒,成同心圆状逐渐向外扩展,果实腐烂后脱落;但也有因水分蒸发快而干缩成僵果,久悬于枝上不落。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越冬病源,如僵果、病枯死枝等,同时进行深翻,降低病源基数。春季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落花后几天喷7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每隔15d喷1次。及时防治虫害如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等,以减少伤口。5月中旬前完成套袋。
  7.1.3桃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于春季侵入,染病的枝干部分泌出透明的树胶,继而转化为茶褐色胶块,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6~8月份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刮除胶状体,涂上保护剂,如石硫剂渣、0.1%汞水等。保护好伤口,可用凡士林加少量多菌灵调匀作为保护剂。加强排水工作,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酸性土壤可施石灰),及时防治枝干害虫以减少伤口。4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50%多菌灵1 000倍液,每15d喷1次。
  7.1.4桃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使树皮腐烂,导致枝干枯死。病菌在树干病部越冬。初期病部稍凹陷,出现少量流胶,继而流胶增多,胶点下病皮组织腐烂,湿润、黄褐色、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干缩凹陷,密生黑色小粒点,当病斑环绕树干1周时,树很快死亡。
  
  摘要 从园地选择、栽植时期、开挖定植沟(穴)、施足基肥、定植、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桃树丰产栽培新技术,从而为桃树的丰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桃树;丰产;栽培新技术
  
  1园地选择
  
  桃树除适宜平坦地上栽培外,也很适宜在海拔400m以下、坡度小于10°的低山缓坡地下种植。桃树喜光怕涝,所以在选坡地时应选阳光充足的南坡。平地上栽培则要求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容易的地块。桃树适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种植,粘重及含盐碱量大的土壤均不适宜栽培桃树。
  
  2栽植时期、行向及株行距
  
  现在南方大多数在秋冬季定植(习惯在11~12月)。秋冬季定植有利于根系早日恢复生长,待次年春季温度一回升,立即进入正常生长状态,几乎没有缓苗期。北方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所以适宜在次年春天化冻后定植。
  桃树定植的行向以南北向为好,这样受光时间长,树与树之间遮光最少。桃树栽植的株行距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从地形上说,山地比平地要小,可为2~3m×2~3m,平地可为2~3m×3~4m。从地理位置上说,南方比北方要小些,目前南方栽植的株行距多为3m×4m左右,密植园可为2m×3m。
  
  3开挖定植沟(穴),施足基肥
  
  开挖定植沟(穴)虽然费工,但对桃树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土壤条件不太好的地块。定植沟沿行向开挖,宽80cm,深80cm,定植穴则要求长×宽×深为100cm×100cm×80cm。挖定植沟(穴)时应把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定植沟挖好就开始施基肥,基肥多为有机肥,如厩肥、人畜粪肥等,一般每株至少要施50kg以上。
  
  4定植
  
  选根系发达、地上部粗壮、苗高40cm以上、芽眼饱满、接口愈合良好、没有病虫斑的优质苗,栽时使其根系舒展,和四周的树对齐,用堆在旁边的混合好的肥土栽树,边堆土边稍稍提树苗,使根际的土结实,栽完一行后把剩余的心土打碎填到畦面上,使畦面略显脊形然后浇透水。由于定植后土较疏松,浇水后苗会下沉,可以将苗及时向上提起,以保证接口在地面5cm以上。
  苗栽后到次年春天应及时检查成活率,发现死亡及时补栽,以保证园内苗情整齐不缺株。
  
  5土壤管理
  
  5.1深耕改土
  这是目前采用最多、也是最容易办得到的办法。秋季采果后全园深耕50cm左右,并结合施基肥,以改良表土以下土层的土壤结构,增加孔隙度,增强透气保水能力,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进而起到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增强根系吸收能力的明显效果。采果后立即深翻,然后种上植株矮小、吸肥水弱的绿肥(如豌豆等);或深翻时施绿肥,对改良土壤结构、全面提高土壤养分、提高有机质含量有显著作用。
  5.2施肥
  秋季叶片落叶后,结合深耕施足有机肥。基肥包括腐熟的人畜粪肥、各种饼肥。在生长季节,如开花前后、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和叶面喷肥,追肥为无机化肥,前期以氮为主,如尿素、碳铵;中期氮、磷、钾结合,如三元复合肥;后期以磷、钾为主,如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的浓度应在0.3%~0.5%范围内。
  5.3加强水分管理
  桃树最怕水淹,短期积水便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建园时就要挖好排水沟,雨季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桃园内排水沟的走向,大多与行向平行,如果地势高低走向与行向垂直或地块水平平整,则需开挖纵沟。
  正常年景下,桃一般很少要灌溉,但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就必须及时灌水;否则当土壤持水量降到10%~15%时,枝叶就会出现萎蔫现象。新梢速长、幼果期及果实膨大期需求量较大,春、夏、秋干旱时都要及时灌水,南方易发生夹秋旱,对晚熟品种影响较大,此时可结合施肥进行灌水。
  
  6整形修剪
  
  6.1幼龄树(1~4年)的整形修剪
  幼龄树主要是整形,培养骨架,扩大树冠,培养结果枝组,使其早日成花结果。
  主枝选好后选侧枝,在侧枝上培养结果枝组(主枝上可以培养小型的、临时的结果枝组),其他枝轻剪长放,通过夏季修剪使其早日成花;充分利用二次枝扩大树冠,充实内膛,多培养临时的或小型的结果枝组,以获早期高产;对已成花的长结果枝轻度短截留芽10~12个,但对主、侧枝,延长枝应根据树形需要和生长势情况适当短截,剪去1/3~1/2;作为大型枝组培养的骨干枝,应采取先短截后长放的办法进行培养。
  幼龄树生长势强,生长量大,加上轻剪长放,树上枝条会出现多而乱的现象,修剪时首先要分出哪些是骨干枝(包括主、侧枝及大枝组),这些枝是树体的基本骨架,既要保持一定的生长势,又要防止过旺生长,同时还要平衡各骨干枝之间的生长强度,以便树冠均衡扩大、健康生长。对骨干枝以外的枝,一部分作辅养枝,另一部分作临时的结果枝,并注意控制,疏除少数过旺的枝。
  6.2盛果期树(5~15年)的整形修剪
  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注意骨干枝、结果枝组的回缩更新,避免结果部位过快外移,从而尽可能延长盛果期持续的时间。进入盛果期的桃树,树势逐步缓和下来,树体结构已基本形成,并定形。枝条开张,生长与结果的矛盾激化,内膛及下部的枯枝变多,结果部位逐渐外移,骨干枝从属关系明确,各种枝组配套齐备,及时回缩更新主、侧枝以及结果枝组,以内膛枝长放与短截结合,防止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到盛果末期要注意抬高枝条角度,复壮树势。
  
  7病虫害防治
  
  7.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7.1.1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为害新梢以及幼果。病菌在芽鳞或树皮上越冬,早春展叶后侵入叶片,感病叶片肥厚,叶面凹凸不平,叶缘反卷,呈畸形,叶片红褐色,一般4~5月是病害盛发期,当气温达左21℃以上时,病害即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发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早春花瓣刚露红时喷3°Bé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虫,集中烧掉。
  7.1.2褐腐病。该病能为害桃树的花、叶、枝及果实,其中果实受害最重。果实从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被为害。果实受害后,先发生褐色小斑,逐渐扩大,使果实变褐色软腐状,表面有灰褐色丝绒状点粒,成同心圆状逐渐向外扩展,果实腐烂后脱落;但也有因水分蒸发快而干缩成僵果,久悬于枝上不落。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越冬病源,如僵果、病枯死枝等,同时进行深翻,降低病源基数。春季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落花后几天喷7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每隔15d喷1次。及时防治虫害如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等,以减少伤口。5月中旬前完成套袋。
  7.1.3桃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于春季侵入,染病的枝干部分泌出透明的树胶,继而转化为茶褐色胶块,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6~8月份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刮除胶状体,涂上保护剂,如石硫剂渣、0.1%汞水等。保护好伤口,可用凡士林加少量多菌灵调匀作为保护剂。加强排水工作,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酸性土壤可施石灰),及时防治枝干害虫以减少伤口。4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50%多菌灵1 000倍液,每15d喷1次。
  7.1.4桃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使树皮腐烂,导致枝干枯死。病菌在树干病部越冬。初期病部稍凹陷,出现少量流胶,继而流胶增多,胶点下病皮组织腐烂,湿润、黄褐色、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干缩凹陷,密生黑色小粒点,当病斑环绕树干1周时,树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生长期用50倍的50%甲基托布津粉喷树干。
  7.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7.2.1红颈天牛。红颈天牛幼虫蛀食树干,而且主要是主干。幼虫在蛀食的虫道内越冬,老熟后在木质部的蛀道内粘结粪便木屑作茧化蛹,6月份开始出现成虫,成虫白天在枝干上雌雄交尾后产卵于桃树主干或主枝基部,卵经10d左右孵化,先在树皮下为害,后进入木质部为害。
  防治方法:6~7月捕捉成虫。把虫道口找出来,挖尽四周的枯皮和虫粪,然后用棉花球浸80%敌敌畏原液塞入虫道,再用湿土封闭虫道口,毒杀进入木质部的幼虫。
  7.2.2蚜虫。蚜虫分3类。粉蚜为害时在叶背面布满白粉;桃蚜为害使叶皱缩扭曲;桃瘤蚜使叶片向背面反卷。蚜虫对桃树为害很大,它从嫩叶出现就开始为害,严重时全树叶皱曲,新梢生长缓慢,对坐果及树体正常生长都有显著的破坏作用。5月上旬虫口数最高,随气温上升到35℃以上,虫口明显减少。
  防治方法:蚜虫的防治关键是要及时,在叶片卷前一定要治住,否则叶片一旦卷曲,防治效果就差了。早春花落后叶片没卷曲前喷药防治,使用的药有2.5%敌杀死3 000倍液、20%杀灭菊脂3 000倍液等。同一杀虫剂在同一地方使用时间不能过长,最好交替使用,以防止蚜虫产生抗性,喷药需要连续进行2~3次,直至治住为止。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梢。
  7.2.3桃蛀螟。在南方桃区为害十分严重,一般1年发生4代左右,成虫于5月下旬盛发,产卵于果实表面(果实胴部、两果相靠处、果叶接触处较多)经1周左右孵化,幼虫钻入果肉,果易脱落,幼虫经2~3周后老熟,后移至树皮裂缝中化蛹。
  防治方法:清除越冬寄主,特别要处理向日葵、玉米秆等。加强虫卵检查,于产卵盛期喷药1~2次,药剂可用50%杀螟松乳剂3 000~5 0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及时套袋,要求5月中旬完成。
  7.2.4刺蛾(又名洋辣子)。刺蛾有褐刺蛾、青刺蛾和扁刺蛾3种,主要取食叶片,只留下叶柄和叶脉,为害严重时可把全树叶片吃光,第1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中旬大量发生并为害叶片,约相隔1个月左右第2代幼虫再次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剪、耕翻和涂白,敲除附在树干上的茧(青刺蛾)、捡掉土里挖出的茧(褐刺蛾、扁刺蛾)。在幼虫盛发期喷80%敌敌畏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脂3 000倍液,或2.5%敌杀死3 000倍液防治。
  
  8参考文献
  
  [1]叶成福,杨顺群.桃树栽培技术要点[J].宜宾科技,2006(4):33-38.
  [2] 侯晓华.桃树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陕西林业,2006(5):43.
  [3] 王成育.桃树生长期修剪[J].青海农技推广,2007(3):28.
  [4] 郭晓成,韩明玉,严潇,等.桃树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J].北方园艺,2005(5):29-31.
其他文献
唐朝是我国古代游侠诗歌发展的最高峰,不但在思想内容上超迈前人,表现出唐人特有的气质和情感,精神和理想,影响深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兼容并包,极于成熟。限于篇幅,文章仅就其
采用更精确的先验估计,利用重合度理论讨论了一类时滞种群竞争模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得到了其存在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改进了相关文献中的定理.
摘要 施肥不当是造成蔬菜产量、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各种蔬菜的生长特性,针对不同蔬菜进行分类施肥,并要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蔬菜;生长特性;分类施肥;方式    蔬菜在很多地方都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农民对蔬菜的投入也比较大,但在实际生产中,许多菜农反映,化肥质量越来越差了,自己在蔬菜上使用了很多肥料,氮磷钾肥料都用了,但效果不明显,菜苗长不壮、果小、产量低、品质差。其实,造成这
"跳蚤市场"是人们对旧货市场的一种俗称,是专门从事废旧物资购销的一种市场.相对市场上的普通商品而言,旧货是指那些进入二次流通的生活、生产资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8月31日上午,毛铺希望小学操场内彩旗飘飘,鼓号齐鸣,湖北省大冶市财政局在今年扶贫中推出的"爱心工程"启动仪式正在这里举行.52名首批受益学子在会上当场领走了14400元奖(助)
期刊
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乡镇债务总额高达200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近450万元,有的乡镇债务高的达到数千万元.如此庞大大的债务是如何累积起来的?.笔者在此试解以下六个疑问:
期刊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江西省11所高校550名在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江西省大学生接收大众传媒中有关体育信息的现状。旨在引起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