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5-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和聚集性分析

来源 :中国公共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05-2018年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B encephalitis,JE)流行病学特征、聚集性以及JE发生与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JE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聚集性和相关性分析描述江苏省2005-2018年JE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风险地区.结果 江苏省2005-2018年共报告本地JE病例495例,年均发病率为0.045/10万,JE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2 =-16.11,P<0.01).1~14岁儿童是高危人群.JE发生具明显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7日-9月7日[相对危险度(RR)= 86.48,LLR= 726.97,P<0.01)].苏南地区发病高峰为7月,苏北地区发病高峰为8月.单纯空间扫描分析结果显示,JE病例存在聚集性,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苏北的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和苏南的苏州市.2008-2018年江苏省JE月平均发病数与延后1个月的牲畜棚三带喙库蚊月平均密度呈统计学相关(r = 0.79,P<0.01).结论 江苏省JE发生与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密切相关,在做好15岁以下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JE高发地区应加强三带喙库蚊密度、带毒率监测和宿主感染率监测,三带喙库蚊季节高峰前采取有效防蚊灭蚊措施,减少JE病例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城区心血管病(CVD)高危人群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VD高危人群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某老城区开展35~7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判定,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4892名调查对象心血管病高危总标化检出率为15.17%,心血管病史、血压高、血脂异常、WHO10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20%型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13%、6.68%、
新生儿筛查和患者登记系统是罕见病疾病管理的基础,本研究介绍国际新生儿筛查和罕见病患者登记现状,总结其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中国罕见病疾病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借鉴参
目的以栉孔扇贝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钙,旨在获得安全稳定的新型补钙剂,实现栉孔扇贝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方法通过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检测、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和体外胃肠消化系统模拟进行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质量和稳定性分析;采用动物试验测定内脏指数、血清生化、骨密度等指标,评价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补钙功能。结果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质量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安全稳定,易于吸收且利用率高,其钙离子表观吸收率可达(81.83±8.48)%,保留率可达(81.37±5.53)%,并可显著提高骨密度(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