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刍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曾志芹指出:“阅读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木’,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活动,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些体会,拿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思维,形成学生独特体验的自由发展空间。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教师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想像,培育情感,学生会自然地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精美的挂图、多媒体动画等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如《海底世界》一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海底真实的景象,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很快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理解。尤其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运用多媒体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场景,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表象,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
  2、组织表演引导学生体验。在表演中学习是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因为小学生们活泼好动。教学中,可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思考、理解。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巨人和孩子们。生气的巨人赶走可爱的孩子们,花园里就变成寒冷的冬天,有孩子们在,花园里就有了春天,最后巨人悔悟了,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花园里。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二、阅读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 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常读书
  对学生来说,需要拥有良好的阅读兴趣,有较强的自主阅读意识 ,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还要有较强的读书意志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年幼的学生难以完全具备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孩子阅读的引领者,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常读书。以下方法借鉴:
  (1) 教师可以用书中美丽的图画、精彩的片断、有趣的故事等和孩子交流,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白结局之际,可以嘎然收声,然后告诉他: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不失时机地向孩子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吸引孩子走进书的世界。
  (2) 对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孩子查找有关资料解决这些小麻烦。比如在读书看报中遇到“拦路虎”自觉查找工具书。
  (3) 书海浩瀚,其中不乏精句华章。可以有意识让孩子选取美文,张贴教室中,并定期更换内容;也可以把孩子的读书笔记整理成册,让孩子在成果展示中吮吸到甘霖、享受快乐,进而就产生“我还要读”的欲望。
  (4) 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成人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带有很强的情绪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和孩子交流读书情况时,可以故意说错,让孩子做你的老师,激起他们成就感。我们也可以忽然“遗忘”书中的场景,让孩子为你补充。当孩子在读书中取得成绩,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应该正面鼓励,并不失时机提出高一层次阅读目标,让孩子不断有读书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要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是知识的指导者,是学生的最好学习伙伴。要认识到学生学习语文成功的标志是能否把汲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一生成长的甘泉。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人文底蕴,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积淀人文素养,才能真正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素质,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总之,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性学习表现为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在语文教学中,多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总结,一定会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其语文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方法 刍议    当今,素质教育的提倡给全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也给语文教改提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
期刊
syndecan-1分子(cDl38)是一种跨膜蛋白聚糖,它参与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的分化发育、迁移、组织再生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的调节.随着研究的深入,人
内容摘要: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多处把“积累”作为各学段学习目标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而当前阅读积累现状,存在着顺着潮流,盲目摘抄;限向摘抄,只抄不用;沿着老路,无视积累等问题。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及时批阅评价,变换作业形式,拓展积累资源,指导熟记与运用,细致有序地引导学生积累,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在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有效 积累    语文新
中年级作为小学生的一个转变时期,正处于习惯的反复时期,有些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极易受他人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情绪冲动多变,性格活泼好动。这些心理个性反映到学习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感兴趣的积极参与,没有兴趣的兴味索然,并且会很快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与活动上去。可见,只有让学生喜欢课堂,让他们对课堂、对老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方能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期刊
目的: 建立兔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诱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采用经肾动脉灌注途径向肾脏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骨髓源性干细胞对急性肾小
目的:通过对32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孕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诊断、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2004年1月-2014年1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优秀的作品激励人,通过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从而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目的。笔者试图从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艺术的教育因素,来探索在素质教育新的形势下的语文教学。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艺术呢?   一、挖掘美的形象,以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感    语文课文大都是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文中饱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有社会生活和人
期刊
摘要: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识字教学 低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辛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