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因材施教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材施教最早是由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提出的,但是在“科举制度”与“应试教育”下,人们却将因材施教这一人才培养理念忘诸脑后,总是以成绩、分数来對所有的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状态,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人们越来越关注因材施教的真正落实。本文便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讨论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材施教;落实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因材施教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既能够开发优等生的学习潜能,也能够满足中等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让后进生跟上教学进度,让各个层次的初中生都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产生学习自信,在自信情绪的驱使下产生更加持久、强烈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数学教育的成功。下面,笔者将从在备课中全方位调查学情、在课堂中设置差异性问题、在作业中设置多样化作业三个层面,讨论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一、 在备课中全方位调查学情
  备课是初中数学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备课中会全面分析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教材内容设置、落实教学目标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而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全方位地调查学情,比如学生对哪种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哪种课堂导入可瞬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哪些内容可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初中生现有的数学水平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备课中全面了解了学情特色,才有可能开展因材施教教学。
  在“全等三角形”一课中,笔者根据初中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分析了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其制定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空间观念较弱、数学学习水平较为低下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于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且具备基本几何知识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应通过图形运动学会识别全等三角形,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几何性质,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于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且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发展的学生来说,他们应掌握正确识别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并能在数学问题中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二、 在课堂中设置差异性问题
  问题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不管是情境创设,还是学生探究活动,都需要在问题引导下得以展开。在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所能思考、解决的问题水平,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问题链,让每一个初中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突破问题学习,在递进突破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在“轴对称的性质”一课中,笔者在以生活实物,如数学教材、书桌、铅笔盒等来让初中生总结这些实物的几何特点时,笔者主要是让后进生进行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是探究轴对称性质的基础问题,可让后进生参与数学探究,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在组织初中生通过折纸、制作模型等来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各个特征时,笔者会选择几名中等生予以作答,因为这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学习能力,他们可在自身的实践中摸索出各个特征。这部分学生的数学表述不够规范、工整,但是教师仍应予以肯定。在利用证明题目来引导学生引用轴对称图形的几何性质时,笔者主要是让优等生来进行回答,因为这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与证明方法都比较规范,可对其他层次的学生起到借鉴作用。
  三、 在作业中设置多样化作业
  作业是初中生巩固与提升自身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所有的初中生都应该正确对待并重视数学作业。传统的无差异数学作业会让大多数初中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也会让初中生无暇思考与反思自身的数学能力。为此,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应保证数学作业的多样化,即内容多样、方式多样,为不同的学生选择针对性的专题训练提供机会,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
  在“勾股定理”一课的数学作业中,笔者根据本课知识点,将数学作业题目分为“勾股定理基础概念与知识”“勾股定理证明”“勾股定理应用”三个专题,这三个专题中又分别根据题目难度分为基本层、巩固层、拓展层三个难度层次。“难度分层”可让不同水平的初中生选择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的作业题目,使其在作业练习中真正达到巩固自身数学能力的目的;“知识专题分项”可让初中生快速了解自己在本课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自己的认知缺陷,从而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可让数学教育真正走向“大众化教育”,这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的数学素养是十分有利的。在现代社会中,数学素养关系着一个国家的人才质量,而人才质量又关系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庄严.数学分层与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2017(16):60-62.
  [2]孙大桂.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因材施教”[J].教育文汇,2017(9):40-42.
  作者简介:吴明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与“对话式教学”在形式上和内在思想上的一致性,提出了如何在生态课堂当中更好地进行“对话式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  一、 引言  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不断变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积极构建新型的生态课堂,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化,越来越注重素质教学的高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