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归来!臧天朔,你逃不出这个小女生的绕指柔

来源 :知音(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14日,臧天朔到辽宁营口,参与拍摄电视剧《和妈妈一起谈恋爱》,这是他除创作电视剧插曲之外首次亮相小荧屏,也是他人生新的拓展……
  上世纪90年代,臧天朔以其代表作《朋友》,成为中国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2008年9月,他却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警方逮捕,并于次年获刑6年,从云端跌落谷底。彼时,臧天朔父母已七十高龄且身体不好;女儿在上小学,儿子还在哺乳期……臧天朔一贯看重的“大后方”,会否安然无恙?2014年8月,提前出狱的臧天朔,用自己的努力和业绩,做出了圆满的回答。
  近日,本刊记者亲赴北京采访臧天朔,他敞开心扉,独家披露了其心路历程……
  从云端跌落谷底,“大后方”可安好
  臧天朔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妻子李梅结婚一年后生下女儿妞妞。他不想让妻子太辛苦,又因为演出常年不回家,干脆让妻子在家当了全职太太,替他经营好家庭这个“大后方”。
  臧天朔,1964年出生于北京。由于父亲酷爱音乐,他耳濡目染,从6岁起便在风琴师的辅导下学钢琴,1983年开始在北京多个专业文艺团体担任钢琴伴奏,1984年参与组织“不倒翁乐队”,并凭处女作《心的祈祷》在乐坛崭露头角。90年代初,臧天朔推出个人专辑《我这十年》,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朋友》跻身流行乐坛,成为实力派代表人物之一。
  臧天朔侠气、仗义、能喝酒,爱交友,圈里人都习惯地称他“臧爷”。由于人脉广,也不差钱,臧天朔在唱歌之余,又开始经商,他先后在北京开了两个酒吧,几乎天天都有一群朋友过来,臧天朔不好意思跟朋友收钱,还尽挑些昂贵的酒让朋友喝,结果酒吧很快开始亏本。后来,他在河北廊坊开了一个叫“朋友迪吧”的酒吧,开始注重管理。从第三年开始,酒吧收回三四百万元的投入,并开始盈利。
  2007年3月,臧天朔以参股百万入主了南京立煌酒吧,并担任名誉董事长和音乐总监。2008年5月,妻子又为臧天朔生下一个儿子,儿女双全,事业有成,臧天朔觉得自己的人生圆满了。谁知,一桩陈年旧案,使他的人生遽然出现了巨大的颠覆……
  原来,2003年,臧天朔在廊坊投资的酒吧与另一家酒吧因为存在竞争关系,酒吧经理从北京找来一批“道上的人”,与对方在廊坊火车站火拼,结果致对方一人死亡,案发后酒吧经理“人间蒸发”。直到2008年8月,酒吧经理被警方抓获,供出他逃亡期间在北京的藏匿地点是由臧天朔提供的。9月28日,臧天朔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警方逮捕。
  臧天朔是众所周知的明星,他有从云端遽然跌入谷底的坠落感,但当时他最担心的还是家人:“女儿在上小学,儿子还在哺乳期,父母都年过七旬,身体又不好,一家全落在妻子的肩上……这可怎么办啊?”
  与此同时,臧天朔被抓的消息曝出后,在音乐圈引起巨大震动。李梅知道这件事情必须先跟女儿讲清楚,否则她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一天,她很严肃地对妞妞说:“爸爸可能一时回不了家,我们要一直等他……”接着,她给妞妞大概讲了爸爸为什么会出事情,最后说:“妞妞,爸爸一直那么疼爱你,现在爸爸遭遇了重大困难,你一定要坚强,和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给爸爸鼓劲,鼓励他早日出来……”妞妞含着眼泪点点头:“妈妈,我们等着爸爸回家!”
  李梅为臧天朔聘请了律师。律师来给他捎来了老母亲的话:“你要做大墙里最快乐的男人,我要做大墙外最坚强的老太太。”也给他捎来妻子李梅的话:“我会把老人照顾好,把孩子带好……我们都会等你的!”
  2009年11月27日,臧天朔聚众斗殴罪名成立,一审被判刑6年,与十几个囚犯共处一室。他觉得那时候的天特别蓝,也开始特别渴望蓝天。每天有十分钟放风时间,铁门一拉开,臧天朔就仰起头看着蓝天,看着一排一排呆在墙头上的小鸟,小鸟圆圆的、肉乎乎的,让他想起妻子包的饺子……
  臧天朔最担心因为自己影响女儿,儿子还小,但女儿已上小学,如果同学们歧视她怎么办?她那么小,该如何面对满天飞的冷言恶语?一想到这些,他的心就针扎似的疼。当时,臧天朔唯一的盼头,是父亲和妻子每月的探监。李梅告诉他:妞妞很懂事,她似乎在一夜间就长大了,学习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还安抚爷爷、奶奶。臧天朔听到这些,心稍稍放了下来。
  这时候,李梅就成了全家的主心骨。她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儿子,每天要接送女儿上学,还要安抚老人。每次,她去和臧天朔见面,臧天朔问她孩子怎么样,家里怎么样?她会给他说说一双儿女的情况,给他看一双儿女的近照,说:“家里挺好,你放心。你好好改造,我和孩子、老人都盼着你早点回家!”
  弥补那些消失的时光,一个男人的救赎之路
  在思念爸爸的日子里,妞妞学会了画画,她让妈妈把她用铅笔画的素描带给爸爸。一次,臧天朔看到妞妞画了他打网球时常穿的那双球鞋,知道她是想爸爸了,想他早点回家,带着她一起打网球。还有一次,妞妞画了一只水壶,旁边是大小不一的三个杯子,臧天朔明白画里的水壶代表他,三个杯子分别代表妻子、女儿和儿子,女儿是希望一家早日团圆啊!
  一审判决后,臧天朔被看守所分配到了死刑犯区看“死号”(即将被处决的人,意志早已被摧毁,在最后阶段,防止他们走极端,所以要看着他们),在窄仄的死刑犯区,臧天朔以坚强的毅力,待了3个月。在此期间,臧天朔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
  在监狱中,多挣分,就有希望减刑。监狱有自己的报纸,为了多得分,臧天朔就给监狱里的报纸写文章,并配上他拿手的漫画。监狱还根据他的文艺特长,安排他进了监狱的文艺班,让他负责为监狱里的乐队排练。监狱每年都有“红五月”的比赛,臧天朔非常卖力气地带队训练,每次他带的队伍都稳拿一等奖。这样一来,他就赢得了提前出狱的机会。
  臧天朔入狱后,家中就断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这是臧天朔最痛心的事情。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那四年半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每个月都会定期给臧天朔家人一些生活费,臧天朔一家得以不为生计发愁。这个大哥的帮助让臧天朔感动同时,也决定好好改造,出狱后感恩朋友、感恩社会。   入狱后,臧天朔始终没有让孩子来看自己一眼。一次,监狱的刘警官和他聊天时,他不禁感慨地说:“我太想我女儿了,睁眼、闭眼都是她以前的样子。”刘警官说:“那就让她来看一下吧。”臧天朔坚决地摇摇头:“监狱都是高墙、电网,我不想让她来,她见到这些,会给她的心理带来阴影。更不愿意让她看到我穿囚服的样子……”而那几年,妞妞想爸爸时,李梅就拿出丈夫出过的专辑,让她和弟弟看看那时候的爸爸,说再等等,爸爸就快回来了……
  2013年2月7日,因为臧天朔在狱中表现良好,认真反思改造,被假释出狱。当臧天朔回到家里时,当初那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已经长成了4岁的活泼顽童,臧天朔伸出双手,忍住眼泪,说:“儿子,让爸爸抱抱你……”儿子虽然对臧天朔感到陌生,但知道他就是爸爸,还是让臧天朔抱了,儿子温暖的身体贴在臧天朔胸口,他内心五味杂陈。当臧天朔要拥抱女儿时,妞妞毫不犹豫地投进了爸爸的怀抱,哭着说:“爸爸,我好想你,你终于回来了……”臧天朔内心被深深地触动,对女儿说:“爸爸也想你们……”
  错过儿女们几年关键的成长期,对臧天朔来说是最大的遗憾。为了弥补那些消失的时光,他很少出去,天天待在家里,陪伴父母和一对儿女。妞妞以前学过钢琴,后来又爱上了古筝、长笛等,臧天朔非常耐心地教她。一天,妞妞努力了半天,也演奏不出长笛高低错落的节奏,有点儿着急,臧天朔见状,走过来,耐心地教她:“妞妞,假如你面前放着三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另外一杯是凉水。你喝时,使用的力气一定不一样,演奏长笛也是一样的道理……”妞妞仔细体味爸爸的话,终于悟出了该如何用力,演奏的乐曲优美悦耳,非常开心……
  和臧天朔小时候不爱练琴不同,儿子乐乐特别喜欢弹琴,他经常在钢琴边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遇到学不透彻的指法和章节,也向臧天朔请教。这个时候,臧天朔不会死板地讲乐理、扣指法,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将生活中的实例和情景融入到讲述中,让孩子通过聆听和理解,来揣摩音乐自身的节奏与画面感。他说:“好的音乐是有感情在其中的,不同的曲调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乐曲的演绎者,只有真正的融身到音乐中,才会演奏出丝丝相扣的乐曲……”没想到儿子一点就通,臧天朔分外欣慰。
  听女儿吹长笛、儿子弹钢琴,成了臧天朔最幸福的事情。那时候,一家四口吃完晚饭后,一起到小区附近散步,享受其乐融融的时光。
  2013年5月30日,乐乐迎来了5周岁生日。由于是第一次给儿子过生日,臧天朔作了精心的准备。这天,臧天朔和家人在一个小酒店为儿子举行了一个很温馨的生日party。由于第一次有父亲陪伴过生日,乐乐开心极了。看着儿子那幸福洋溢的样子,臧天朔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在那一刻,他决定以后一定多陪伴儿子,给他更多的父爱,更好的生活……
  陪伴家人之余,臧天朔到自己的工作室创作新歌、写字。他的工作室里挂着很多妞妞画的素描和油画,手机里也存储了不少女儿画作的照片。闲暇时,他就翻出来看看,有时候也会拿出跟朋友们共同欣赏。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早日回归正常,就像女儿的画一样,清新明朗,一目了然,透着一种纯净的美。
  臧天朔回来后,对“朋友”二字,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再求酒肉遍天下,只求高山流水有知音。虽然他入狱后,不少朋友离开了他,但也有一些朋友对他始终不离不弃,成为了真正的知己,他为此很欣慰。
  臧天朔明白自己作为一家之主,不能总这样在家待着。他必须放下包袱,担当起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重出江湖。但是,在快速更迭的娱乐圈,他能重新被人接纳吗?朋友们知道臧天朔的心思后,开始为臧天朔的复出出谋划策,臧天朔终于重返乐坛。
  2013年8月,臧天朔在青岛世界城市音乐节开唱,他被主办方安排压轴出场。在演出之前,臧天朔心中充满了忐忑,直到听到了台下“臧天朔,快出来”的欢呼声,他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站在舞台上,臧天朔没有说话,深深地对观众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就是三分钟,是对观众的感恩,是对自由的感恩;这一鞠躬,更是对天地万物的感恩。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臧天朔一口气唱了一个多小时。那天,所有观众都等到了最后,观众们给了他最大的信赖和宽容,不少粉丝激动地表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祝福他。正如臧天朔在新歌《兄弟》中所唱的:“你用生命,你用生命找到,你找到执著的理由,都是妈妈身上的肉,面对生命能有何求,都是妈妈身上的肉,该是越来越硬的骨头……”
  成功回归来日方长,“大后方”让我的理想不倒
  随后,臧天朔紧锣密鼓地在北戴河举行了“2013面向大海”个人演唱会,好友李谷一、梁天、吕方也出席助阵,年近八旬的老父亲专程赶来现场支持。臧天朔本担心老父亲身体吃不消,但是父亲一句:“我都这个年纪啦,还能来几次?”几乎让他泪奔。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臧天朔不仅演唱了《朋友》、《梦蝶》等经典老歌,还唱了《当铺》、《辽阔》等不少新歌,原本能容纳两千五百人的场地,硬是挤进来了六千多人,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最后,臧天朔动情地说:“谢谢大家,谢谢朋友们。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
  两场演唱会的成功,让臧天朔重新找回了自信。此后,他历时半年,为好友孙铁导演的电影《近距离击杀》创作了主题歌《兄弟》。它堪称《朋友》的姊妹篇,他用朴实、沧桑的声音,生动深刻地讴歌了真挚的友情,给人久违的温暖和感动,广受好评。
  但是,对于音符已经刻进骨子里的臧天朔来说,还远远不够。他又决定在全国举办巡演。
  2014年9月2日,臧天朔在北京朝阳区一处宽敞的农家院落,举行了主题为“理想不倒,来日方长”的全国巡回演唱会启动仪式,刘金山、黄勇等多位好友捧场。近百家媒体云集,见证他全国巡演的开幕。
  在启动仪式上,臧天朔表示:“人总是在磨砺中成长与完善,‘来日方长’既是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也包含了历练过后的平和心态。”他演唱了《兄弟》、《辽阔》两首新歌,大气、沉稳,更见沧桑后的成熟。   此后,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练习,谁知因种种原因,第一场巡演夭折了,他和众乐手一个多月的辛苦付之东流。臧天朔无奈地对妻子说:“我是不是该去摆个包子摊,好歹能给家里挣点钱……”李梅劝他说:“这次不行下次再来,不相信没有你的舞台。”妞妞见爸爸不开心,带着弟弟给爸爸用钢琴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超越苦难和灵魂的伟大音乐,不禁让臧天朔心潮澎湃,而女儿和儿子的体贴、懂事更让他欣慰和感动,臧天朔终于想开了!他曾经觉得拥有自由就是幸福,如今何必为一场演出夭折就怨天尤人?
  只要自己还能唱歌就有快乐!天地辽阔,人生的舞台原本就很大,经历过人生炼狱的臧天朔,此时,无论经验、思想还是感情都更加丰富成熟。他认为,只要理想不倒,何愁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光辉?
  其间,经刘金山推荐,著名编剧高满堂力荐,臧天朔得以为张新建执导的60集史诗巨制《老农民》,创作并献唱片尾主题曲《理想不倒》:“岁月好远,风里雨里,总想照顾好这土地,祖祖辈辈日出而作,守着你故土好难离。一生冷暖,南北东西,流淌着感叹似长河……”臧天朔用浑厚、苍郁的歌喉,唱出了一位农民半个世纪的奋斗与情爱,用这苍凉浑厚的歌声,向其表达敬意,也是向他自己的人生表达“敬意”……
  2014年12月22日,《老农民》登陆北京等四大卫视,臧天朔演唱的主题曲《理想不倒》,传进千家万户,唱到了人的心坎坎里,许多观众落泪传唱。
  2015年2月14日晚,“臧天朔·来日方长”全国巡演的第一场,终于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体育馆启动。这是一场励志和温暖的音乐之旅,梁天等圈中好友纷纷到场支持。当晚,全场爆满。臧天朔携乐队为近万名观众奉献上了一场近乎完美的演出,《朋友》、《老玉米》、《心的祈祷》等经典歌曲被再次激情唱响,《兄弟》、《理想不倒》等新作,引爆歌迷的无限热情。这个夜晚,臧天朔就像被久困在沙漠里的旅人,用发自内心的呼喊与真情,展示出酣畅淋漓和令人惊叹的力量,他的歌声和音乐告诉所有人,他仍是那个激情、感恩、真诚、炙热的臧天朔!
  首次巡演成功,给了臧天朔极大的鼓舞,此后,他又相继到西安等地巡演,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后,臧天朔不时要赶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演出,又开始了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他把女儿画的一些画拍下来,存在手机里,想女儿时,就看看她的画。这时,妞妞已读高中,她每天跟爸爸通过微信联系,叮嘱爸爸不要喝酒、早点睡觉。臧天朔很听女儿的话,生活严谨、自律。臧天朔为了家庭拼事业,李梅则把“大后方”的生活经营得十分温馨幸福,孩子也辅导得好,臧天朔儿子很乖,小小年纪的他,钢琴已经弹得相当好。女儿妞妞不仅画画得好,英语也相当棒。一双可爱的儿女,是臧天朔最大的骄傲。
  不久前,臧天朔老父亲迎来82岁生日,他选择了一个小饭店,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带着全家给老父亲庆生。因为高兴,臧天朔老父亲多喝了几杯红酒,飙起了男高音。臧天朔不禁感慨万千:父母、妻子、孩子和朋友,这才是人间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幸福!
  2016年2月14日,臧天朔从北京抵达营口,参与拍摄电视剧《和妈妈一起谈恋爱》,这是一部讲述母爱、责任、担当以及回馈、感恩的深沉的情感戏,三位被收养的孩子,在长大后一起帮妈妈寻找幸福。父母、妻子、儿女,曾经用担当和深沉的爱,帮臧天朔寻回幸福,他相信自己也会把这种担当和深沉的爱,融入到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
  编辑/邹建华
其他文献
2018年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田家炳先生讣告》,“百校之父”、香港商人田家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  这个曾经的超级富豪,没有留下巨额的财富,却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和幼儿园,还有大约1800间乡间学校图书室。  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与之对比的却是他生命最后20年清貧
梁实秋年轻时,喜欢下棋。每回陈雪屏(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有事找他帮忙,梁实秋就笑问:“有什么报偿?”陈雪屏不假思索,立刻回道:“事成,陪你下盘棋。”  沈宗翰(农业专家)也是梁实秋的好朋友,一次见到梁实秋时说:“我的儿子沈君山喜欢下棋,哪天你和他下。”那时,沈君山(后来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围棋业余6段棋士)才十几岁。  梁实秋说:“小孩子棋下得好,一定真好,我不和他下。我儿子也下棋,要比
撞上仨司令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豫东一带。  当时,这里的日伪顽匪、国军溃兵,轮番祸害百姓,各色“司令”,多如牛毛。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天撞上仨‘司令’,不脱层皮就丢命!”  豫东永城县书案店的光棍陈老大,一天之内还真的撞上了三个司令,从而开始了他那令人唏嘘感叹的后半生!  这天是陈老大老婆的忌日,他刚来到地头打算给老婆上坟,土匪周司令就带着一队人马路过。周司令根本没有正眼瞧土里吧
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看着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蹦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陈大华努力去正一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  队长是知道原因的,因此在给陈大华分配执勤点时安慰他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
金龙小区的一块空地上,一早一晚,总有三十多个大妈如痴如狂地跳着广场舞。不少业主对此很有意见,让她们别跳了。  广场舞的领队叫周桂花,她是看到大妈们在家里都快闷出毛病了,这才组织起这个广场舞队,目标是快乐养生,过好余生。如今同其他业主的关系弄僵了,快乐没有了,还养什么生?她想啊想,一拍脑袋,有了主意。  很快,周桂花扛了面红旗,带着大妈们走出小区,一会儿高喊“日行万步,养生万岁”的口号,一会儿唱起“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获得国家勋章,他坐着轮椅,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授勋。  孙家栋院士已经九十高龄,此前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作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还荣获“改革开放”先锋称号。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
过去,外地人来老街,时常会听本地人念叨这样一句话:吃在海爷家的店,拉进丁黑子家的田。  这话若没个明白人跟你解释,谅你挠破脑袋也琢磨不出来是啥意思。  海爷是老街的首富,繁华地段那些明光锃亮、宽匾金字的店铺,吃的喝的穿的玩的,有几个不是海爷家的?丁黑子呢,虽说住在乡下,但祖祖辈辈广积田产,以至方圆百里,千村万落,处处都有他家的佃户,过路人内急,就近找一田间地头方便,保不准就给丁黑子家施了肥。所以,
家庭病房里的邹传宝  10年前,“英雄救美”,让同在温州打工的重庆女孩肖苇苇和湖北团风小伙邹传宝走到了一起。当他们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开放时,2008年邹传宝突然因病偏瘫。依靠爱的巨大力量,邹传宝奇迹般地站了起来!2013年初,邹传宝再次病危,权威医生都认为无可救药。肖苇苇到处告贷,恳求武汉同济医院给丈夫做了世界难度最大的手术。邹传宝幸运地得救了,可高位截瘫,给家里新增20多万元巨债!肖苇苇无怨无悔,
卫生局新建的办公大楼启用一年了,围墙的门楼仍是一个烂尾工程。  莫局长上任后,就召开了班子会议研究。按职位排序,赵副局长先发表意见。  赵副局长说:“老朱(原局长)决定建这门楼,意思很明显,有官有财,官运亨通嘛。对这,我是很有看法的。党员领导嘛,哪能讲风水迷信,不讲政治?但我当时不好表态,怕老朱误会,不支持一把手。现在,老朱官没了,财没了,人也进去了……”  钱副局长说:“我赞同赵副的意见。老朱这
賁德夫妇接受本刊采访并为本刊题词  贲德,1938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南京市第二届“十大科技之星”等。为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儿子出生几个月,贲德便神秘消失八年,中间只回来过两次。当第一部超远程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后,他回到家,年幼的儿女都不认识他;而刚刚和家人团聚,接着他又一次消失,十年后再回家,儿子、女儿堵在门口,不让他进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