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撷童趣 剪出精彩——让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剪纸教学,让学生走近剪纸艺术,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独立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也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剪纸教学,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一、播撒“兴趣”种子,燃烧学习激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幼儿的心理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例如:在一次剪房子的教学中,起先,我收集了各种造型不同的房子图片,在班上开了一个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房子的形状,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其次,我又结合故事《小猪盖房子》,把不同的房子展示给幼儿看,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想剪房子的欲望。在剪房子过程中,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感性知识,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按自己的思维来剪。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房子作品被展示在作品栏时,幼儿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二、尊重儿童涂鸦,培养学生个性
  借鉴儿童绘画的理论,我们把儿童剪出碎纸块、各种纸条,定为涂鸦剪纸时期。儿童随意剪碎纸,就是儿童剪纸的开始。简单的剪碎纸→单独纹样剪纸→根据需要决定单独或折叠剪纸。突破传统教学法中仅以对称折叠教授儿童剪纸的局限。由于儿童没有剪写实具像要求的束缚,没有作品的压力,儿童就不会认为自己不会、或不行。儿童在剪碎纸玩的游戏中,认识剪刀,学会正确的使用剪刀,养成安全、熟练的使用剪刀的良好行为习惯。发展了对线条、图形、色彩的认识;民间剪纸是不讲理的艺术、它不受比例、透视、光线、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就给了儿童更多的心灵的创作自由。培养了对剪纸的兴趣。“涂鸦是儿童艺术的基础。从儿童发现这些纸条、纸块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的那个時刻起,他就发現了他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他发現了艺术”。儿童在涂鸦剪纸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涂鸦是儿童创造的开始。涂鸦更是教师了解儿童、走进儿童心灵的有效途径。教师很快地会从呈现儿童真实成长信息,个性化的剪纸作品中,看到自己观念转变的明显效果。进而增强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信心与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试手”,体验成功愉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通过多种方法让孩子发现折叠剪纸的奥秘,孩子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蝴蝶、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也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剪纸作品。利用对折的方法,先剪个苹果、梨子,或一个瓶子、一只蝴蝶,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当学生打开自己的作品时,一种喜悦与成功的感觉油然而生,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奇画面,这种惊奇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再去实践。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实践与再创作的同时适当增加难度。例如,在苹果图形上添加些较难的图案与花纹,增加作品的美感。学生多数对鱼、蝴蝶、小兔等小动物是最感兴趣的,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们欣赏不同年级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小朋友惊讶羡慕时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剪纸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月牙纹、锯齿纹,我们就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创作一些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会主动思考了,并自觉采取行动。小学生剪纸构图自由,形象任意组合可看可玩,趣味巧合。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剪纸创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四、锻炼综合能力,陶冶心灵情操
  剪纸活动不仅仅只是剪纸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审美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装饰小动物的衣服时,剪出的花纹各式各样……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剪纸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纸”的感觉。儿童的天性使“玩纸”受教于其中,美育于其中,也乐在其中。剪纸使学生在津津乐道和制作剪纸的纸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
  如学习对比四瓣形折叠法和五瓣形折叠法剪纸《桃》,让学生观察思考采用不同的折法剪纸的效果有何不同;同样是剪纸《小羊》,在身体部位分别采用花瓣形和月牙形的剪纸符号,让学生说一说美的感受又有什么差别;出示阳剪《蝶》,引导学生观察线与线之间是如何灵活连接的;出示阴剪《雀》,指导观察羽毛部分怎样用水滴形,柳叶形,锯齿形等剪纸符号有机组合的。在观察和对比中增强学生对剪纸结构和符号的视觉敏感,以达到创作时实现剪纸内容的丰富与精致。
  总之,剪纸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用灵活的双手剪出美好愿景的同时也促进了身心的和谐发展,使他们在美的境界中逐渐成长为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并非唯一的教学目的,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其主动地学习,不再是让其等待灌注、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样,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上述要求思考怎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此,笔者总结出如下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
摘 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  关键词:英语课堂;主体;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本文结合《英语课程标准》阐述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进行了论述和实践。实践证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听说读写;技能;关系;培养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
心理的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学习、生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耳聋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情绪反应强烈和不稳定性是耳聋学生心理的普遍现象。他们素质的高低对社会的治安稳定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调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作为特教工作者在教育活动时,应当使聋生的情绪自立得到提高与发展,使他们具有认知自我情绪、调控自我情绪、自我激励的强烈动机、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和共感能力,以及正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学科的教学与语文、数学相比,差距较大。  如何才能使当前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不再成为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