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Cr-Ni-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超低温韧性的固溶处理工艺

来源 :金属热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 12Cr-10Ni-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1000℃固溶处理+750℃重复低温固溶处理+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室温强度和低温冲击性能,并用XRD分析了不同固溶和时效工艺下的残留奥氏体/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对比分析了不同固溶处理工艺下时效响应强度逆转变奥氏体的析出和时效强化规律.结果表明,Cr-Ni-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经1000℃固溶处理后再进行750℃低温固溶处理时以α\'→γ剪切逆相变形成奥氏体,不仅遗传奥氏体的晶粒形态和尺寸,且形成的奥氏体内高密度缺陷增大马氏体相变抗力,同时显著降低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温度,使750℃固溶处理两次时残留16.4%奥氏体,再经460℃峰时效形成了 30%以上的残留奥氏体+逆转变奥氏体,液氮温度冲击吸收能量极高,达80 J以上,并且奥氏体的高缺陷密度遗传到马氏体内增强时效强化效应,因此显著改善低温冲击性能的同时并未明显降低抗拉和屈服强度.
其他文献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第二个大战役,在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等部队的密切配合下硬是“吞下了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其相关战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中都有较翔实记载.这两部《战史》是研究淮海战役的重要参考资料,其真实性和史料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国民党军宿县指挥官张绩武姓名及职务、“冯治安部起义”脚注中“何基沣”的姓名、宿县之战结束时间三个问题上似有误差之嫌,甚有探讨商榷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