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荔枝情”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大家读到上面这首千古名篇《过华清宫》时,脑海中可能会迅速浮现出雍容华贵的杨贵妃坐在长安兴庆宫里,看到从远方快递而来的荔枝发出会心一笑的场景。杨玉环和李隆基轰轰烈烈的爱情,跨越古今,被世代人们评价不一,而李隆基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满足爱妃一己口腹之欲,以致大动干戈,劳民伤财的证据,就是千里送荔枝的事件。然而,杨玉环对荔枝的喜爱是无罪的,这一颗小小的荔枝真的就有如此大魅力,而成了红颜祸水的证据。
  古往今来,对于荔枝十分执着喜爱的不止杨贵妃一人,在开平这个侨胞之乡,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份对家乡荔枝的深深情愫。这种产于开平马冈镇陂头咀桂味的果实呈圆球形,不仅肉质晶莹多汁,而且剥去里面的白色薄膜后,汁水也不会流出来,因为肉特别厚,它的核就只有红豆那样大。该品种的荔枝甜味清淡,且带着桂花香味,最难得的是,无论吃多少,都不会上火,让人越吃越想吃,称得上极品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每年五六月份到荔枝上市时,不少港澳同胞和华侨的心头,又开始牵挂起陂头咀桂味荔枝来。据悉,近20年来,这种荔枝被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称为“最佳果王”,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啖荔团”前往陂头咀啖荔枝。
  说起陂头咀啖荔枝,还有一段特殊的来历,据悉,它是1915年由加拿大华侨吴文玺由增城带回开平种植的,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据陂头咀村人介绍,吴文玺爱乡爱国,积极捐钱捐物支持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孙中山鼓励吴文玺回家乡办事业建设家乡,还亲手送给他10多棵果苗,其中有一棵是从增城最古老的荔枝树上取出的种苗。吴文玺将果苗带回家乡种在村中的塘基中。后来,他还在村后一个名叫龟山的地方开发了100多亩地成立以种荔枝为主的群益公司。抗战期间,由于荔枝园疏于管理,荔枝树或枯或砍,最后仅剩下陂头咀村面塘基上种的8棵果树。1964年,在陂头咀时任书记带领下,村人从最优质的3棵桂味荔枝进行嫁接繁殖,很快发展了30亩荔枝。近30多年来,马冈镇及邻近市镇从陂头咀村大量移植优质桂味荔枝,并形成了以陂头咀为中心、3000多亩的陂头咀桂味荔枝基地。
  然而,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味荔枝无论怎么移植,还是以陂头村的最优,该村的土地具有“朗古仔泥”的土质(上层沙质,下层黄泥骨),生产出来的荔枝才具有独特的风味。
  这份家乡味道对于远在他乡的侨胞来说更是无以替代的。据悉,陂头咀的桂味荔枝成为不少华侨和港澳同胞的心头牵挂。一些华侨在荔枝成熟的时节回乡,一定不会忘记找上门去购买。香港一名祖籍马冈的著名演员,她的父母每年都会回乡吃陂头咀的桂味荔枝,吃完后再带出香港让家人同吃,20多年没有间断。
  其实,不只荔枝,开平一带地临潭江,土质肥沃,其他的特产像清甜爽口的水口白菜、联竹果蔗、金鸡番葛、潭碧冬瓜都是远近闻名的品种。这些品质出众的果蔬除内销外,还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华人市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相信这些漂洋过海的家乡土特,时时提醒着身处他乡的侨胞们与祖国母亲的血脉情缘。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报纸
研究提供了对软土地基的概念和种类的分析,阐述了软土地基施工容易产生的危害,以表面处理技术、砂垫层处理技术、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技术的应用要点为中心进行了深层次思考,为
大庄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一点无论到什么时候,我是忘不了的。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和小伙伴们在家乡的大河岸边,给生产队割草喂牛。天气热得像下了火,地面上蒸腾着肉眼能看得到
建立了两类非线性时滞积分不等式,并给出其在非线性时滞积分方程中的应用.
长春市西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确保他们都能及时种上地。  西新区农委党委采取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党员包户的办法,一包到底。为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对象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农委组织各村对辖区内困难群众进行地毯式走访调查,根据因病致贫、没有劳动能力和孤寡等具体情况,将特困户分为4类,制订具体帮扶计划。  区农委与各村签订包保责任状,确保困难群众不为种子所困,不为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