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全髋置换术无骨水泥股骨部件的早期无菌性松动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挪威关节成形术登记处记录了1987~1993年共行首次全髋置换术24408例。其中2907例(13%)用的是无骨水泥股骨部件。作者比较了8种类型假体的治疗结果,每一种的使用都在100例以上。假体部件存活期以Kaplan-Meier法估计,将股骨部件因无菌性松动再行翻修术作为存活期终结。术后4.5年,估计全部置入物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机率为4.5%。Bio-Fit柄为18.6%(n=120),Femord柄13.6%(n=173),PM—假体和Harris/Galante柄假体需行翻修术分别为5.6%和3.6%。带有顺时针螺纹的Femora柄植入需行翻修术者右髋为20%,左髋仅为4%。四种最好的无骨水泥股骨部件(Corail,LMT,Profile和Zweimüller)的短期结果与有骨水泥柄类似,术后4.5年因松动行翻修术者低于1%。对创新设计的控制及早期结果登记的重要性也予讨论。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10例有症状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的CT检查结果。特征性CT表现有:(1)两侧椎板前缘“V”形骨化块突入椎管,(2)小关节囊和椎板间也可受累,沿椎板前缘形成广泛的骨化块,(3)椎板硬化增厚,(4)椎弓根短缩,(5)椎管狭窄。讨论了CT及其他影像学对黄韧带骨化的诊断价值。作者认为CT和/或CTM是目前诊断本病的较佳方法,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也非常有用。
本文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双硫蓝血管灌注、连续荧光标记等方法观察了解大段皮质骨髓腔内移植的作用和自然转归。证明植骨6~12周血运完全恢复,12~24周被新骨取代并与宿主骨愈合。髓内植骨主要起固定作用,随着骨愈合的完善,它的固定作用由最初的单纯机械固定逐渐转变为生物固定。它还是理想的“生物降解材料”。证明大段皮质骨髓腔内移植在进行骨结构重建时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越性。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