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发展,为如今的经济发展、政治开明、文化进步、人民的思想境界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本文采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当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拓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54-02
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现代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全球化时代,高素质人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大学生正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源泉。高素质人才除了具有一定的文化智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理论保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提升自身价值的需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境界。
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有效运行的保证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对意识形态的培养。如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不断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正确的意识形态来发挥整合社会的作用,不断推动新的共识的形成与发展。基于传统社会结构的旧的共识的局限性将被突破,新的社会诉求和社会共识不断涌现,共同的价值、观念、目标,以及文化内涵也不断影响我们的生活,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正是以新的姿态出现,逐渐以某种特殊意义的、具有前瞻性的特色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理论武装大学生,纯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政治信念,并在这一信念指引下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确保其有效运行。
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大学生理性的价值观的精神纽带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随之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逐渐地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给大学生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凝练,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这应当会使大学生自愿接受和认同,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因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正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需要,积极引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树立了大学生理性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易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校园的教育,依然存在问题制约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部分高等院校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教条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缺乏真诚和热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作为一门机械的、死板的课程来教授与考试,以答卷答案是否标准作为评判其教育的成效优劣,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形式的问题,以及其他影响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性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致使一些大学生也不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感受不深,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更谈不上肩负起历史的重担去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承与发展的任务。另外,还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持叛逆反感的态度,这种现状使大学生思想产生偏差,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地位,根本体会不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质。
2.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缺乏认可和接受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教育,包括书刊育人、网络育人等形式中马克思主义元素不能充分展现,大学生相互交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心得占据极少的空间,没有形成全面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浪潮,再加上现今社会一些腐朽思想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的腐蚀,使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匮乏和接受力度不大,导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发展与运用,缺少了一些中坚力量,也缺少了一些传播者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使得大学生不能理解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脉络联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思想渊源,更体会不到和谐社会与“中国梦”的指导思想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传承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断层”,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缺乏理论自信,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缺少坚定地信念。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对策思考
1.用思想政治教育净化思想环境,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意识,引导行为,造就人才,和谐社会关系,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思维方法和科学的“三观”。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就是用理论来征服和说服人,它并不是用传统的“灌输性”方式来迫使大学生接受,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往理性的方向发展。面对新时期各种思潮的活跃,思想环境的复杂,要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功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实现其价值,就必须净化大学生所处的思想环境,使主流思想意识慢慢的占领我们的头脑,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通过理论的伸展和背景的延伸,才能增添了理论解释的厚重感,才能拓宽了分析和理解的视角,才能增加了理论的说服力,才能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2.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 由于社会个体特点差异大,主题意识强,思想复杂多样,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面临着一定的客观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增强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指引作用,不断地培养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我们自觉的思想与行为。
3.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校园文化无疑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配合互动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引导大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形成大学生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风气。从文化的视角看,探索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新形式,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与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传播,以正确、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息引导和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使大学生能明确前进的道路,将来成为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格继承者与坚定拥护者。
4.积极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它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认同,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种思维的习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中,要学会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实事求是,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的开明,在实践中更能真实感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从而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传承,在前进的步伐中更加稳重踏实。也为社会也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的气氛,让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葛阳阳.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2013年10月.29(5):71-73
[2]石书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形式的创新与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10月.29(5):30-33
[3]吴晓斐.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及其运行机制分析[J].岭南学刊.2014年(2):31-35
[4]李亿.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传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2月.30(1):56-5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54-02
在当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现代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全球化时代,高素质人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大学生正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源泉。高素质人才除了具有一定的文化智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理论保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提升自身价值的需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境界。
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有效运行的保证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对意识形态的培养。如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不断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正确的意识形态来发挥整合社会的作用,不断推动新的共识的形成与发展。基于传统社会结构的旧的共识的局限性将被突破,新的社会诉求和社会共识不断涌现,共同的价值、观念、目标,以及文化内涵也不断影响我们的生活,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正是以新的姿态出现,逐渐以某种特殊意义的、具有前瞻性的特色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理论武装大学生,纯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政治信念,并在这一信念指引下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确保其有效运行。
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大学生理性的价值观的精神纽带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随之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逐渐地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给大学生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凝练,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这应当会使大学生自愿接受和认同,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因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正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需要,积极引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树立了大学生理性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易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校园的教育,依然存在问题制约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部分高等院校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教条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缺乏真诚和热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作为一门机械的、死板的课程来教授与考试,以答卷答案是否标准作为评判其教育的成效优劣,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形式的问题,以及其他影响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性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致使一些大学生也不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感受不深,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更谈不上肩负起历史的重担去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承与发展的任务。另外,还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持叛逆反感的态度,这种现状使大学生思想产生偏差,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地位,根本体会不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质。
2.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缺乏认可和接受
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教育,包括书刊育人、网络育人等形式中马克思主义元素不能充分展现,大学生相互交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心得占据极少的空间,没有形成全面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浪潮,再加上现今社会一些腐朽思想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的腐蚀,使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匮乏和接受力度不大,导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发展与运用,缺少了一些中坚力量,也缺少了一些传播者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使得大学生不能理解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脉络联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思想渊源,更体会不到和谐社会与“中国梦”的指导思想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传承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断层”,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缺乏理论自信,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缺少坚定地信念。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对策思考
1.用思想政治教育净化思想环境,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意识,引导行为,造就人才,和谐社会关系,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思维方法和科学的“三观”。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就是用理论来征服和说服人,它并不是用传统的“灌输性”方式来迫使大学生接受,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往理性的方向发展。面对新时期各种思潮的活跃,思想环境的复杂,要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功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实现其价值,就必须净化大学生所处的思想环境,使主流思想意识慢慢的占领我们的头脑,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通过理论的伸展和背景的延伸,才能增添了理论解释的厚重感,才能拓宽了分析和理解的视角,才能增加了理论的说服力,才能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2.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 由于社会个体特点差异大,主题意识强,思想复杂多样,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面临着一定的客观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增强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指引作用,不断地培养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我们自觉的思想与行为。
3.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校园文化无疑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配合互动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引导大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形成大学生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风气。从文化的视角看,探索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新形式,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与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传播,以正确、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息引导和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使大学生能明确前进的道路,将来成为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格继承者与坚定拥护者。
4.积极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它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认同,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种思维的习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中,要学会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实事求是,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的开明,在实践中更能真实感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从而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传承,在前进的步伐中更加稳重踏实。也为社会也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的气氛,让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葛阳阳.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2013年10月.29(5):71-73
[2]石书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形式的创新与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10月.29(5):30-33
[3]吴晓斐.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及其运行机制分析[J].岭南学刊.2014年(2):31-35
[4]李亿.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传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2月.3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