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和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業企业亟待发展绿色供应链。本文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论述了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企业 绿色供应链 绿色消费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急需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旨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另外,工业企业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遭受绿色壁垒,屡遭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永续发展角度看,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为基础;以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加工、包装、销售、运输、使用、报废处理及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最终促进社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绿色物流。
二、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的主要内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包括采购、生产、物流与使用过程,充分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友善性,优化所有设计因素,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使得产品在生产、物流、消费过程中实现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高的环境友善性。
2.绿色采购。绿色采购,指在生产、加工、使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采购能耗少、可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高、易回收处理、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环境友善程度高的材料。
3.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的。
4.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部分共同组成一个闭环的绿色供应链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如果不回收处理,将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品生命结束后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案,各种方案的处理成本和回收价值并不相同。产品绿色回收就是要考虑产品及零部件的回收处理方式、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出最佳的回收处理方案,从而以最少的回收成本取得最高的回收价值。
5.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包括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等。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包括商品生产的绿色化、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三、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企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并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亟待实施绿色供应链。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持与制约,供应链成员关注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与技术发展动态,共同协作,将绿色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与战略之中,采用与开发先进的技术与信息网络,完善管理体系,改变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要在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府政策、法规的制约与配套支持。公众与社会的绿色要求和压力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规加以体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规划方面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对涉及到标本兼治的相关产业供应链的绿色管理政策方面,政策法规很少,实施困难。所以,应借鉴国外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一些行业如汽车、电视等制定绿色供应链政策指导。通过政策、法律法规导向鼓励和倡导绿色供应链,同时加强环境管理执法力度。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密切关注和追踪相关政策、法规动态,并实现信息共享。
2.核心企业主导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供应链整体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在整个供应链协同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将绿色环保思想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体现在企业文化之中,成为供应链成员的自觉行为。
3.对供应链成员施加绿色影响,进行绿色评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应该由核心企业发起,然后对供应链成员施加影响并在绩效评价中考虑环保要求。这需要从战略出发,加强沟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核心企业给予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帮助,逐步实现供应链绿色化。
4.供应链成员展开合作,开发绿色产品、流程和技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加强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以及顾客的合作,充分共享知识、经验,开发绿色产品、流程和技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受到外部环境的驱动,受到观念、政策、合作关系、产品、绩效评价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供应链成员关注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与技术发展动态,共同协作,将绿色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与战略之中,采用与开发先进的技术与信息网络,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5.引导绿色消费行为。要积极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范绿色供应链。消费者个体比较分散,对绿色供应链的认识存在差异,因而可以消费者协会等机构来引导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徐学军 樊 奇.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 (3):47~48
[2]但 斌 刘 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0, (11) :1232~1234
[3]邓 波: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因、难点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 (2):48~49
[关键词] 工业企业 绿色供应链 绿色消费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急需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旨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另外,工业企业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遭受绿色壁垒,屡遭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永续发展角度看,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绿色制造技术为基础;以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与环境相容为目标;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加工、包装、销售、运输、使用、报废处理及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最终促进社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绿色物流。
二、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的主要内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包括采购、生产、物流与使用过程,充分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友善性,优化所有设计因素,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使得产品在生产、物流、消费过程中实现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高的环境友善性。
2.绿色采购。绿色采购,指在生产、加工、使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采购能耗少、可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高、易回收处理、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环境友善程度高的材料。
3.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的。
4.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部分共同组成一个闭环的绿色供应链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如果不回收处理,将会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品生命结束后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案,各种方案的处理成本和回收价值并不相同。产品绿色回收就是要考虑产品及零部件的回收处理方式、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出最佳的回收处理方案,从而以最少的回收成本取得最高的回收价值。
5.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包括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等。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包括商品生产的绿色化、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三、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企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并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亟待实施绿色供应链。工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持与制约,供应链成员关注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与技术发展动态,共同协作,将绿色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与战略之中,采用与开发先进的技术与信息网络,完善管理体系,改变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要在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府政策、法规的制约与配套支持。公众与社会的绿色要求和压力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规加以体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规划方面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对涉及到标本兼治的相关产业供应链的绿色管理政策方面,政策法规很少,实施困难。所以,应借鉴国外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一些行业如汽车、电视等制定绿色供应链政策指导。通过政策、法律法规导向鼓励和倡导绿色供应链,同时加强环境管理执法力度。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密切关注和追踪相关政策、法规动态,并实现信息共享。
2.核心企业主导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供应链整体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在整个供应链协同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将绿色环保思想体现在供应链的全过程,体现在企业文化之中,成为供应链成员的自觉行为。
3.对供应链成员施加绿色影响,进行绿色评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应该由核心企业发起,然后对供应链成员施加影响并在绩效评价中考虑环保要求。这需要从战略出发,加强沟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核心企业给予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帮助,逐步实现供应链绿色化。
4.供应链成员展开合作,开发绿色产品、流程和技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加强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以及顾客的合作,充分共享知识、经验,开发绿色产品、流程和技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受到外部环境的驱动,受到观念、政策、合作关系、产品、绩效评价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供应链成员关注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与技术发展动态,共同协作,将绿色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与战略之中,采用与开发先进的技术与信息网络,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5.引导绿色消费行为。要积极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工业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范绿色供应链。消费者个体比较分散,对绿色供应链的认识存在差异,因而可以消费者协会等机构来引导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徐学军 樊 奇.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 (3):47~48
[2]但 斌 刘 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0, (11) :1232~1234
[3]邓 波: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因、难点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 (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