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与60岁以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60岁以上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以确定老年患者是否适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 1年3月收治的103例(104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88例;年龄22~93岁,平均60.0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0岁组(48例)和≥60岁组(55例).所有患者均经闭合整复石膏固
【机 构】
: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与60岁以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60岁以上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以确定老年患者是否适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 1年3月收治的103例(104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88例;年龄22~93岁,平均60.0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0岁组(48例)和≥60岁组(55例).所有患者均经闭合整复石膏固定后于1、2和4周复查X线片.根据Kreder方法测量X线片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值.骨折愈合的影像学结果应用Lidstrom分级进行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保守治疗结果.结果 按照Lidstrom分级,104侧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后86.5% (90/104)的影像学结果可接受.< 60岁组和≥60岁组经保守治疗后可接受率分别为91.7% (44/48)和82.1% (46/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156).结合年龄及骨折的稳定型分组后分析,<60岁组和≥60岁组稳定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可接受率分别为92.0% (23/25)和92.6% (25/27),而<60岁组和≥60岁组不稳定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可接受率分别为91.3% (21/23)和72.4% (21/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老年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后的影像学结果满意,与年轻患者差异不大。
其他文献
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于贫血状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贫血患者接受异体输血的几率则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术前处于贫血状态或接受异体输血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增加术后感染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率等[1]。
骶骨骨折在骨盆骨折中约占20%~30%,多合并有其他部位的严重骨折和损伤,又因为骶骨位置较深,且较为隐蔽,因此容易漏诊[1].骶骨高位横形骨折是较为少见的损伤,多由高处坠落伤引起,常见于自杀者,因此Roy-Camille及同事最初将其命名为"自杀者骨折"(suicidial jumper's fracture)[2]。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单头与双头螺纹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单头组和双头组.单头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1.5±3.2)岁;骨折Garden分型:Ⅰ、Ⅱ型29例,Ⅲ、Ⅳ型36例,采用闭合复位单头螺纹空心钉固定.双头组61例,男35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
近日,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长担任通讯作者、该院郝建东博士担任第一作者并与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中心专家共同合作的研究论文已刊载于美国《Science》杂志的专刊上,《Science》杂志的影响因子达到31.4,被《雅虎新闻》、《科学美国人》重点报道并引起国内外神经科学领域的高度关注。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揭示了衰老过程中认知能力下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历经10多年科技攻关,精心研制的“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洗脱支架”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受到大会隆重表彰。
目的 通过与肱骨近端解剖钢板(APHP)和T形钢板进行比较,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5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6例,女29例;年龄24~ 70岁,平均39岁.均为NeerⅢ、Ⅳ型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LPHP组(36例)、APHP组(19例)和T形钢板组(10例).骨折
毕郑刚,1958年出生,于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一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的一线工作。1997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2001年获任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学院十大名医,德艺双馨省级名医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目的 探讨步态分析技术在髌骨骨折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2年3月至11月期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7例单侧髌骨骨折患者,男23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1.4岁;左膝12例,右膝15例.骨折AO/OTA分型:C1型13例,C2型9例,C3型5例.术后3个月按照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评分满意组和评分不满意组;并应用Footscan步态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代表了20世纪骨科手术领域的最重要进步,甚至可以看作是现代医学最具革命性的发展之一.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估计,英国人口中有20%在60岁以上,并且至少2%的人有明显的膝关节症状而需行膝关节置换术药.而在美国行初次TKA的需求会在未来20年中增长将近7倍,达到将近350万人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