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法测定石英砂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适宜石英砂的二氧化硅检测方法.方法 运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石英砂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并对研磨时间、灰化温度、灰化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焦磷酸法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小于5μm的微粒增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也相应增高,研磨到15~20 min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结果趋于稳定.灰化温度在550℃以下对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无影响;与灰化温度550℃时比较,灰化温度600℃时的二氧化硅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灰化温度在600℃时,灰化时间在1 h内石英砂样品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4.231,P值>0.05).与灰化1 h的样品比较,灰化2 h时石英砂样品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10.231,P<0.05).焦磷酸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88.56%±5.75%,红外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21.23%±11.25%,两者的差值为51.42%~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7,P<0.05).红外法与焦磷酸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无相关性(r=0.411,P=0.072).结论 焦磷酸法测定石英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明显高于红外法.建议石英砂中游离二氧化硅测定方法首选焦磷酸法.
其他文献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
Ti6Al4V合金在不同钙磷浓度的电解液中和不同微弧氧化频率下进行微弧氧化制得氧化膜。采用SEM观察微弧氧化膜微观形貌,使用EDS、XRD分析膜层成分和相组成。结果表明:电解液中
以沈阳仙女河污水厂40×104m3/d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气水联合反冲洗的悬浮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洗强度为4.2 L/(m2.s)、气洗强度为22 L/(m2.s)的情况下,均质陶粒滤料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的悬浮物浓度变化曲线基本相似,可以分为气洗时悬浮物浓度变化的平滑阶段、气水洗悬浮物浓度的高峰阶段和随后水洗悬浮物浓度的下降阶段。同时,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二茂铁钒取代杂多酸盐电荷转移配合物,用IR、UV、XRD、TG—DT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以标题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催化降解孑L雀石绿,探讨不同催化
利用活性炭纤维吸波能力强,重复利用的性能,以其为催化剂,联合微波辐射对剩余污泥进行催化氧化预处理.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700W,辐照时间60s,活性炭纤维投加量0.32 g/g SS,污
为了防止给水处理工艺中曝气生物滤池配水区内藻类滋生和泥砂沉积,对原工艺进行了改进:用配水区内形成的气垫层来防止藻类的滋生;在滤池底部增设穿孔管和排砂管,采取下冲洗的方式来清除沉积泥砂。试验期间,BAF配水区内没有出现藻类滋生和泥砂沉积现象,且运行稳定。当气水比为0.5时,气垫层厚度为0.8~1.1 cm;水头损失变化平稳,冲洗前平均水头损失约为6.00 kPa,冲洗后平均水头损失为5.20 kPa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出3株高效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3株菌均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和比较了它们
筛选自德兴铜矿对重金属Cd2+有较强抗性的皮氏罗尔斯通菌DX-T3-01菌株,经驯化发现其对苯酚也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苯酚降解最佳条件为:30℃、pH 7.0、
合成了一种由Fe3 O4磁性纳米粒子(MNP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组成的复合纳米材料,用于水样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磁固相萃取(MSPE),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 -
目的 通过比较100%和50%前稀释CVVH治疗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清除率及回路寿命的影响,探讨不同前稀释比例CVVH在严重全身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09-01~2009-12我们在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