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没到38.5℃,就不能吃退烧药?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高烧才建议吃退烧药?
  按照体温来划分,我们一般把发热分为以下几个程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这样看来,38.5℃为界限,也就是中高程度的发热才推荐用退烧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因为高热主要会从以下这些方面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循环系统的改变、物质代谢的改变等。
  而对于不是过高的体温,可以不急于解热。这是基于以下这些原因:1.发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2.发热可能是疾病的信号。体温变化的曲线能够反映病情的變化。对于某些潜在的疾病,过早予以解热药物,容易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3.退烧药可能潜在一些副作用。比如胃肠道刺激、过敏、肝功能损害等等。可用可不用时,当然尽量少用或不用。
  哪些情况下,低烧也可以服用退烧药?
  上面的的理由如此充分,是不是意味着低热就不能用退烧药了呢?当然不是!请注意“没有必要用”和“不能用”的区别。是否有使用的必要,并不完全取决于体温,还要观察病人的其它症状。
  如果病人稍有发热精神就明显变差,或者伴有头痛,或者有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都是可以使用退热药物的指症。(大多常用退热药物同时也具有缓解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作用。)
  比如某位成年人,虽然体温只有37.5℃,可是头痛厉害,全身乏力,没精神。这种情况必须强忍着不吃退烧药,挨过三五天吗?这样做显然太不人性化了。
  再比如是一个幼儿,体温38.6℃,可是精神比较好,像平时一样到处乱跑着玩,吃饭喝水都正常。这种情况也是可以不用退烧药的。只要注意密切观察就好了。
  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患者年龄大,全身基础状况差,或者伴有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等等慢性疾病,这样的病人是经不起发热的消耗的。为了避免进一步诱发其它严重问题,控制发热也应该更积极一点。
  服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
  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多饮水,自然发汗,或者温水擦浴等办法使体温下降到正常,同时让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缓解,这是更好的。如果这些办法作用不明显,而自己又感觉特别难受,也完全没有必要忌讳吃退烧药。
  服用退烧药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1.多饮水。退烧药也需要通过多排汗来促使体温下降。尤其高热患者,大量出汗容易虚脱,一定要保证体内水分充足。2.服药期间忌饮酒,否则容易加重肝功能损害。3.退烧药和镇痛药不要同时服用,如果同时服用其它感冒药也要注意看说明书。4.症状好转即可以停药,不需要连续用药。连续用药如果超过3天,最好及时到医院去检查。
其他文献
在日常保健中,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虚不受补”。那么,什么叫“虚不受补”?难道体虚都不能给自己补了吗?  导致“虚不受补”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是补错了。为什么补错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气、血、阴、阳失衡都可能导致身体虚。假如你是阳虚体质,若服用滋阴的膏方,那就会越吃越拉肚子,身体越来越畏寒怕冷和乏力,这就是补错了。如果你是阴虚体质,还要去喝点羊肉汤补补,那就是火上浇油了。  第二是身体里气血不
期刊
中医专家表示,数九寒天之所以会让一些慢性病出现反复,很多时候和低温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有密切关系。因此,想方设法让身体暖和起来,帮助气血正常运行,是增强免疫力、防治各类慢性病的有效手段。  患“寒哮”多年 穿上棉马甲见好  曾经有一位70多岁的老年患者,一到冬天就哮喘,到了三九、四九最为严重,春暖花开时症状开始逐渐减轻,专家诊断为“寒哮”。除正常的治疗外,专家建议给老人买一件棉马甲,天冷或每逢季节变
期刊
刚刚走下讲台的国医大师张大宁,西装笔挺、步伐矫健、神态自若。眼前的这位古稀老人,思维敏捷、声如洪钟。  张大宁认为,最早的养生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意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防止复发。未病先防尤为重要,他也一直在遵循,并开创了心肾轴系统养生思想以及补肾活血养生法。  《素问·六节脉象论》上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意思是说,肾脏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
期刊
我看电视节目,总是看到肾衰的患者,无力透析,无比痛苦,电视记者在尽力向社会求助。  西医认为,所有的慢性肾炎的患者,最后都要进入肾衰阶段。  但是,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是有一定的办法的。我自己的家里,我的母亲就曾经患过慢性肾炎,经过我用中医一年的治疗,全部康复;我妹妹也曾经患过此病,我用两个月给治疗好了,后来生了孩子,现在一切正常。  所以,本期我给大家聊聊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主要是发生在感冒之后
期刊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文坛的很多人都给她以热切的关注,不约而同地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表示赞扬。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是著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