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断裂带南段新寨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

来源 :华南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江断裂带是新构造时期以来十分活跃的活动断裂带,沿线地震活动频繁,新寨盆地是其控制下发育的串珠状盆地之一。通过野外第四纪地质与构造地质填图,LiDAR扫描,无人机移动摄影测量等手段,对新寨盆地内部第四系地层分布和控盆断裂以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期次进行研究,认为新近纪以挤压为主的应力过后,早更新世晚期小江断裂南段受元谋运动影响开始强烈左旋走滑运动,新寨盆地受其控制开始发育,全新世以来,断层偏离原先构造位置再次活动,具有一定的新生性和发震能力,晚更新世存在一个活动间歇期。
其他文献
东非大裂谷处于持续扩张运动中,断层错动和地震作用活跃。对此依托内马铁路2号隧道工程,设计断层错动和地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振动台试验。综合确定长度相似比0.05、密度相似比0.8、弹性模量相似比0.03,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断层错动装置和隧道震动裂缝声发射监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断层错动装置较好的模拟了岩层错动,声发射监测技术较好的监测了断层和地震作用下隧道衬砌微裂隙产生。断层错动和地震共同作用下,Y方向的地震波引起隧道衬砌侧壁产生较大响应,Z方向地震波引起隧道衬砌拱顶产生较大响应,隧道衬砌加速度响应值受断层错动量
为研究不同支撑方式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PKPM对某8层钢结构建筑进行建模,再对模型进行反应谱和Pushover分析,对比分析了四种支撑方案下的用钢量、基底剪力、层间位移等多种评价指标,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探讨支撑布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种布置支撑的方式均可使结构的抗侧刚度有较大的提高,不同的支撑布置方式对构件的挠度和应力比有一定程度的区别,采用方案一,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显著,在小震和大震的作用下侧移均较小,其基底剪力显著大于其他三种方案,需要格外关注结构的基底应力变化;采用方案三和四,可以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