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阈下r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五维向度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119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逻辑是一个从“求同存异”到“聚同化异”的过程,旨在构建一个多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共生关系与共生状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效建构必须赋予“共生”的理念,以责任、族际、文化、利益、命运为共生单元的建构逻辑,进而推动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全面建构.
其他文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社会稳定发展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构成与内涵特质进行深入剖析,进行采取相应的铸牢举措.
<正>企业以"无代价抵偿"贸易方式通关时,把握货物是否符合免税条件是关键。"无代价抵偿"货物是海关特殊监管的商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进口
人们对贫困的认识经历了物质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制度贫困几个阶段,相应的减贫理论可分为微观层面的可行能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精准脱贫理论,以及宏观层面的涓滴效
指示性作为符号认知的基本框架,能使符号与记忆、记忆与认同产生联结关系,因此,指示性不仅是民族记忆的基础,更是形成民族认同的作用机制.基于现实因素,民族记忆在不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