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课堂中探究性教学法的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全面发展是我国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唯有创新改革,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才能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经过众多研究,发现探究性教学能够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从施展探究性教学法的必要性入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进行一个简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法;必要性;应用
  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让众多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脚步,教育也应当不断进步。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促进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发展,我们必须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教学科目的教学特点、内容入手,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探究性教学法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如其名,它可以引导学生对初中历史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历史知识点,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可谓一举多得。
  一、施展探究性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从教学手段来看
  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压力下,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背”。教材,整本的背,教师的板书内容,背。历史成为了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而在背诵了那么多的内容之后,暂且不论是否能背熟,但是学生却会发现最后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无疑给学生学习历史带来诸多不便。近期来的新课改同时引起了试卷结构的变化,历史试卷不再仅对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传统教学法必定被淘汰,探究性教学才能走上新的舞台。
  (二)从时代发展来看
  在以往的时代,我国响应“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对有知识的人才大加重用,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它一直在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增长着,仅有在校学习时间所学来的知识远远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力成为单位用人的新标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可以在探究性教学法中获得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法的实施是众望所归。
  (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活泼积极爱幻想,同时由于尚未深入接触外面的世界,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有着无以伦比的好奇心,同时经过小学六年以上的学习,他们大多数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有着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与认识对错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方法中,一味的灌输知识,学生极少有多余的时间对历史知识进行提问以及质疑,只能不停的抄写背诵,这将生生磨灭学生的天性,导致学生变成只会读书的机器。探究性教学却正好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这种天性,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的对待历史知识,从而获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法的应用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探究性教学中,身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便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通过情境创设,我们可以落实这一点,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的帮助下,为学生还原历史,让他们“看到”历史,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历史信息。
  以七年级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教学为例,在上课之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放映在网络上搜寻到的照片,即远古人类生活的洞穴内部景观,远古人类的长相,他们在农耕之时所使用的相关工具,在引发学生疑问以及惊叹之时,我又播放了一小段《疯狂原始人》的动画视频,将学生带入到原始人生活的环境当中去。这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历史教学课堂,而且通过如此直观的认识,学生对与我们相距甚远的原始时代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减少了课堂学习的艰涩之感,而是怀抱着好奇进入课堂,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也便理所应当被提高。
  (二)自主表演,吸引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以历史事件为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之时常具有一个固定思路,即由教师告知学生,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中间经历了什么过程,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这种方法并非不好,而是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在探究性教学法中,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阅读教材,讨论交流,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进行自主表演,则是一个引子,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设置悬疑,明确学生探究目标
  解决悬疑问题永远是最容易吸引学生探究的形式,诸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通过设置悬疑,则可以十分容易的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进而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探究。
  如在教学“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我在课堂伊始,为学生们播放了关于火烧圆明园以及鸦片战争的视频片段,当学生们看到华夏民族饱受欺辱,却又并不反抗,导致列强继续侵占中国疆土时,议论纷纷,神情激动,我趁此询问学生:“这些情景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你们知道在这些侵略战争当中我国签署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吗?我们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不断被侵略?”学生怀着一探究竟的心情进入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结语
  探究性教学法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教学法,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带来诸多好处。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探究性教学法,将优化课堂,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俊玲.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J].新课程学习,2011(1)
   [2]苏超.对“探究式”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1(14)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离子型造影剂局部注射点渗漏发生的原因,探索渗漏发生后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113)和综合组(n=112),传统治疗组按传统护理方式即湿热敷处理,综
目的 探讨对6例个性化钛板颅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6例个性化钛板颅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术患者实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减少或杜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结果6例手术患者均配合顺利,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重新对眶颧骨、额眶骨及颅骨进行了塑形,头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功能障碍.患者对头面部外形满意,生活、工作正常.结论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有效护理干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晚期消化道癌痛更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给予进食困难或用其他强阿片类口服药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的60例中、重度疼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为25 ug/h;用药期间根据疼痛程度进行剂量滴定.结果 疼痛缓解率达到100%,其中完全缓解占63%,明显缓解占37%,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少、程度轻,主要症状
目的 通过综合护理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母亲的心理应激能力.方法对8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母亲于综合护理后分别采用量表评定法(SCL-90)进行测评.结果综合护理前后SCL-90的测评结果显示除恐怖因子分值无明显改变外,其他因子分均有较大差异.结论早期了解患儿母亲的心理状态,并通过综合护理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任伟是珠海嘉伦药业集团的总经理,也是珠海嘉伦光彩大药房的总经理.记者见到他时,这位大老板正为江苏、浙江分公司的事务忙得不可开交.虽然2001年珠海嘉伦就已经被批准为全国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合理的提问教学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巧问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各学科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只是处于一个被动听的位置,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所以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