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建筑寿命每缩短一年,按照现行的造价,意味着财富当年损耗掉4万亿元,缩短20年就是损耗80万亿!如果与英国的建筑寿命相比相比,同一建筑,我们国家潜在的建筑损耗的是408万亿。提高质量标准能够使用150年,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的成本主要是结构上,总造价增加不会超过建筑造价的10%,如果是相对于房地产开发总成本,则不会超过7%!
关键词:建筑寿命;建筑经济;标准与决策;建筑质量标准;财富储存与浪费;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
一、建筑使用寿命的意义
建筑使用寿命短意味着整个社会要不断的对使用建筑拆毁重建,在这一过程中浪费的财富,如果量化计算将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我国建筑寿命每缩短一年,按照现行的建筑成本2000元每平方初步估计,就意味着财富当年损耗掉4万亿元,缩短20年就是损耗80万亿!如果与英国的建筑寿命相比相比,同样一批建筑,我们国家潜在的建筑损耗的是408万亿的财富!2009年,中国全年的税收收入是6.3万亿元。比较一下,就知道这种短命的建筑损耗是何等可怕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建筑使用寿命每延长一年,整个国家就能节省出4万亿元社会财富,这些社会财富就可以更多的投入社会其他行业以及老百姓福利、公益事业中去,这些财富对应的就是整个国家居民的劳动精力付出、资源矿产消耗、自然环境的损害、社会生产能力的投入和维持资源财富的错配……。
二、通过国内外现状对比,分析出国内建筑寿命短的原因
英国建筑使用寿命达到132年,这一过程中悄悄累积了多少社会财富,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当然,在财富累积的过程中,英国的GDP不再增长了,这一财富积累,按照现行的财务制度评价,只要有2%的年折旧,基本50年之后,我们就看不出这部分社会财富的账上存在,按照入账原则及现有的通胀率基本可忽略不计。不幸的是,国人跟英国比的是GDP增速,而不是累积的社会总财富——再没有比建了拆、拆了建的做法更能推动GDP增速的方式了!通过折腾的方式推动GDP增长,是最愚昧的经济行为,也可以说是最短视的经济决策行为。整个社会都很忙,但是忙的方向都是翻新住房,而不是社会更加需要的比如医疗、教育、养老、国防、科技研究投入、技术更新换代、环境改善……
建筑使用年限短,包括中国人结婚就要用新房的传统在严重的消耗着我们国家的社会资源财富,正常的建筑,提高质量标准能够满足使用150年,而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的成本主要是结构上,主要是增加安全储备,总造价增加不会超过建筑造价的10%,如果是相对于房地产开发总成本,则不会超过7%!
当然账怎么算,就要看决策者站在什么样的立足点上,一个为了钱的包工头,那么肯定是偷工减料,不出质量安全事故为底线;一个常规的开发公司当然是按照能够满足国家有关设计规划标准的最低值进行造价控制、设计控制;一个经济适用房、安置房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政府领导决策者,当然是发最少的钱交工了事,一则财政紧张,二则房子质量好坏要一二十年之后才能逐渐显现,到时候当事人已经不在其位,对其仕途也无影响;政府最高决策层,可能还是以GDP为最高评价标准,那是对的,拆掉的东西不算社会GDP损失,不往下减GDP,所有的干活都算成增长的GDP,拆一个医院、拆一个学校、毁一片农田、毁一片森林……都能带来GDP的增长,但是带来的医疗和教育损失,我们的GDP是统计不出来的,或者说这就是我们社会统计或财务制度的刻意忽略,隐形成本不进行账面考虑。
有错误的评价机制就会有错误的政府决策行为!建筑方面的决策如此,其他方面依然……
三、提高使用寿命的几点建议
按照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人多地少,喜欢三世同堂,个人认为100平方以内,三居室(满足三辈人)应该是我们社会应该长期遵守和推广的一个大众建筑设计原则;在现有建筑质量规范基础上提高设计及质量控制标准,带给我们社会150年的使用建筑,会给后代留下巨额的社会财富,针对国人喜欢结婚用新房,150年三代新人使用,在墙的外立面设计便于翻新的外墙涂料,室内楼面厚度适当增加,经得起多次装修折腾,易出问题的部位如下水管道,屋面、卫生间、阳台、窗户漏水等等提高标准,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和提高的地方。现在很多的建筑项目,当然社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都在推行丰田汽车式的企业运作思路,个人利益最大化——减材料降成本,增加收入,满足最低使用规范要求,从长远来看不适合在这种使用年限超出折旧期的项目,包括建筑项目同样也包括其他工业农业等等项目;我们这种追求150年使用寿命的建筑,三四代人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项目,就不应该适用于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去考量,去考量必然被淘汰,得出的理由就是造价不经济等等原因。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专业人士和相关的专家都注意到了中国建筑寿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等各個方面的影响,让中国建筑长寿已经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马上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百年建筑的愿望。本论述的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建筑寿命的建议,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个问题,让日后我们看到更多中国特色的长寿建筑。
关键词:建筑寿命;建筑经济;标准与决策;建筑质量标准;财富储存与浪费;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
一、建筑使用寿命的意义
建筑使用寿命短意味着整个社会要不断的对使用建筑拆毁重建,在这一过程中浪费的财富,如果量化计算将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我国建筑寿命每缩短一年,按照现行的建筑成本2000元每平方初步估计,就意味着财富当年损耗掉4万亿元,缩短20年就是损耗80万亿!如果与英国的建筑寿命相比相比,同样一批建筑,我们国家潜在的建筑损耗的是408万亿的财富!2009年,中国全年的税收收入是6.3万亿元。比较一下,就知道这种短命的建筑损耗是何等可怕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建筑使用寿命每延长一年,整个国家就能节省出4万亿元社会财富,这些社会财富就可以更多的投入社会其他行业以及老百姓福利、公益事业中去,这些财富对应的就是整个国家居民的劳动精力付出、资源矿产消耗、自然环境的损害、社会生产能力的投入和维持资源财富的错配……。
二、通过国内外现状对比,分析出国内建筑寿命短的原因
英国建筑使用寿命达到132年,这一过程中悄悄累积了多少社会财富,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当然,在财富累积的过程中,英国的GDP不再增长了,这一财富积累,按照现行的财务制度评价,只要有2%的年折旧,基本50年之后,我们就看不出这部分社会财富的账上存在,按照入账原则及现有的通胀率基本可忽略不计。不幸的是,国人跟英国比的是GDP增速,而不是累积的社会总财富——再没有比建了拆、拆了建的做法更能推动GDP增速的方式了!通过折腾的方式推动GDP增长,是最愚昧的经济行为,也可以说是最短视的经济决策行为。整个社会都很忙,但是忙的方向都是翻新住房,而不是社会更加需要的比如医疗、教育、养老、国防、科技研究投入、技术更新换代、环境改善……
建筑使用年限短,包括中国人结婚就要用新房的传统在严重的消耗着我们国家的社会资源财富,正常的建筑,提高质量标准能够满足使用150年,而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的成本主要是结构上,主要是增加安全储备,总造价增加不会超过建筑造价的10%,如果是相对于房地产开发总成本,则不会超过7%!
当然账怎么算,就要看决策者站在什么样的立足点上,一个为了钱的包工头,那么肯定是偷工减料,不出质量安全事故为底线;一个常规的开发公司当然是按照能够满足国家有关设计规划标准的最低值进行造价控制、设计控制;一个经济适用房、安置房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政府领导决策者,当然是发最少的钱交工了事,一则财政紧张,二则房子质量好坏要一二十年之后才能逐渐显现,到时候当事人已经不在其位,对其仕途也无影响;政府最高决策层,可能还是以GDP为最高评价标准,那是对的,拆掉的东西不算社会GDP损失,不往下减GDP,所有的干活都算成增长的GDP,拆一个医院、拆一个学校、毁一片农田、毁一片森林……都能带来GDP的增长,但是带来的医疗和教育损失,我们的GDP是统计不出来的,或者说这就是我们社会统计或财务制度的刻意忽略,隐形成本不进行账面考虑。
有错误的评价机制就会有错误的政府决策行为!建筑方面的决策如此,其他方面依然……
三、提高使用寿命的几点建议
按照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人多地少,喜欢三世同堂,个人认为100平方以内,三居室(满足三辈人)应该是我们社会应该长期遵守和推广的一个大众建筑设计原则;在现有建筑质量规范基础上提高设计及质量控制标准,带给我们社会150年的使用建筑,会给后代留下巨额的社会财富,针对国人喜欢结婚用新房,150年三代新人使用,在墙的外立面设计便于翻新的外墙涂料,室内楼面厚度适当增加,经得起多次装修折腾,易出问题的部位如下水管道,屋面、卫生间、阳台、窗户漏水等等提高标准,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和提高的地方。现在很多的建筑项目,当然社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都在推行丰田汽车式的企业运作思路,个人利益最大化——减材料降成本,增加收入,满足最低使用规范要求,从长远来看不适合在这种使用年限超出折旧期的项目,包括建筑项目同样也包括其他工业农业等等项目;我们这种追求150年使用寿命的建筑,三四代人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项目,就不应该适用于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去考量,去考量必然被淘汰,得出的理由就是造价不经济等等原因。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专业人士和相关的专家都注意到了中国建筑寿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等各個方面的影响,让中国建筑长寿已经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马上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百年建筑的愿望。本论述的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建筑寿命的建议,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个问题,让日后我们看到更多中国特色的长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