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是太高兴了,看来改名字真是能带来好运气呀!”为长春亚泰队打人第二球的曹添堡(原名:曹明)赛后依旧兴奋不已。他说:“第一次在中超首发,第一次在中超进球,今年第一次在主场比赛,哪一个不让人高兴呀?”
自从“曹明”这个名字作为历史留在了2005年后,“曹添堡”这个名字便开始时来运转。虽然还不是球队的绝对主力,但他却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打进了6个球,成为目前的长春晚报亚泰队最佳射手。作为一名曾人选国奥队的球员,曹明自从原国奥队解散后就状态一直不太稳定,在去年中甲比赛中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同时,球迷也总把他与原国奥队球员曹阳弄混,这让曹明的父亲非常郁闷。为了让曹明能在中超赛场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他将儿子的名字改成了曹添堡。按照中国人对名字的解析,“曹添堡”既有水火,也有土木,可谓土木相冲,水火逢凶化吉。不过,他父亲取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却是,希望他在以后的比赛中增“添”进球量,攻克“堡”垒。
目前,改名之说在坊间流行甚广,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纯粹是一种不相信自己的心理行为,但有些人却甚为相信,足球运动员曹明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按照我国法律,未成年人改名需要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同意并行使,但满18周岁后,就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可以改名字。改名字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违反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或者侵犯他人权益的名字不能使用,一些特定的名字也不能使用,在不违反上述前提之下,可以到当地的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改名。
因此,笔者以为,当自己为名字而困扰时,不妨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思路想问题,换一个名字给自己以信心。其实,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从精神上给自己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可以看到,换了名字的曹明有一种脱胎换骨的崭新心情,他之所以能在赛场上左右驰骋,屡创佳绩,就因为是通过改名字,去掉了心理上的阴影。所以,我以为,改名字并非是迷信或者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笔者有一个朋友,一直事业不顺,夫人颇多埋怨,他为此而精神状态不佳。但有一天,他突然来找我们说晚上请我们吃饭。一问,才知他通过改名字仕途上一路顺风。原来他叫黄原,现在改为黄越。他精神为之一振,事事抢在前头,给各级领导留下了良好的影响。问他过去的名字有什么不好呢?他说,改名公司说他那个“原”字是原地踏步不前进。现在可好了,突飞猛进越向前了。
所以,笔者从以上两个例子中看到改名字的好处了,说不定哪天心血来潮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换一种好心情笑面人生。
改名字,三思而后行
海 子
中国人向来认为姓名会对人生产生很微妙的影响,古代有用姓名预测命运的奇门遁术,现代人脱胎并未换骨,各类使用高科技来用姓名预测命运的网站或是游戏软件随处可见。可见希望通过改名来改变命运的想法还是大有市场。
笔者十几岁时曾经得过一场大病,我母亲身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情急之下也不由得急病乱投医,在送我去医院就诊之余也研究起了改名之道,四处取经,听得高人指点,给我换了个三点水偏旁的名。虽然此后我的体质也未见得有什么突破性的起色,这次的经历让我慢慢领悟到,以改名来健体,尚不如平日里搞搞晨练来得靠谱;期望通过改名而获崭新人生的做法,实属徒劳无益之举,沉溺于幻想而已。
话说回来,改名字是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使用什么样的名字纯属个人自由,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谁也无权干涉。《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2002年11月,北京就曾经发生过一起很有意思的关于姓名权的案例:家住北京石景山金顶街二中的退休教师王老先生,因为改名遭拒,就将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告上法院,成为北京首起居民为姓名权状告警方的行政诉讼案。王先生说到自己十多年前就梦想把名字改成奥古辜耶,“奥”是深奥、“古”是古代、“辜”是辜负的意思,“耶”是语气词。他认为现代人已经改变了好多古人习俗,所以想通过改这个名字来表示纪念。石景山公安分局人口处工作人员则表示,一般情况下,16周岁以上公民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允许改姓名的。王先生则认为,按照我国《户口登记条例》中“18周岁以上公民需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的规定,公安部门的规定不能对抗这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这起姓名权行政诉讼案,最终以派出所为王先生进行姓名变更登记而完满了结。这个案例也再次确认了更改姓名是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
话虽如此,但是仔细想想,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做法也有一定道理,如果每个公民今天觉得名字不合适要改,明天又觉得不合适还要改,岂不天下大乱?改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变动:户口簿得改,身份证得改,房产证得改,银行户头得改,股票户头得改,学籍卡片得改,工作证件得改,医疗保险得改,养老保险得改……如此一来,麻烦无穷无尽。特别是签订了合同、契约后,改了姓名会牵涉到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奉劝大家在行使公民姓名权的同时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我不相信改名有好运之说
韵 味
在“扬名天下”改名公司一问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坐着一名自称是测名专家的“张老师”,来访者自我介绍是高考落榜生,考了两次仍然名落孙山。“张老师”立即按照来访者原名的笔画数,认真地计算起来。随后她说:“你的生辰八字不太好,原来的名字当中缺水、金、木,如果在名字中能够把这三样字加上的话肯定会时来运转,不但考个好大学没问题,将来升宦发财都不在话下。”
“张老师”还得意地说:她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已先后跟十多个师傅学过,目前自己的测名改名水平已超过老师。她还告诉来访者,“取一个名500-1000元。”更荒唐的是,“张老师”拿出一张报纸让来访者看,上面是一篇关于一个人英勇救人不幸死亡的报道。她再三解释,因为牧人的人名字不好,所以不到25岁就死了,“名字真的对人的生活起着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访者假装对“张老师”的解释深信不疑,并要求给自己改一个好名字,并按要求向“张老
师”交了500元钱。 大约半小时后,“张老师”拿着3张白纸写好的名字给来访者,这些纸包含着与来访者生辰八字相吻合的名字:“只是读起来比较上口,而且,任意搭配出来的名字都会给你带来好运气。”在看似简单而又认真的过程后,一个叫“刘金林江”的新名字诞生了,临走时“张老师”还一再叮嘱来访者“你考不上大学就是因为你名字不好,你不找我改这名字,恐怕一辈子都考不上大学”。但事实上来访者三年前就已经大学毕业了。
说起改名,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怕被人起外号,要改;二是重名,要改;三是迷信,要改。因为前两个原因要改名,于情于理,无可非议。如果因为迷信而改名,则大可不必。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祥对时下很火暴的改名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姓名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不会对人牛有任何影响,所谓通过人的生辰八字等给人起名、改名,甚至预测未来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而这些起名“老师”之所以有立足之地,是因为当令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社会观念比较消极,对自己对社会没有信心。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也认为,名字这个符号寄托了家长对孩子成成才等多方面的期望,本无可厚非。但把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归罪于名字,就是一种迷信思想了。家长的这种行为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甚至把孩子从小拉入迷信的环境中。
人生,关键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奋,正如马克思所说:“搬运大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之间差别小得多。”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思维潜力大得很,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也只用了自己头脑功能的30%,而普通人则连10%都不到,绝大部分处于“待业”状态。同理,中榜生之所以中榜,并非有什么个人奥秘,只不过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力罢了。它与学习环境、学校教育质量等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显然与起个好名、名字起得好不好无关。
编辑:孙薇薇
自从“曹明”这个名字作为历史留在了2005年后,“曹添堡”这个名字便开始时来运转。虽然还不是球队的绝对主力,但他却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打进了6个球,成为目前的长春晚报亚泰队最佳射手。作为一名曾人选国奥队的球员,曹明自从原国奥队解散后就状态一直不太稳定,在去年中甲比赛中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同时,球迷也总把他与原国奥队球员曹阳弄混,这让曹明的父亲非常郁闷。为了让曹明能在中超赛场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他将儿子的名字改成了曹添堡。按照中国人对名字的解析,“曹添堡”既有水火,也有土木,可谓土木相冲,水火逢凶化吉。不过,他父亲取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却是,希望他在以后的比赛中增“添”进球量,攻克“堡”垒。
目前,改名之说在坊间流行甚广,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纯粹是一种不相信自己的心理行为,但有些人却甚为相信,足球运动员曹明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按照我国法律,未成年人改名需要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同意并行使,但满18周岁后,就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可以改名字。改名字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违反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或者侵犯他人权益的名字不能使用,一些特定的名字也不能使用,在不违反上述前提之下,可以到当地的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改名。
因此,笔者以为,当自己为名字而困扰时,不妨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思路想问题,换一个名字给自己以信心。其实,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从精神上给自己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可以看到,换了名字的曹明有一种脱胎换骨的崭新心情,他之所以能在赛场上左右驰骋,屡创佳绩,就因为是通过改名字,去掉了心理上的阴影。所以,我以为,改名字并非是迷信或者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笔者有一个朋友,一直事业不顺,夫人颇多埋怨,他为此而精神状态不佳。但有一天,他突然来找我们说晚上请我们吃饭。一问,才知他通过改名字仕途上一路顺风。原来他叫黄原,现在改为黄越。他精神为之一振,事事抢在前头,给各级领导留下了良好的影响。问他过去的名字有什么不好呢?他说,改名公司说他那个“原”字是原地踏步不前进。现在可好了,突飞猛进越向前了。
所以,笔者从以上两个例子中看到改名字的好处了,说不定哪天心血来潮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换一种好心情笑面人生。
改名字,三思而后行
海 子
中国人向来认为姓名会对人生产生很微妙的影响,古代有用姓名预测命运的奇门遁术,现代人脱胎并未换骨,各类使用高科技来用姓名预测命运的网站或是游戏软件随处可见。可见希望通过改名来改变命运的想法还是大有市场。
笔者十几岁时曾经得过一场大病,我母亲身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情急之下也不由得急病乱投医,在送我去医院就诊之余也研究起了改名之道,四处取经,听得高人指点,给我换了个三点水偏旁的名。虽然此后我的体质也未见得有什么突破性的起色,这次的经历让我慢慢领悟到,以改名来健体,尚不如平日里搞搞晨练来得靠谱;期望通过改名而获崭新人生的做法,实属徒劳无益之举,沉溺于幻想而已。
话说回来,改名字是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使用什么样的名字纯属个人自由,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谁也无权干涉。《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2002年11月,北京就曾经发生过一起很有意思的关于姓名权的案例:家住北京石景山金顶街二中的退休教师王老先生,因为改名遭拒,就将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告上法院,成为北京首起居民为姓名权状告警方的行政诉讼案。王先生说到自己十多年前就梦想把名字改成奥古辜耶,“奥”是深奥、“古”是古代、“辜”是辜负的意思,“耶”是语气词。他认为现代人已经改变了好多古人习俗,所以想通过改这个名字来表示纪念。石景山公安分局人口处工作人员则表示,一般情况下,16周岁以上公民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允许改姓名的。王先生则认为,按照我国《户口登记条例》中“18周岁以上公民需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的规定,公安部门的规定不能对抗这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这起姓名权行政诉讼案,最终以派出所为王先生进行姓名变更登记而完满了结。这个案例也再次确认了更改姓名是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
话虽如此,但是仔细想想,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做法也有一定道理,如果每个公民今天觉得名字不合适要改,明天又觉得不合适还要改,岂不天下大乱?改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变动:户口簿得改,身份证得改,房产证得改,银行户头得改,股票户头得改,学籍卡片得改,工作证件得改,医疗保险得改,养老保险得改……如此一来,麻烦无穷无尽。特别是签订了合同、契约后,改了姓名会牵涉到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奉劝大家在行使公民姓名权的同时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我不相信改名有好运之说
韵 味
在“扬名天下”改名公司一问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坐着一名自称是测名专家的“张老师”,来访者自我介绍是高考落榜生,考了两次仍然名落孙山。“张老师”立即按照来访者原名的笔画数,认真地计算起来。随后她说:“你的生辰八字不太好,原来的名字当中缺水、金、木,如果在名字中能够把这三样字加上的话肯定会时来运转,不但考个好大学没问题,将来升宦发财都不在话下。”
“张老师”还得意地说:她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已先后跟十多个师傅学过,目前自己的测名改名水平已超过老师。她还告诉来访者,“取一个名500-1000元。”更荒唐的是,“张老师”拿出一张报纸让来访者看,上面是一篇关于一个人英勇救人不幸死亡的报道。她再三解释,因为牧人的人名字不好,所以不到25岁就死了,“名字真的对人的生活起着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来访者假装对“张老师”的解释深信不疑,并要求给自己改一个好名字,并按要求向“张老
师”交了500元钱。 大约半小时后,“张老师”拿着3张白纸写好的名字给来访者,这些纸包含着与来访者生辰八字相吻合的名字:“只是读起来比较上口,而且,任意搭配出来的名字都会给你带来好运气。”在看似简单而又认真的过程后,一个叫“刘金林江”的新名字诞生了,临走时“张老师”还一再叮嘱来访者“你考不上大学就是因为你名字不好,你不找我改这名字,恐怕一辈子都考不上大学”。但事实上来访者三年前就已经大学毕业了。
说起改名,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怕被人起外号,要改;二是重名,要改;三是迷信,要改。因为前两个原因要改名,于情于理,无可非议。如果因为迷信而改名,则大可不必。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祥对时下很火暴的改名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姓名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不会对人牛有任何影响,所谓通过人的生辰八字等给人起名、改名,甚至预测未来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而这些起名“老师”之所以有立足之地,是因为当令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社会观念比较消极,对自己对社会没有信心。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也认为,名字这个符号寄托了家长对孩子成成才等多方面的期望,本无可厚非。但把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归罪于名字,就是一种迷信思想了。家长的这种行为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甚至把孩子从小拉入迷信的环境中。
人生,关键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奋,正如马克思所说:“搬运大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之间差别小得多。”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思维潜力大得很,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也只用了自己头脑功能的30%,而普通人则连10%都不到,绝大部分处于“待业”状态。同理,中榜生之所以中榜,并非有什么个人奥秘,只不过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力罢了。它与学习环境、学校教育质量等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显然与起个好名、名字起得好不好无关。
编辑:孙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