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以诗会友、侠客以武会友、歌手以乐会友、教师以课会友!江苏省第七届“蓝天杯”小语会课活动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语专家、36位参赛选手和各校的一线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在两天的会课活动中同台切磋、取长补短,积极推动着小学语文课改的进程。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幸参加这样的盛会,享受这样一顿丰盛的课堂教学大餐,激动之余便是收获。选手们或大气、或幽默、或细腻、或活泼、或深情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堂观摩课的精彩之处俯拾皆是,但要汇聚成文,却显得笔下见拙,似乎更多的是找到了一种感觉:在“新课程”和所谓的“旧思想”的双重困惑下,终于有了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潇洒自如。今天我就谈谈听了丹阳市实验小学张莹颖老师的《三顾茅庐》之后的点滴感想。
1.教师文化底蕴深厚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品味中,让学生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段。同时,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而张老师正是以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老师丰富的课外知识的穿插,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讲到“下马步行”,张老师串讲:在古代,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他人的尊重;讲到“刘备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时,串讲了“张飞要放火烧草堂”的故事。相信学完这一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去读一读这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其次,教师的语言功底深厚,不管是过渡语,还是评价语,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使课堂熠熠生辉,可以说让学生享受了一次语言大餐。
2.理解文本体验独特
阅读同一篇课文、同一段文字,各人的体会心得也是各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张老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渗透课文,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探求有个性、有创见的阅读结果,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如让学生圈一圈认为重点的词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探索还有什么词值得注意等,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经历了感悟、尊重爱惜人才和语言相结合的精神之旅。
3.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学习课文时,以读代讲。张老师抓住文中刘备的神态、动作,并以张飞的鲁莽为衬托,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法贯穿整堂课,最为精彩的是张教师的范读,她以那近乎为夸张的动作、激情的语言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在座的听课老师,会场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刘备“诚心诚意”是真的。我们也从中体会了教师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
4.理解字词方法独特
教师利用板书再次带领大家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她说:“我们来看,刘备为请诸葛亮而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地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们可以用哪个字?”学生说的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在理的,这时张老师讲到“恭”,她边写边解释“恭”字的古文字写法,两只手托着贡品,下面是“心”的变形,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个词语新的理解,使学生从对词语的理解中感受心诚,一个恭字可以充分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更能体现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这一独特的解释方法,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了字的含义,体会了文章的蕴意。
5.师生表演近乎完美
刘备三次来到隆中求贤,文中不仅对刘备的神情动作逐一描写,着实能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还通过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从侧面写出了刘备的诚心。第二小节中,张飞“嚷道”“捆来”,短短的一句话,一个“鲁莽”“草率”的张飞跃然纸上。孩子们读起张飞的话语都饶有趣味。了解了张飞的态度,孩子们又谈起刘备的表现。从“生气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们看出为了诸葛亮,刘备对自己的结拜兄弟都动了火,足以说明他的“诚心”。教师抓住这段和学生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好戏,张老师那夸张的动作和利索的语言把张飞的形象演绎得是淋漓尽致,赢得场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表演结束,教师一句“更多精彩尽在《三国演义》”结束整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会场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个个看似很小的细节,其实倾注了张老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和独到的教学方法,也正是这一股钻劲,使得整节课上得是挥洒自如,语文味儿十足,孩子们更是收获颇丰,在欣赏名著的同时收获着学习的方法,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该做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幸参加这样的盛会,享受这样一顿丰盛的课堂教学大餐,激动之余便是收获。选手们或大气、或幽默、或细腻、或活泼、或深情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堂观摩课的精彩之处俯拾皆是,但要汇聚成文,却显得笔下见拙,似乎更多的是找到了一种感觉:在“新课程”和所谓的“旧思想”的双重困惑下,终于有了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潇洒自如。今天我就谈谈听了丹阳市实验小学张莹颖老师的《三顾茅庐》之后的点滴感想。
1.教师文化底蕴深厚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品味中,让学生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段。同时,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而张老师正是以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老师丰富的课外知识的穿插,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讲到“下马步行”,张老师串讲:在古代,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他人的尊重;讲到“刘备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时,串讲了“张飞要放火烧草堂”的故事。相信学完这一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去读一读这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其次,教师的语言功底深厚,不管是过渡语,还是评价语,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使课堂熠熠生辉,可以说让学生享受了一次语言大餐。
2.理解文本体验独特
阅读同一篇课文、同一段文字,各人的体会心得也是各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张老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渗透课文,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探求有个性、有创见的阅读结果,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如让学生圈一圈认为重点的词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探索还有什么词值得注意等,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经历了感悟、尊重爱惜人才和语言相结合的精神之旅。
3.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学习课文时,以读代讲。张老师抓住文中刘备的神态、动作,并以张飞的鲁莽为衬托,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法贯穿整堂课,最为精彩的是张教师的范读,她以那近乎为夸张的动作、激情的语言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在座的听课老师,会场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刘备“诚心诚意”是真的。我们也从中体会了教师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
4.理解字词方法独特
教师利用板书再次带领大家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她说:“我们来看,刘备为请诸葛亮而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地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们可以用哪个字?”学生说的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在理的,这时张老师讲到“恭”,她边写边解释“恭”字的古文字写法,两只手托着贡品,下面是“心”的变形,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个词语新的理解,使学生从对词语的理解中感受心诚,一个恭字可以充分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更能体现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这一独特的解释方法,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了字的含义,体会了文章的蕴意。
5.师生表演近乎完美
刘备三次来到隆中求贤,文中不仅对刘备的神情动作逐一描写,着实能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还通过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从侧面写出了刘备的诚心。第二小节中,张飞“嚷道”“捆来”,短短的一句话,一个“鲁莽”“草率”的张飞跃然纸上。孩子们读起张飞的话语都饶有趣味。了解了张飞的态度,孩子们又谈起刘备的表现。从“生气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们看出为了诸葛亮,刘备对自己的结拜兄弟都动了火,足以说明他的“诚心”。教师抓住这段和学生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好戏,张老师那夸张的动作和利索的语言把张飞的形象演绎得是淋漓尽致,赢得场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表演结束,教师一句“更多精彩尽在《三国演义》”结束整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会场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个个看似很小的细节,其实倾注了张老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和独到的教学方法,也正是这一股钻劲,使得整节课上得是挥洒自如,语文味儿十足,孩子们更是收获颇丰,在欣赏名著的同时收获着学习的方法,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该做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