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重新解读“乡土文学”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童日前在南国书香节现场与读者交流,重新定义“乡土文学”。苏童说,他更愿意把“乡土文学”中的“乡”解读成作者的故乡,而非简单的乡村概念。苏童笑称,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并不是一个在农村长大、以农村为题材为主修的作家,但乡土是滋养一个作家最大的粮仓,作家在哪里出生,会用文字反哺哪里。苏童说,“乡”可以是乡村,这是一个依旧成立的命题,但如果要让这个词在作家作品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那么要把这个字解读为“故乡”。在1988年出版的《1934年的逃亡》这部小说中,苏童第一次提到了“枫杨树乡村”。“那是10岁那年一个孩子在串亲戚时对一个岛的仅有的印象,用了很多的想象。”苏童回忆说,这个“乡”更多糅杂了作者的想象和虚构。在今天的中国,城镇化日益发展、人口迁徙日趋活跃。在苏童看来,如今的“故乡”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流失、位移。苏童表示,农耕文明的浪漫并不能支撑很多文学艺术的创作。一头耕牛、一个农夫、夕阳西下,这些传统的乡村美学概念已经完全不能支撑作者所需要的文学的所有内容,所以必须要重新定位。“真正在乡村的人不考虑文学,而故土问题、乡土问题正是这些远离乡土的、远离土地的人在思考,用一個回望的姿态在叙述。”苏童感慨。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小学体育教学往往被学校和教师忽略,体育教学是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有效教学在体育课堂的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开展小学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体育;开展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对未知事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青铜葵花小说奖颁奖仪式日前在京举办。洪永争《摇啊摇,疍家船》获最高奖项“青铜奖”,西雨客《你的脚下,我的脚下》获金葵花奖,陈帅《莫里》、吴新星《苏三不要哭》获银葵花奖,马三枣《溪山雪》、王璐琪《刀馬人》、于潇湉《鲸鱼是楼下的海》获铜葵花奖,朱欢《沐恩奇遇记》、鹿鸣《草原之鹰》获潜力奖。“青铜葵花兒童小说奖”是由作家曹文轩发起,以其代表作《青铜葵花》命名,由人
悬疑小说作家蔡骏“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故事集的第2季新书近日首发。“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故事,自2014年在微博发布以来,引发广发书迷关注。该书第2季,共收录14夜故事,直击当下社会焦点,和当今社会诸多热门事件形成微妙的暗合呼应,极具现实意义。“强拆面前,老管理员率蜡像们展开保卫战,被埋之际,听到挚爱蜡像阿诗玛的绝唱。”“三个老闺蜜被困精神病院。面对医生质问,突然反目开撕。”“使用全球最新VR设备
这是一篇真正的小品散文,其篇幅之短在当下实属罕见;但是读起来却让人有惊奇之感。它不过一千五百字模样,这在当下的阅读环境中不过是一般文章的边角余料而已,一个潇洒的作者随便挥洒一下笔墨,千把字就流淌出来了,成什么问题呢?可是这里的情况是不同的,虽然只有区区千余字,你读它的时候却不觉得它短,我的感觉是陌生,别致,有点晦涩难懂,而且曲折复杂。这些共同地制造了阅读的些许的障碍,然而它却藏着什么吸引人的魅力,
记忆中的社区是充满烟火气的。  约莫五六歲的时候,我还住在一方小小的天地,虽处城市一隅,但没有化工厂,没有轰鸣的挖掘机。所以我的童年,自然是嗅着泥土芬芳、披着落日余晖的。  每天吃完晚饭,爷爷便会将小小的我架在肩膀上,像个老顽童似的,“举高高喽!”带着我去社区的广场。  那时的傍晚真的很美很美,天是火红色的,大团大团的云像浴火重生的凤凰,而天边的那个火球也在跳跃着,最后跃下山头。这时,天便不再火红
那段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日子,那段在荆棘中高声歌唱的日子,让我瞬间长大。  记得那年,我还年幼,正在家中看电视。屏幕上两个大姐姐长发飘飘,弹奏古筝。她们心无旁骛的样子,好美。我心里的一角被深深触动了。  从此,我爱上了古筝。凭着这份源于最初的热爱,我顺利地通过层层考核。考完九级时,我可谓是志得意满,日日夜夜便想着马上就能拿到十级证书了。  可奔赴十级的第一堂课就给了我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全新曲调,
1.夏日时光  熟悉的夏日像一个穷亲戚  打开了门,送来去年的扇子  水壶与阴凉;风翻阅着  屋前的桑树叶片的反面  的灰光。风在传送热浪  我们关闭门窗,把热气挡在  正午的屋外。水是我们亲爱的  老水牛泡在河中只露出头角  几个赤身男娃在节制闸跳入河水  妇女们从来没有像这样展露身体  每个男人的肩头搭一条拭汗的毛巾  一只乌蛸蛇爬着爬着  停在了巷道:它的唾液没有了  偏西的太阳下一只吐出舌
内容摘要:乡村治理中的宗族权威是维护乡村秩序的基础,而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宗族权威与国家法治的冲突屡见不鲜。因此,本文将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基础,结合当前乡村治理现实,以乡村为本,以习俗为根,从宗族管制、纠纷解决、法治下沉等多方面来研究宗族权威的困境与出路,并为基层法检机关提供一定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治理 宗族权威 山杠爷  一.引言  在我国传统乡
孤独而倔强地写着,在犹疑中强化写作的意义,时而冥想,时而试图确定一些事物间的关联性,始终保持怀疑的姿态,与时间和记忆对抗着,并不断追问存在的意义。这是我读完闫文盛《灵魂絮语》后的直观感受,毫无疑问,闫文盛的《主观书》系列作品是当下散文中一种独特的存在,这些看似碎片化的沉思,直指个体的精神世界,它是一种私人化、抽象化的艺术表达。闫文盛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源自高度的文体自觉及艺术自信。同时,这些向费尔南
内容摘要:目前,全球范围内目前的高等教育职业和技术导向趋势明显,以“实用”为旨归,人文教育“无用”论喧嚣尘上。将高等教育过于专门化甚至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观点反映了狭隘的教育观与人文观,忽略人自身的综合性发展,充满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而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科学观与人文观,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目前人文教育边缘化的情况。滋养文化精神,培养独立人格,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教育,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