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学期第七周在全校上了一堂《化学与生活》复习的研讨课,该课运用架构教学法进行设计,课堂效果较好。下面通过对该课的设计来谈一谈架构教学法的应用。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特点:《化学与生活》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该模块在设计的过程,强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要通过对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建立一种良好化学品使用的观点。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改的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在老教材中是分散在各章各节中,比如:环境保护问题分散在硫、氮等章节;而新课改的教材将其专门放在一章《呵护生存环境》;2.老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在各章中一般的要求都只是达到了解、知道的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上,而不是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上,而新课改中教学的重点放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上。比如:能通过典型的水污染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能说出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等等。由此看来,在新课改中更强调知识的应用,而不像老教材那样强调知识的系统、知识点的掌握;在新课改中更强调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而不像老教材那样脱离生活、生产,使学生学完化学不知有什么用处。
复习课教学设计思路——架构教学法在该课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化学与生活》的教材特点不难看出它的教学目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此教学的方法也应发生改变。针对这种变化,结合架构教学法,对于《化学与生活》复习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一、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复习《化学与生活》模块内容的同时,学会利用架构进行学习。架构教学法既指教师教学中架构的运用,同样也有学生学习中架构的运用,而且学生学习中架构的运用意义更大。只有学生学会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提炼架构、发展架构、利用架构,架构教学法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二、通过在复习过程搭建架构使学生了解自己已有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搭建架构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通过对知识架构的搭建找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学到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连接成线、面、体,使学生的知识形成多维结构。三、通过搭建不同的架构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知识间的联系,起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自由学习。架构教学法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如何才能使架构成为能自主学习的平台,这就要求架构本身必须是开放的、可发展的、多维的、多视角的。比如对于《化学与生活》一书的知识点来说,既可以从课本的编排角度搭建知识架构,也可以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搭建,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搭建不同的架构,这时对于《化学与生活》中的知识来说,就处于了一个开放的、可发展的、多维的、多视角的体系中,不同的架构通过同一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大架构就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它本身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四、由于复习时正值我国神舟六号顺利发射并回收,神六上天,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通过从神六入手搭建架构,使学生了解当今科学技术的水平,了解最新的科技,使学生的学习跟上科学的步伐。五、通过从神六入手搭建架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神六精神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对于现在学生进行的学习以及将来步入社会都是不同缺少的,将这种精神融会在教学中做到了文道统一。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该课设计的架构如上图: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目录找出课本中的知识架构--课本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接着,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衣、食、住、行入手指导学生搭建一个新的架构(在这里我采用了普通生活和神六中的生活进行对比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高科技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在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特殊的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最后,要求学生将两种架构进行联系,找出相互之间相关联的部分。使学生从单一架构转为多种架构,从单一视角转为多种视角,加深学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后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一是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与高考联系不紧,主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化学知识中占的分量轻、难度低(一般要求是知道或了解),在高考中不重要。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从原先重分不重能,变为重能力。所以在新课改中专门出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这两个模块,在旧教材中,这两部分的知识是穿插在各章节中,并没有独立分出,而在新课改中却作为八个模块中的两个,并且《化学与生活》还作为所有学生必修的模块。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课改中将化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与建立正确的化学品使用习惯做为一个合格高中生所必须做到的,而不是在高考中考多少分,这正是课改所要改变的东西,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高考上,而应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应学什么?
二是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涉及化学专业知识较少。本节课为一节导读或复习课,其目的是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架构法进行学习。从这方面来看涉及的化学专业知识确实有些少,但是从架构中来看涉及的知识确并非如此,例如:仅拿衣的材料来看,可分为天然材料和化学材料,仅化学材料中的化学纤维就涉及了纤维的化学式、单体、化学反应、化学合成、化学反应的控制等知识,这能说涉及的化学专业知识少吗?正是因为没有将所有知识都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才给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对于有兴趣、以后有志学化学的同学来说,他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果教师将所有的知识都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就缺少了自主的空间,缺少了创造、发展的空间,缺少了学习、探索的兴趣和自觉性。
三是有些人认为在搭建从生活出发的架构时,只是从神六一个方面进行,知识面较少。这个意见是由学生提出的,而这个意见的提出恰恰体现了架构教学法的优越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知识的广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多角度架构使知识的结构由单一的、有限的,变为多元、多维、无限可发展的。在学生意见提出后,针对该问题我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架构进行补充或重新搭建。
通过对《化学与生活》复习课的设计,不难看出架构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通过对架构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不但能知道本模块的架构还能利用架构法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内容,搭建新的架构,这才是架构教学法的真正目的。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特点:《化学与生活》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该模块在设计的过程,强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要通过对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建立一种良好化学品使用的观点。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改的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在老教材中是分散在各章各节中,比如:环境保护问题分散在硫、氮等章节;而新课改的教材将其专门放在一章《呵护生存环境》;2.老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在各章中一般的要求都只是达到了解、知道的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上,而不是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上,而新课改中教学的重点放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上。比如:能通过典型的水污染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能说出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等等。由此看来,在新课改中更强调知识的应用,而不像老教材那样强调知识的系统、知识点的掌握;在新课改中更强调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而不像老教材那样脱离生活、生产,使学生学完化学不知有什么用处。
复习课教学设计思路——架构教学法在该课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化学与生活》的教材特点不难看出它的教学目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此教学的方法也应发生改变。针对这种变化,结合架构教学法,对于《化学与生活》复习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一、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复习《化学与生活》模块内容的同时,学会利用架构进行学习。架构教学法既指教师教学中架构的运用,同样也有学生学习中架构的运用,而且学生学习中架构的运用意义更大。只有学生学会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提炼架构、发展架构、利用架构,架构教学法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二、通过在复习过程搭建架构使学生了解自己已有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搭建架构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通过对知识架构的搭建找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学到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连接成线、面、体,使学生的知识形成多维结构。三、通过搭建不同的架构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知识间的联系,起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自由学习。架构教学法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能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如何才能使架构成为能自主学习的平台,这就要求架构本身必须是开放的、可发展的、多维的、多视角的。比如对于《化学与生活》一书的知识点来说,既可以从课本的编排角度搭建知识架构,也可以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搭建,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搭建不同的架构,这时对于《化学与生活》中的知识来说,就处于了一个开放的、可发展的、多维的、多视角的体系中,不同的架构通过同一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大架构就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它本身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四、由于复习时正值我国神舟六号顺利发射并回收,神六上天,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通过从神六入手搭建架构,使学生了解当今科学技术的水平,了解最新的科技,使学生的学习跟上科学的步伐。五、通过从神六入手搭建架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神六精神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对于现在学生进行的学习以及将来步入社会都是不同缺少的,将这种精神融会在教学中做到了文道统一。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该课设计的架构如上图: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目录找出课本中的知识架构--课本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接着,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衣、食、住、行入手指导学生搭建一个新的架构(在这里我采用了普通生活和神六中的生活进行对比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高科技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在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特殊的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最后,要求学生将两种架构进行联系,找出相互之间相关联的部分。使学生从单一架构转为多种架构,从单一视角转为多种视角,加深学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后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一是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与高考联系不紧,主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化学知识中占的分量轻、难度低(一般要求是知道或了解),在高考中不重要。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从原先重分不重能,变为重能力。所以在新课改中专门出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这两个模块,在旧教材中,这两部分的知识是穿插在各章节中,并没有独立分出,而在新课改中却作为八个模块中的两个,并且《化学与生活》还作为所有学生必修的模块。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课改中将化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与建立正确的化学品使用习惯做为一个合格高中生所必须做到的,而不是在高考中考多少分,这正是课改所要改变的东西,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高考上,而应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应学什么?
二是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涉及化学专业知识较少。本节课为一节导读或复习课,其目的是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架构法进行学习。从这方面来看涉及的化学专业知识确实有些少,但是从架构中来看涉及的知识确并非如此,例如:仅拿衣的材料来看,可分为天然材料和化学材料,仅化学材料中的化学纤维就涉及了纤维的化学式、单体、化学反应、化学合成、化学反应的控制等知识,这能说涉及的化学专业知识少吗?正是因为没有将所有知识都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才给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对于有兴趣、以后有志学化学的同学来说,他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果教师将所有的知识都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就缺少了自主的空间,缺少了创造、发展的空间,缺少了学习、探索的兴趣和自觉性。
三是有些人认为在搭建从生活出发的架构时,只是从神六一个方面进行,知识面较少。这个意见是由学生提出的,而这个意见的提出恰恰体现了架构教学法的优越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知识的广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多角度架构使知识的结构由单一的、有限的,变为多元、多维、无限可发展的。在学生意见提出后,针对该问题我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架构进行补充或重新搭建。
通过对《化学与生活》复习课的设计,不难看出架构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通过对架构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不但能知道本模块的架构还能利用架构法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内容,搭建新的架构,这才是架构教学法的真正目的。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