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极端条件钻采 筑梦能源资源开发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地下非常规能源钻采技术的发展正验证了这句话。
  地下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即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主要包括致密油、页岩油、稠油、油砂、油页岩油以及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地热等。
  到21世纪中叶,在可预见的能源格局中,化石能源仍然是能源供给的主力军。从1996年中国首度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开始,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18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为4.62亿吨,达到了新高,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0.8%,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颈瓶,开发新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
  对地下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研究我们正走在路上,而且在加速。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晨在非常规能源钻采领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约20年,尤其对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极地施工、地热等的研究,陈晨可谓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原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国之重器吉林大学这方沃土上,陈晨带领团队播种着,收获着,默默地行走在科研路上。
  万里求学,初探极端条件钻采技术
  任何时刻,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成为人生的转折点。而现在回望过去,陈晨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进入地下非常规能源开发领域,让他可以为这一有长远发展趋向的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最初,陈晨的研究方向为岩石破碎新方法,并不涉及地下新能源的开采。“起初,我是针对固体矿产勘探取样方法来进行研究的。”陈晨所说的固体矿产勘探,主要是需要在偌大的地下找到具有开发价值的固体矿产,然后对发现的有价值的这部分矿产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便保证其能正常的开采。
  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各种矿产和能源的未来,并且已经注意到当前被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其造成的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陈晨也对这一有着极大发展前景的资源领域产生了研究兴趣,并借着多次赴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学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开展了极端条件下钻采技术的研究。如对热熔岩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等,他对包括热熔岩各种方法、热熔钻具、热熔法设备和热熔工艺等在内的基础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极端寒冷环境下如极地冰层的热融冰原理、热融冰钻具结构、试验系统、钻井液及热融冰钻进工艺做了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初步了解了煤炭地下气化原理和技术,并积极参与了该技术的“引智”工作。此外在俄罗斯如饥似渴学习的过程中,他还深入了解并分析了钻孔水力开采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液力将地下矿石以流动状态输送到地表。
  也正是在国外学习与工作期间,他接触到这些相关前沿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他今后的研究与发现,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让他对各个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充满信心。
  极地取芯,破解孔壁稳定难题
  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是这个星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当海洋结冰,海水开始慢慢被冰雪堆积覆盖,也就意味着极地最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而当海面最后完全被冰封成一片的时候,极地地区可怕的冬天就真的来临了。即便是长年生活在这样寒冷地区的动物,大多数也难以抵挡冬日的严寒,很多人不禁想问:极地地区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陆地上施工有时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在极地的冰面上了,而且极地海拔比较高,气温又极低,别说钻取冰层了,就连呼吸都非常困难,发生缺氧的情况也是常事。”不得不说,极地地区因冰雪消融导致的气候变化、丰富的海洋资源与生物基因资源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正因如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各国围绕利益和影响力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因此,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的号召下,拓展极地“战略新疆城”就包含着潜在的重大国家利益。
  随着极地战略地位的提升,南北极的科学钻探与油气勘探研究的热度不断上升,得到了各国的重视。要了解极地冰川是如何运动、气候又是如何变化的,就需要获取大量的冰芯,来分析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而获取冰芯的主要来源就是进行大规模的极地冰层钻进工作。
  据陈晨介绍,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完成了深部冰层钻孔工作。“当前,世界范围内在极地地区钻进深度最深为3800米,这个纪录的保持者是俄罗斯,并且成功获取了冰芯样品和冰下岩心样品。相比之下,我国仅达到800米的深度。”
  尽管成功钻取冰芯的消息不时传来,可在深部冰层钻孔工作中,由于钻孔需要经常穿过脆性行为较为明显的“脆冰层”,因此与孔壁稳定性相关的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最严重的就是孔壁损伤—破裂的失稳问题。这不但会严重影响钻进工作进展,还时常会造成放弃钻孔的重大损失,同时钻井液漏失会对脆弱的极地环境造成无法修复的污染。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陈晨带领团队开展了脆性行为下冰孔孔壁失稳机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他们考虑到冰孔孔壁损伤—破裂过程的复杂性,于是便针对孔壁脆性区的稳定性,在多场耦合下展开了损伤—破裂过程的研究。他们将损伤连续力学、断裂力学、冰盖动力学等理论都引入到冰层钻探孔壁稳定性的研究中,并对孔壁损伤及裂纹扩展进行了控制。在陈晨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建立了冰孔脆性行为下的孔壁损伤与裂纹扩展模型,为冰孔孔壁失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他们进而研究了冰川中冰层的流动对冰孔孔壁稳定的时空效应,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冰层钻孔孔壁稳定性的研究理论。“这是對冰层钻进孔壁稳定研究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陈晨补充道。   “极地钻探是个大工程,涉及的学科多之又多。”陈晨不禁感慨道。他表示,地理、天文、海洋、地球、化学、仿生、机械以及地质等学科知识,都会用于极地钻进工作中。每一个学科都很重要,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多方面人才的相互配合、协同创新。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研究仅仅是极地钻进工作前的“热身活动”,还有许多未知的难题亟待解决。“要仔细看清极地钻进场上的形势,无论是成为正式的钻进队员,还是作为替补队员,都需要时刻准备好赶赴工作战场。”陈晨笑谈道。
  碎石液举,技术创新迎接能源挑战
  自有采矿史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完善现有采矿技术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开发符合现代社会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随经济的发展,各国普遍面临地下浅部富矿日趋枯竭的难题,开采深部矿产和浅部贫矿势必造成开采成本的增加。此外进入市场经济后,为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更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含量高、低耗、高效、采矿质量好的方法。这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我国科技发展创新战略的要求。利用钻孔来采矿的技术早已有之,古代人曾利用钻孔来开采岩盐。而现代意义上的钻孔水力开采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分别在东欧和北美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其原理是将地下岩矿石在原位进行碎石化处置,利用热传递、质量交换及化学和水力学过程,以流动状态(液态或气态)输送到地表。
  当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钻孔采用的多是机械式回转切削方式,利用这种方式,高速回转的钻头与水合物储层经过摩擦生热后,将会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受热分解,由此可能会造成孔内事故。而利用陈晨团队提出的高压低温水射流对水合物储层的破岩方式,会在孔底对水合物储层形成高压、低温的环境,从而就可以减少水合物的分解,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整日繁忙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经很久都没有让陈晨享受过一个清闲的周末了。年轻时的他爱好广泛,喜欢古诗词,乐于感受诗词之美、诗词之趣;感受古人的伟烈丰功,与费尽移山之力的那份家国情怀;他还喜欢看球,是德国队忠实的拥趸;同时他还是桥牌的“资深玩家”,曾组队参加省全运会。而他现在唯一保留下来的爱好就是静下来时,戴上耳机,静静地欣赏带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音乐,回想异国求学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他补充“能量”、补充“能源”,缓解科研工作压力的“法宝”。如今为了科研,这种放松与惬意已经成了难得的奢侈,然而他却并不觉得辛苦疲惫,反倒感到格外充实。
  对他来说,想要把一件事做好,就要日积月累地扎根于这一领域,如果不全力以赴,取得的成果也会大打折扣。未来,陈晨也仍会将科研之根深深扎在能源开发领域,积极探索钻采技术的奥秘。
其他文献
“我们的工作是不断追求极限的过程。”采访中魏志义研究员调侃说。的确如此,他们研究的飞秒(fs)激光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秒,光在这样快的时间里飞过的距离还不到我们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他们从事的太瓦(TW)激光强达万亿瓦,瞬间释放出的功率比全世界所有发电厂的发电功率总和还要高。从他1996年在荷兰工作期间利用新技术方案产生小于5fs的激光脉冲,打破美国科学家保持了十年之久的世界记录,到建成先进的阿秒(千分
除了作为国家公派博士研究生访问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两年外,从读本科到如今留校任教,李剑锋将自己大半的青春岁月挥洒在了复旦大学,而母校同样也见证了他一路走来的成长与收获。  踏足高分子科学领域十余年来,李剑锋取得了傲人的成果。他完成的碳纤维氧化炭化成套工艺优化项目,直接为企业实现850万元年销售收入;他将自洽场方法拓展至普通曲面,2014年被欧洲物理学报E作为封面文章报道。  然而,李剑锋似乎是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王征飞教授与美国犹他大学刘锋教授,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马旭村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周兴江研究员合作,发现了铁基高温超导材料中的一种新型一维拓扑边界态,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材料》。自然界中至今还没有发现拓扑超导材料。科学家以新型高温超导材料FeSe/SrTiO3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计算、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系统地研究了其反铁磁电子构型,并在实
泥土是什么味道?对远离乡村,身居城市的人来说,泥土味似乎异常陌生。但对长期与耕地打交道的孔祥斌来说,泥土味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了。  18年来,为对耕地资源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权益安全保护机理及对策进行研究,孔祥斌带领团队经常带着GPS、剖面刀、取土钻等工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耕地质量调研。有时候,他还要从农民那里借来铁锨,甚至板车来运送采集到的土壤样本。  这些看起来极其烦琐、极需耐心的事,孔祥斌一
干细胞龛会发出只有干细胞而不是它们的分化后代才会对其做出反应的短距离信号。目前仍不清楚这种特异性是如何做到的。Yukiko Yamashita及同事报告说,果蝇的雄性生殖干细胞能形成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结构,即基于微管的纳米管,后者会延伸到hub(干细胞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内,介导干细胞龛的信号传导。这些纳米管携带干细胞龛发出的信号的受体,是这种自我更新的信号向生殖干细胞的传播所需的。
在西安,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坚守在全国各地的隧道及地下施工现场,坚守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国家,对复杂地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的关键技術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他们日复一日地工作,为工程安全、施工质量注入一剂“安心针”;他们不辞辛劳,用不为人知的努力做着最伟大的工作,为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研究所
初春,北京师范大学一派怡人景象,师生们在春意盎然的校园中来来往往。在这里,王大辉教授20余年来都专注于系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从一名系统理论专业的本科生蜕变成了系统科学领域的教授。还不到40岁的王大辉教授气质温和内敛。访谈中,他对科学问题严谨酣畅的论述凸显了专业的厚度和视野的深度。  结缘系统科学  王大辉接触系统科学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大辉的高中时代是在四川省盐亭中学度过的。这个中学很重视学
摘要: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业态,其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乡村旅游在各方面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论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体系,最后以临清市为例,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分析评价了临清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规划提
井塘村位于青州市西南15公里处,是一个周山环抱、环境优美的小山村。因村中有口老井,三丈多深,常年有水,井下方有个蓄水池子,村里人叫它“塘”,“井塘”便因此得名。井塘古村遍布青石,据考证,北魏时期,这里便有人居住。当时,北魏青州刺史郑道昭曾在村南玲珑山白驹谷留下著名的题刻,成为中外书法史上的瑰宝。相传其刻字,就是井塘先民所为。井塘村位于山地中间,遍布青石。明景泰年间,吴氏三祖迁往此地,见村子已有许多
编者按: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经历了一甲子的风雨洗礼,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文内简称勘探所)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转瞬即逝。但对以张金昌所长为代表的勘探所人来说,却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值得回念,而他们在相关领域里收获的积蕴也成為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借鉴和弘扬。  谨以此文,共贺盛典,同颂“地质钻探”之一骄。  2017年,对勘探所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