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慕课、微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信息化教育的两种模式,慕课和微课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应积极寻求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中国式创新与突破。从本质上看,微课是慕课的内化核心,慕课是微课的外延拓展,两者存在共建、共生与共享的理论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打破慕课和微课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通过系统平台开发、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估等领域的交互式融合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浪费闲置与分散遗漏现象,逐步完成慕课与微课从对手到联盟、从产品到服务、从断开到连接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漆永祥先生整理的《江藩集》所收资料详实,校点审慎,是研究江藩乃至整个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著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江藩集·江子屏先生年谱》尚存在些许问题。今就年谱
摘要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F133S是以1892S为母本、R3061为父本杂交,经过6年 12代定向低温加压系谱选择而成,该不育系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败育彻底、株型好、穗多、抗性较好、抗倒、米质较优、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介绍了F133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期进一步推广运用该不育系。  关键词 籼稻;光温敏不育系;F133S;选育
对羌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人工栽培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羌活资源的进一步保育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