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直观教学应用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直观教学在教育界里算得上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科目的学习兴趣以及现实生活相关问题的实操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上立足。而直观教学包含言语直观、模糊直观以及实物直观,结合现如今初中生物的教学特点,老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能够从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后再努力去深入研究,探索学习当中的乐趣时,发散思维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关键词:初中生物;直观教学;学习素养
   学生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拓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才会更有兴趣去学习,特别是一些实验课堂上,虽然原本的实验课比传统的理论文化课要有趣轻松,但是如何在严谨的基础之上扎实地学到需要学习的内容,这就有待老师去深入思考研究了。只有真正落实好教育的每个细节,学生真正学到内容并且用于生活,才会逐渐培养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老师的成熟教学模式打下基础。
   一、直观教学对初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性
   在现如今的教育认知里,通常认为教师所采取的直观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上去重新组建新的知识结构,而学生从小到大所接触和直观学习的方式大体就是依靠外形、声音、颜色去记忆和识别,这就要求老师应当摈弃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地去推崇新的教育理念,针对性地教学,去探索发现,找到真正适合所教学生、所教班级的教学策略。如通过直观教学的策略来有效构建初中生物教学课堂。
   二、言语直观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和互动的一切基础都来源于交流,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将对教学的质量起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教师怎样去讲解生物知识点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吸收知识点,使得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变得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呢?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有效合理地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模式和方法去设计初中生物实验课堂,努力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并且有效地去学习,特别是在生物实验课堂上,老师应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知识点,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学到生物知識,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生物知识以及实验操作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当然适当的小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呢?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彼此主动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主导地位,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更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还能通过小组配合高效率地完成生物实验以及对当堂课的生物知识点的认识,互相学习、互相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学好生物的有效方法。
   三、模糊直观与实物教学结合构建高效课堂
   模糊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将知识点进行模糊化讲解,并不是照搬原貌,而是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再进行知识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核心的知识点而排除非相关的知识内容。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进行先学后教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什么是先学后教呢?就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即自学,有一个习惯性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当学生自行拓展了课堂要讲的知识,熟悉了一些理论内容之后,老师再专业性地深度讲解课堂内容,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有个大致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学以后,提出自己学习的结论和成果,老师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去查漏补缺,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节省老师很多的课堂讲解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尽快拓展知识点,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一定深度,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初中生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当学习生物细胞结构的时候,教材里对细胞结构的配图就很清晰地展示了细胞的结构,老师再深入地引导教学,学生对于这些结构的概念和区分才会清晰;在熟悉和了解了理论知识概念以后,老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点、所学内容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学生才会对整堂课的知识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难度是小学所没有的,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压力大,科目难度系数较小学有质的提高,加上学的科目多,所以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很难把所有科目的成绩都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打造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成为初中生物教师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陈琦,刘儒得.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篇好的文章的创作一般来源于渊博的阅读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使用他们科学合理地学习语言,教授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技能,它有
时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验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
长期以来“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教学形式,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使得整个课堂缺少感情交流,一片死寂。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把新理论带进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讲解、发问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从而获得健康优化的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自觉
邓小平同志曾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现在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教材又是五花八门,这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把握好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呢?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好1~5分钟的导入内容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新课标7至9年级阶段目标中把写作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并列为五大目标。本文着重从作文教学的做法来谈论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写作素材的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作文写作如缺乏素材必然难为无米之炊,或写出的作文空洞乏味。新课标中对作文写作材料的准备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语交际能力。把口语交际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体现了语文教改的全新理念,而且符合语文课程的言语性和工具性特征。  口语交际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口语教学中的难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课前——
关键词:教师角色的转换、情感交流、创新化教学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激情,学生积极
摘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对于传统教育方式而言是一种改革与创新,增强了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强化农远工程 “模式二”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构建了“天上一颗星、地上一片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从创新思维起步,——即先有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然后才有创新能力的萌芽及形成。因此,如何在小学的教育教学阶段,启蒙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们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从而为形成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是素质教育对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成为了当代教育及教师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小学语文课,以其自身独具的结构与特点,成为了教师带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