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学中形象教学法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教师教学经验,从乐器引入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讲述典型故事、鼓励学生模仿以及运用思维导图等方面入手探讨,详细阐述了形象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高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以期能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形象教学法 中职学校 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22-02
  中职学校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较弱,因而掌握音乐知识十分困难。形象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有效避免了学生因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以及理解能力差而导致的学习困难,同时也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自主的学习方向,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形象教学法的概况
  所谓形象教学法,就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占有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上的概念和原理,以實现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形象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主要是因为它符合学生接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认识规律。形象教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它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二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记忆,三是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音乐知识的潜能。
  二、中职音乐教学中形象教学法应用
  音乐艺术是声音艺术,音乐的语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艺术具有抽象性,这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认知对象,因此,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师除了应当思考如何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蕴之外,还应当思考如何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走进音乐世界,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是形象教学法与中职音乐课的契合点。笔者在音乐课教学中应用了形象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1.将乐器引入课堂
  要求学生理解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将乐器引入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会比单纯用语言来描述更为生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华民族吹奏乐器”一节时便采用了在课堂上演奏乐器的方法。在授课时,如果仅仅将吹奏乐器的定义、乐器的分类、各类乐器的特征等在课堂上作简单介绍,肯定是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经过精心准备,笔者将一支箫和一把葫芦丝带到了课堂上。笔者在用箫演奏了一段《葬花吟》之后,又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段《月光下的凤尾竹》,生动的乐器演奏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笔者抓住时机,将吹奏乐器的定义、分类及特征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课后,应学生的强烈要求,笔者筹备创建了“校园葫芦丝社团”,有40位学生加入了该社团,从而结束了笔者所在学校没有乐队社团的历史。
  将乐器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并非音乐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都适合采用此法来完成。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交响乐队时,教师就不可能将交响乐队的乐器都搬进教室,也不可能在课堂上演奏所有的乐器。因此,很多中职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技术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象教学。
  2.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使用户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交流的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认识对象信息化,有助于打破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在中职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会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要注意收集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在图片的选用方面,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图片。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音乐”一节时,就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聆听完一段音乐或观看完一段音乐视频后,都能在课件的表格中看到对应的民族服饰、民族乐器。形象教学法能够将音乐与图形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知识。
  在动画的选用方面,也应当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材。例如,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土耳其进行曲》时,考虑到此曲为进行曲,曲调活泼欢快,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选用了卡通图片。笔者在动画中适时插入音乐,让卡通人物随着音乐节奏作出伸腿、抬头、甩手等动作。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变得十分活跃,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动画,不由自主地随着卡通人物的动作动了起来。受到多媒体课件的启发,一些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土耳其进行曲》为背景音乐编制了手语操。
  3.创设音乐情境
  创设情境,营造音乐氛围,可以使抽象无形的音乐变得形象可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营造音乐氛围。一是进行环境建设。笔者精心布置了音乐教室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在楼道的墙上张贴了冼星海、贝多芬、肖邦等几位音乐大师的画像,营造庄重、典雅艺术氛围。在音乐教室讲台的左边放置一台钢琴,在黑板上方的墙上书写“音乐世界,心灵之窗”几个字,这些字全部由变形的高音谱号带出,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活泼、热烈的气氛所包围。对教室后面的墙壁稍加美化后,写上冼星海的名言——“音乐是一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无疑会感到轻松、愉悦。二是与学生融洽沟通。笔者在指导学生欣赏海南本土音乐的时候,先以聊天的方式和他们讨论各地的风土人情,当大部分学生都谈到自己对家乡的特殊情感时,笔者顺势引出“海南本土音乐欣赏”这一主题。
  4.讲述典型故事
  讲述发生在音乐家身上的故事也是增强教学内容形象性的重要手段。聆听这些故事,学生一方面能够感受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能够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命运交响曲》之前,就花了不少时间向学生介绍著名作曲家兼演奏家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年轻时罹患耳疾,不到50岁就完全失去听觉。对一位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贝多芬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他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于是,他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在失去听觉的情况下,凭借记忆和乐感作曲和演奏,创作出《命运交响曲》。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之后对这部作品大加称赞,说这部作品是最杰出的作品。另外,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柏辽兹,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风琴弹奏家、乐队指挥家门德尔松等人也给予《命运交响曲》高度评价。
  学生在聆听了上述故事之后,对音乐家贝多芬以及《命运交响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向他们介绍音乐知识。学生在学习《命运交响曲》时,会将音乐与贝多芬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从而准确把握音乐所表现的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与封建势力搏斗,到走向欢乐和胜利的主题。
  5.鼓励学生模仿
  模仿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抽象的音乐知识。
  音乐的节奏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对于音乐来说,节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非常薄弱,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感到吃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理解和把握音乐的节奏。
  笔者在讲授“音乐中基本节奏”一节时,选择了课本上具有韵律性的歌词以及一些简单的语句让学生进行练习。在上课时,笔者选择了“1、2、3、4,讓我的梦动起来”这个句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接着,笔者又结合音乐的节奏,做了一个4/4拍示范:
  手拍:XXXX| X|XXXX|XX |X---||
  口说:1234| 来|1234|让我 |来---||
  笔者一边说,一边用手打拍子。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约而同地模仿笔者的做法。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变换节奏,使学生在“你说我拍”和“我说你拍”的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学生通过模仿,认识了简谱的3种基本节奏型,为学习新节奏型打下了基础。
  6.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的制作方法简单但效果却十分明显。思维导图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创造者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Buzan),思维导图的优点是能够将隶属关系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在中职音乐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讲解相关知识。笔者将思维导图中的主题确定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这一主题引出4条教学思路,这4条教学思路分别是“作品介绍”“音乐知识”“曲式结构”“作者介绍”,然后再由各条思路引出知识点(由“作品介绍”引出的知识点是“背景”“意义”“影响”,由“音乐知识”引出的知识点是“回旋曲式”“协奏曲式”“奏鸣曲式”,由“曲式结构”引出的知识点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由“作者介绍”引出的知识点是“陈钢”“何占豪”)。由于该专题涉及内容较多,笔者一共花了3堂课时间来讲解。在进行课堂小结时,笔者把多媒体全部关闭,进行总结性提问,发现学生反应的速度非常之快,而且答案的正确率也很高。这说明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形象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当今中职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音乐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较弱等等问题,还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感受音乐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捍卫.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改进[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215-215.
  [2]陈海霞.新课标下中职音乐教学创新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4):11-12.
其他文献
外加剂已成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重要成分,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外加剂性能、作用机理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是对外加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普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碎片化的概念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由此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文章在界定碎片化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碎片化时代的特征和学习形式,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以及中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并讨论了基于碎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碎片化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高炉稳定顺行是基础,高炉热压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研究的是宣钢2号高炉热风炉为内燃式球顶热风炉,通过热风炉换炉时改变混风调节阀开度来实现热压的稳定性,并
【摘要】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高效化的课堂,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高职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26-01  在信息化的今天,多媒体的